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价值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平台经济作为适应数字技术驱动变革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新经济业态,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平台经济与共同富裕互嵌于高质量发展,在理论、使命、原则、制度等方面互存共生,彰显了发展平台经济与促进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一致性。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平台剥削、平台垄断、数字鸿沟、资源积聚等现实困境。下一步要构筑人民主体的平台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平台经济发展环境、激励各主体融入平台经济发展、构建新时代的数据共同体,以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是指社会主义价值主体———人(尤其是广大的劳动人民)———通过自觉的行动或追求所要达到的目标。邓小平认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极少数人的富裕。在邓小平看来,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在法律范围内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由先富逐渐过渡到共同富裕,并且还需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方面,邓小平与毛泽东既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发展土壤和实现条件,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具有内在规定性。就本质特征而言,共同富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富裕;就实现难度而言,共同富裕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覆盖面而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就实现内容而言,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就永续发展而言,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富裕,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式;就实现的内外部环境而言,共同富裕是靠和平发展实现的共同富裕,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路径方面,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方式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坚持正确方法论是推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个人消费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其一,消费是最大限度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以及生态的需要。这也是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消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采取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三,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是以发展生产为根本条件的。公平分配和统一市场是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的基本及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蕴含着"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深刻内涵。人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主体,解放、发展生产力是人解放与发展的物质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自由、平等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的归宿,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华西村“致富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本质要求。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华西村特有的“致富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富之路;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共同致富中的核,心作用;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夯牢共同富裕健康长久的双重基石。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价值观中,人民利益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标准,它们依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根本价值手段及探索和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途径,分别是社会主义最高价值标准、根本价值标准和终极评价标准。全面理解这三条标准及其联系,是我们正确把握邓小平价值观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中,深刻地揭示出了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精辟地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然而共同富裕的目标远未实现,仍然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思考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邓小平理论和实证资料,分析目前我国存在的贫富差别现象,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存在“贫富差别”现象,但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生产力,确定实现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体系,搞好廉政建设,共同富裕的理想在不远的将来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实现财富水平的极大丰富和财富的合理分配,最终让每个人都能公平的追求美好生活。当前,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长足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现阶段面临的经济发展难点和不平等问题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阻力。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党在现阶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共同富裕"发展战略上来。未来我们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财富创造制度和调整财富分配制度,从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同样也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推进器。2023 年以来,山东省持续采取措施,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特色有效路径,社会保险促进共同富裕进入政策制订与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2.
讨论如何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应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现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存在的现实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则会妨碍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发展民营经济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增殖逻辑并不必然带来共享逻辑下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二者之间的协同:创造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协同的条件,建立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扩大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间的命运共同体,优化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成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消除贫困,最终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又要求我国的市场经济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以私有制为主体。私有制经济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但容易引起贫富两极分化。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个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的生活意蕴,体现出生活意旨的价值转向即从客体到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从效率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从物质到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生活逻辑的价值导引即对社会发展的价值纠偏、对资本运行的价值引导、对生活消费的价值调适;生活理想的价值目标即为人民谋幸福的必然选择、走向共同富裕的本质规定、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的起始点和落脚点都是集中精力发展中国生产力,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可以说,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邓关于中国经济转轨和建设的一整套见解,其中包括他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以及坚持生产力标准的思想,关于以生产力标准为据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试行股份制改革的思想,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根本点的思想,关于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并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们现阶段的目标,它的实现,必须以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基本条件和动力。因此,加快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也是硬道理,是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一、加快发展才有出路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的发达、经济的强盛、人民生活的改善,这是每个国家所企盼的。今天,我们只有加速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成,才有出路。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则贯穿于百年来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艰辛探索。具有众多人口共同富裕的共享性、物质和精神相协调的协调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和平性等特征。实践样态体现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民族复兴相统一的实践目标,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统一的实践方法,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富裕是指生活富裕,即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分配公平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相对过剩,消费需求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分配不够公平,贫富差距过大。只有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认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其内在的价值诉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地位是其终极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就是小康社会。他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动力。邓小平从国情出发,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发展与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