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洞察未来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管理就是要通过创造,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方法,使企业对变幻不定的市场做出灵活、迅速、及时的动态反应,以达到保持和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坚持"复眼式"(polyocular)的经营原则,打破原有的分工边界,充分利用外脑,在了解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柔性的生产技术和动态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创新动机.具体地说,企业要实施柔性管理,必须注意构建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基于战略管理和平衡积分卡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所应具备的内涵,并指出在动态多变环境中的企业全面预算应具备一定的“刚性”与“柔性”,既要保证全面预算的严肃性与执行力,也要保证预算在面对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时具有较强的动态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企业的柔性组织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刚 《企业经济》2005,(6):59-60
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必须变革传统的刚性组织管理,实现柔性组织管理。柔性组织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为了能够提高员工及企业素质、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必须进行全面变革:在管理内容上,组建学习型组织;在管理形式上,建立扁平型组织结构,以切实实现柔性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4.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过后,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全球化和激烈化。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最关键因素——柔性。绩效管理一直是企业界的难题,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对企业的绩效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就必须实行柔性管理。本文从传统绩效管理现状入手,探讨了企业如何实行柔性绩效管理以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柔性营销所具有的迅捷多变、顾客导向、网络中介和彰显人性等特点是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存外部环境曾适应的。为了能够有效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使企业能够在经营中防败乃至于反败为胜和促进企业柔性管理的整体实现,就必须通过转变营销管理观念、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构建功能合理的柔性营销组织、培育虚拟企业和组建多项目的营销管理临时团队等现实途径,加快企业对市场竞争的动态反应速度,实现企业的柔性营销管理。  相似文献   

6.
管理是企业的命脉,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有很大的联系。目前我国企业深受西方管理模式的影响,过于强调管理中的“刚”,这对于目前的人性化管理是不尽相符的。本文提出企业管理中需要重视“柔性”管理,首先对柔性管理的定义进行界定,之后对企业柔性管理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具体的企业柔性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柔性理念的企业物流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源 《企业活力》2006,(2):82-83
<正>柔性管理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是一种倡导企业主动适应变化、制造变化、利用变化以提高自身在动态环境下竞争性的管理思想。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 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便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经理箴言     
管理要讲情、理、法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人,培育以人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必须进行“情、理、法”三个方面的总动员。所谓“法”即制度,它指的是公司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来培养员工严格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一个企业的制度可能有很多,其中和人密切相关的制度包括末位淘汰制、员工区分制度等。公司要通过这些相关制度的建设,来促进员工的合理流动和合理使用,保持员工队伍的活力。所谓“理”,是一种柔性的约束,是对“法”的完善和补充。仅有了法,还不足以使员工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工作,因此要通…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日益向传统企业渗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也日益要依靠知识型员工,这对传统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及方法形成了冲击。为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企业的管理必须要有所创新。管理的重心应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知识的管理,建立能适应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激励机制及其约束、控制机制。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实施以人为本的柔性、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其核心就是“无为而治”,并在此基础上引早出来的人本思想,柔性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老子的“无为”出发,引申到现代企业的模糊管理,从“人大”出发引申到现代企业的以人为本,从“以弱胜强”出发,引申到现代企业的柔性管理,挖掘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助于我们加强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付会婷 《民营科技》2011,(10):259-259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柔性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必须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的柔性管理。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整体水平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适应发展需要,必须构建以人为本、兼顾制度的管理体系。现剖析了企业柔性管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实施办法,分析了企业柔性创新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协同关系,提出了柔性管理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柔性管理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的管理。进一步说,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的管理。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就其本质而言,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于在企业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重视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与工业时代相适应的“刚性管理”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呼唤着建立和谐企业。“和谐企业”的理念,企业组织系统的弹性化和生产的柔性化特征,呼唤着企业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适应当前时代特征的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丁雪峰 《人力资源》2016,(12):44-46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出现了很多创新,比如互联网思维、用户至上思维、免费与用户体验思维,这些创新要求企业管理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透明企业文化、柔性组织、去中心化管理模式、智能化的大数据管理工具等新方式方法.笔者提出的“轻管理”理论认为,无论企业管理环境和管理方式方法如何创新,只有管理工具和方法与管理环境相匹配,管理才会有效.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单纯强调管理创新和管理工具和方法的科学性是没有用的,要让管理有效,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解决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娟 《企业活力》2006,(11):80-81
一、柔性与柔性管理探源知识经济时代,经营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加速增长,客观上要求“增强组织柔性来适应环境、促进创新和再生(”Toffler,1985),柔性也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所谓柔性,是指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企业柔性,系指企业所具有的迅速调动和集成企业内部各  相似文献   

16.
在供应链管理中,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是供应链不可脱离的生存土壤。正如战略管理学家安索夫在评价企业的“柔性”时指出:企业要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对环境中不确定事件的分析和应付能力尤为重要。因此。供应链也应当具备一定的柔性,只有充满柔性的供应链,才能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作出及时、快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企业要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基层管理是关键。而要做好企业基层管理这篇“文章”,笔者认为,当前应注意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刚性”与“柔性”的关系“刚性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方面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但由于“刚性管理”过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容易造成管理上组织僵化、制度机械化和实施时缺乏人性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基层整体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有高层次需要的职工越来越多,对相应的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现阶段,各种矛…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自然无为、柔弱虚静等柔性特质构成了老子柔性思维方式的显著特点。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智力资本渐凌驾于传统的生产要素之上,“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向。老子的经典之作《道德经》内蕴含的柔性思维对当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深入的指导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合同管理必须是全程的、系统的和动态的,不仅要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审查,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违规签订合同、忽视动态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等主要问题,对此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加强方能有效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企业能否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壮大。因此,如何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是管理界一直致力研究的工作。西方的管理模式对我国的企业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过度强调“刚”,而忽略了其中的柔性管理。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柔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实施柔性管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