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66个具有高铁客运站点的非中心城市为考察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铁可达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有助于促进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第二,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高与其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水平。第三,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对不同制造业行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铁带来的可达性改善能够对当地城市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本地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高铁可达性改善不仅会抑制当地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同时也会对与该城市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不断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00—2014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采用动态SAR模型分析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TFP整体上不断增长,但近年来增速趋于下降;农业TFP存在显著的动态效应,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惯性;农业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的农业TFP增长相互促进;劳动和资本投入不仅直接促进本地区的农业TFP增长,也间接促进邻近地区的农业TFP增长。为此,需要从加强农业投入、区域合作、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农业TFP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动态效应,有效促进各地区农业TFP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促进地区间要素流动而对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采用2005—2015年我国30个样本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慢于GDP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直接效应,高速公路密度和铁路密度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短期溢出效应尤其明显,但各等级公路密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中部坍塌”现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实现各地区间的协同,以充分发挥其促进要素流动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减少交通基础设施原材料生产、建设施工和维护使用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了本地创新绩效的提升,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空间异质性.基于此,从协同创新、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将社会网络分析与连续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实证验证高铁开通以及高铁网络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路径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驱动效应在城市规模、区位、地理圈层和等级方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一效应在高铁开通后第2年开始显现,而在第4年开始减弱;随着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将不断增强;高铁开通间接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是驱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力量,且均存在时滞,而直接替代效应尚未显现;另外,高铁开通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高铁的经济环境效应评估,为理解高铁与城市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优化高铁布局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拥有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助力实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同时也是经济系统遭遇冲击时的缓冲垫,帮助企业抵御外部冲击,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走向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构建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本地经济韧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东、中部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西部地区由于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活跃的金融部门,对绿色TFP的提升有关键作用。然而,城市作为现代经济的载体,如何通过金融发展的传导效应影响绿色TFP,现有研究往往语焉不详。本文理论分析了城市化对绿色TFP的直接作用及通过金融发展的间接传导效应,并借助"一带一路"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化对绿色TFP有着先抑制后促进的直接影响。通过金融发展中的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规模的间接传导效应,城市化进一步恶化了绿色TFP的增长。门槛效应表明,城市化在以资本市场衡量的较高金融结构下,对绿色TFP有正向的传导效应,而金融效率、金融规模则不存在这一促进机制。一方面,应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破解当前城市化自身对绿色TFP负向影响的核心。另一方面,随着金融部门的日益重要,应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优化改善金融结构、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并行的,城市间的关系对城市自身和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选取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26个城市为样本,分析城市间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对城市及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为负,合作对本地和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均产生正向影响。在以经济绩效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下,竞争的负溢出效应与合作的正溢出效应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意愿大于合作意愿。要更好地发挥上级政府的作用,在从整体上规划好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将“城市间合作”作为对各城市政府及官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常态化的城市间经济合作机制,通过产业分工强化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影响,不仅会随着投资规模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还会因投资领域和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而会存在非线性关系和投资种类的异质性。采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U型”或“N型”的非线性影响,对碳排放强度则具有“倒U型”或“倒N型”的非线性影响,目前总体上表现出从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转变的趋势;不同种类的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相比环保投资和生产性绿色投资,绿色企业融资的增加更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碳排放强度具有中介效应,即绿色投资可以通过影响碳排放强度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区域联动机制,有效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绿色投资规模和领域,并对各类绿色投资实施差异化策略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绿色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渠道的R&D溢出对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整体来看,国际R&D资本显著地促进了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但是其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促进了东部地区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对中西部地区省份却起了阻碍作用。实证研究还发现,国内其他省份R&D资本对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皆为负值。因此,加强各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各省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贸易结构,加强与欧美等研发投入比重高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成为当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兼顾污染排放和环境治理的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绿色指数RGI,测算了各省的相对绿色GDP,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1998~2009年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非常强的空间依赖,表现出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布空间集聚格局。政府环境管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的省域经济增长起到了稳定的推动作用,间接促进了空间集群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所有制结构中的国有成分和对外经济发展对环境约束下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及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能源强度及相关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能源强度水平相似省区倾向集聚分布;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禀赋对省区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为负向;从溢出效应来看,东部省区的城市化水平、西部省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禀赋均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5.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16.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外直接投资(OFDI)形成的逆向技术溢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路径。以30个省份为样本地区、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东道国,采用2008—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并从技术差距、技术差异和技术吸收能力角度探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异质性表现,结果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增加可以显著促进地区制造业GTFP(包括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相比对自然资源充裕型东道国OFDI,对技术充裕型东道国OFDI能够产生更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市场充裕型东道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与地区制造业GTFP负相关;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依次增强的趋势,表明技术差距的缩小会减弱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高新技术行业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而传统行业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表明技术差异的扩大会增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地区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表明本地技术吸收能力增强可以强化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因此,应采取差异化的国际投资策略以更好地利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规模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义了规模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模水平溢出效应和规模前向溢出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规模后向溢出效应对下游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