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度量产业发展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状况的协调评价模型,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DEA对产业发展规模子系统和结构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对黑龙江省1999-2008年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模子系统和结构效率子系统波动明显,产业发展系统基本处于非协调状态且呈现逐渐扩大的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通过改善结构效率子系统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实现产业协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是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资源、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界定绿色食品产业内涵、构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总结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与“结构”制约因素,对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政府推动和市场需求双重推动下,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现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产业规模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仍面临产品结构亟待升级,地区结构与企业规模结构进一步集中优化,以及绿色食品市场需求与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等问题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是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通过构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CA方法建立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提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判定产业发展是通过规模扩张而不是结构优化与效率改善推动的;通过DEA分析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验证产业发展的结构、效率驱动不足,进而提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以及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指导并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发展绿色食品是食品安全和转变经济增长及消费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农民增收和增进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以比较竞争优势和合作竞争为基础,分析了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要考虑的因素,从政策导向、基地建设、培育大企业集团、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培育和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中优势.  相似文献   

5.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一个基于结构不断优化的产业演化过程。处于成长期的中国绿色食品产业,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日趋完备,地区结构呈现集中化,企业规模结构不断优化。但在产业发展中忽视产业发展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调整,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粗放型特征,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通过分析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结构制约"状况,提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通过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融入文旅产业发展及催生新业态,助推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耦合作用机理,从发展规模、资源要素、市场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广东省为例,分析2011—2020年三个产业耦合发展的时序演变规律和协调发展类型,构建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性因子诊断。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发展整体关联性强,由低水平制约逐步向高水平的相互促进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向良好协调转变。基础建设、劳动力结构和市场机制是影响广东省产业耦合协调度的重要障碍性因素。为此,政府和行业应加强弱发展地区的技术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重视数字创新主体投入度,完善数字化人才引进体系,培育数字文旅市场发展新模式。本文聚焦区域产业耦合研究,丰富了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外文化产业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市场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和政策驱动型,不少成熟的经验给我国酒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根据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发展多种投资渠道,资助酒文化产业发展;构建和完善酒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培育和引进酒文化产业专门人才;进行酒文化产业创新;酒文化产业与地方及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食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来,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这对我国绿色食品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从我国的绿色食品产业现状说起,介绍了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现存的问题,最后简单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对现有研究文献系统分析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的潜力、投入、产出以及环境支持等方面构建了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以截面数据为基础的因子分析评价模型,综合评价31个省市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的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从而为政府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从政策环境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正式出台,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将我国初步建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发布了若干配套政策,共60条。从市场环境看,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高达20%以上,而国内的信息通讯产业、生物产业、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及绿色食品等均出现了高速增长,技术优势带来市场优势的效用正在显现。从融资环境看,随着资本市场日益健全,融资渠道不断扩大,高技术企业获得创业投资支持,到国内外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的机会越来越多且手续日益简化,政府对高技术产业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强,给高技术产业融资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从人才环境看,高级专业人才每年以上百万人数量增加,加上海外归国人才涌入,人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国资国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明确上海国资国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正确选择上海国资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系统论述上海国资国企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有助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平台建设,以及上海国资国企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配套政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产业和产业链不同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科学分析现阶段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美、欧、韩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据西安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之现状。笔者认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要走资源型、政府主导型的公众需求开发、特色推进、集约化经营、产业综合、市场竞争和政府保护相结合、传统文化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文章阐述了完善江苏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投入与产出、数量与质量、开发与保护三个角度,分析了产业与市场交互发展的优势与成效,并结合产业提升和文化特色,指出了江苏文化创意产业与市场交互发展模式的动力源泉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化正处于中后期阶段,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和技术集约化方向转型.而结构转型中面临着技术约束、资源约束和工业产能过剩等条件约束.实施更加自由化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并辅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结构转型中的约束问题,还能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工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物产业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影响力具有双刃性、广延性与多面性的特点,这使得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挑战不仅存在于经济、技术与伦理层面,而且更存在于政策与法律层面。我国的生物产业政策已经形成并实施,但尚存在看法律化不足的“泛政策化”问题。为推进我国生物产业政策的法律化,应当立足于法律的视野全面审视我国的生物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北京CBD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经5年发展,北京CBD的区域产业功能定位逐渐明确。但在自身不断明晰产业发展方向 的同时,CBD和北京其他重点功能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又存在重合之处。本文拟在CBD发展概况国际比较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北京CBD今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是一种常态,但发展过度不平衡,则是发展不科学的表现。缓解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不仅对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还对协调区域发展、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是区域要差异化发展、协同性发展,经济文化互动发展。同时,要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支撑,进一步落实倾斜性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