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实施企业专利战略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孙丽华 《企业经济》2002,(1):105-106
企业专利战略要顺利实施,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拥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良性主体,这其中既包括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更包括这一企业的指挥者,企业家要扮演专利战略的主角,必须成为企业重大创新活动的介导者和实干家。现代企业家必须具备强烈而持续的创新精神,同时做到德才兼备,胸怀开阔,具有团队意识,能带领一批人发挥集体智慧,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只有这样,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才能一个理想的决策保证。  相似文献   

2.
专利战略是跨国公司构筑竞争优势的常见手段,近几年在我国屡收奇效,使不少中国企业陷入“专利陷阱”。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的两种新动向,并提出了中国企业积极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九星集团的“专利皇后”拥有 12 0多项技术专利林翠雯被誉为“专利皇后” ,是因为她拥有国家专利局颁发的 12 0多项专利。她所在的福州九星集团也因此成为“福建省专利之最” ,被评为“福建省十佳专利企业”。林翠雯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1993年九星集团公司成立后 ,她就任福州建筑材料机械厂厂长。 1994年初 ,一个偶然的机会 ,林翠雯得知外厂一位工程师设计了一种像羽毛球拍大小的“电蚊拍”时 ,富于幻想的她欣喜若狂。她想 ,中国 12亿多人口 ,这种产品家家户户都用得着 ,市场前景相当广阔。经过分析论证 ,林翠雯向亲友求援筹集 2 0万元专利…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标: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种类型专利且可包纳大量未失效专利的价值综合测算方法。研究方法:将专利续期模型的测算对象和范围拓展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以及未失效专利,依据不同类型专利特征引入预期收益衰减模式,以平均预期总收益现值测度专利价值。研究发现:新方法预测的三类专利续期概率与实际观测的续期比率拟合良好,且与已有研究相比能够有效测算大量未失效专利的价值。1985年以来中国专利总价值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均增速达23.61%。中国专利数量的激增伴随着“含金量”的协同提升,但不同专利的价值“千差万别”;从专利价值层面考察,并不能认为中国存在严重的“专利泡沫”,但也不能忽视具有一定程度“结构性专利泡沫”的事实。研究创新:提出一种适用范围更广且有效的专利价值综合测算方法。研究价值:为更准确地测度专利价值、监测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动态发展提供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苏平  黄丹 《财会月刊》2024,(5):37-42
研究开放式创新与专利保护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我国“双碳”目标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2000~2021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和引用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开放式创新和专利保护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单门槛效应;专利保护对于创新绩效具有双门槛效应;开放式创新对于专利保护具有单门槛效应;专利保护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条路径。结论表明,开放式创新与专利保护相辅相成,企业应在开放式创新基础上建立健全专利保护策略,促进合作的同时保护自身创新成果,以实现更高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刘睿 《企业活力》2006,(8):66-67
创新是竞争力的关键,它使企业在顾客眼里变得与众不同,为这些顾客创造价值,并为股东带来利润。相比之下,不创新则意味着停滞和缺乏增长,因为顾客被更有激情、拥有更多创新产品的竞争对手抢走了。简言之,许多人相信,“不创新则灭亡”。但是,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不足以保证企业能在创新上做好文章。事实上,很多企业家对企业创新有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全球博弈的战场,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不确定,国内企业比以往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然而,大部分国内企业却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主要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产品和服务以模仿为主,创新不足,客户也相对同质,需求简单。若想摆脱廉价产品制造商的命运,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由做大到做强,企业家们需审视企业是否具备了真正的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罗枢  白仲林 《企业经济》2023,(11):59-68
鉴于产学研专利合作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之一,本文将合作项目视为潜在合作企业间为获取高校知识或技术的博弈均衡,并依据中国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专利合作的微观样本数据,分析了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建立离散博弈模型揭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博弈行为,并分析了高校与企业匹配合作对象的双向选择性偏好及其非对称性。研究发现,与高校合作的潜在合作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博弈竞争关系;“强强联合”是产学研专利合作的主流模式,潜在合作伙伴的科研实力是首要影响因素;社会距离、地理距离和认知距离对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均具有非对称效应。最后,为促进研发高质量产学研合作专利和增强科技发展政策的效能,本研究认为:在国家层面应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以提升全社会产学研合作意愿;在地方层面应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以推动区域产学研合作;在企业层面可搭建开放创新平台,促进与科研院校的“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经济学家首先提出了企业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的原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市场是企业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原始动力,市场竞争是对企业生存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迫使企业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开展活动,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市场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然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水平不一样,其原因不在企业外部而在企业内部,需要通过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内在发挥作用,转化为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关键创新人才和企业家是企业依靠创新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现有文献分别从各自角度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扎根理论,以两者的品德关系为切入点,基于20家电子信息企业的专利数据以及公开报道的两者品德特征数据探讨了其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的品德在企业创新行为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当两者的品德特征一致时,大胆创新、敢于挑战是探索性创新行为作为主导行为的关键因素;当两者的品德特征互补时,企业家表现为对关键创新人才极为尊重,这时如果关键创新人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行为也会占有主导地位;但当企业家兼具‘技术狂人’的品德特征时,探索性创新行为常常难以持久,除非具备该特征的企业家能够不断开拓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日韩企业专利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我国企业由于缺乏专利保护知识和应对专利诉讼的经验,致使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全球性的“专利大战”中陷于被动,“中国制造”不断陷入发达国家的“专利围剿”中。从DVD行业遭受重创,到索尼状告比亚迪公司锂离子电池侵犯专利案;从奥林巴斯数码相机事件,到丰田诉吉利侵权案……围绕专利、商标等所引发的国际纠纷此起彼伏。仅DVD事件一项,中国企业就被迫支付了几亿元的“专利学习费”。有专家指出,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专利战略布局基本结束,国内专利大战一触即发,发达国家专利大棒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电子技术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章琳 《企业经济》2003,(3):59-60
知识型企业家是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大量出现的、拥有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特点的知识资本的、并以此对其他生产要素进行创新组合、推动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其本质是以知识进行创新。他们将主导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前景。急于抓住知识经济兴起的这一历史机遇的中国对知识型企业家有着强烈的渴求,但事实上,我国的知识型企业家数量极为稀缺而且其成长也正面临着困境。一、我国知识型企业家极其稀缺1、企业家的边际报酬递增性知识稀缺。每个企业家都拥有知识,但只有当知识符合边际报酬递增性特点时,拥有它的企业家才能被称…  相似文献   

13.
技术壁垒与全球市场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目前外国跨国公司正凭借其专利和标准这两个法宝 ,不断在全球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2 0世纪 5 0年代 ,美国出口产品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度仅为1 0 % ,90年代上升为 5 0 % ,2 0 0 1年达到 65 %。 1 999年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为 370亿美元 ,超过了飞机的出口额。现在美国拥有世界半数以上的发明专利 ,许多跨国公司拥有数量巨大的专利权。跨国公司在高技术领域占据知识产权优势 ,并通过“专利和标准壁垒”来保护企业的利益 ,通过知识产权的发明、占有、许可和转让 ,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 ,不断将…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社会效益的经济组织。任何社会组织都有天然的使命,在调动各类生产要素以促进实现企业使命的过程中,企业家居于中枢地位,发挥着决定作用;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所有理念才能的精髓,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和稀缺资源。企业家精神渗透在企业中无处不在,又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企业家精神存乎企业家的“心”,企业家的创新建设成为培树企业家精神的题中之义。本文拟从“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如何加强企业家自身内心建设”方面开展论述,以引导企业家不忘“财富增长”之初心、通达“造福社会”之使命、实现“基业长青”之愿景。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十年,为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高水平的开放也为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挖掘和人工判断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层面对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企业进行认定,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深入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参与企业创新“增量提质”。此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内生性分析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研发投入效应和创新网络溢出效应促进参与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调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参与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对地区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还能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对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普遍都不是很成功。而根据经典的跨国公司成长理论综合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并不缺少必要的物质与客观条件,所缺乏的只是正确的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的人,即优秀的企业家,据此本文提出支撑优秀企业家群体的企业家精神的缺失是导致中国企业很少国际化和国际化不成功的原因之一这一论断。在总结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时,提出了三个最为核心的要素:创新,合作与社会责任。本文在解释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现象及其原因的同时也提到了如何在中国企业家当中重构这些重要的企业家精神要素。  相似文献   

17.
《上海企业家》2005,(5):59-59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科技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前面临严峻挑战。首先,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地位亟待加强,目前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而另一方面企业之间、产学之间合作从事高新技术系统集成和产业化的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效率低。其次,高新技术产品的附加值低,关键技术缺乏。三是,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日益严重的知识产权壁垒。在高科技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占10%。  相似文献   

18.
解读企业家创新动力与企业家精神,对探索企业家激励理论并创新激励机制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有重要作用。本文述评了熊彼特和韦伯关于企业家创新动力的观点;从需要的维度论述了需要的满足、需要上的永不满足和需要满足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性分别是创新的原动力、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并从物质与精神以及理想与信念上探讨企业家创新的动力来源,分析了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还探讨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济世精神、合作精神等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对创新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标准、专利与非关税壁垒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外国跨国公司正凭借其专利和标准这两个法宝,不断在全球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口产品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度仅为10%,90年代上升为50%,2001年达到65%。1999年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为370亿美元,超过了飞机的出口额。现在美国拥有世界半数以上的发明专利,许多跨国公司拥有数量巨大的专利权。发达国家还千方百计地控制了世界标准化组织,跨国公司利用技术垄断优势和新技术标准的制订,很容易拉大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在大多数高新技术领域,我们只能使用外国制定的国际标准,受制于人,使中国企业面临严重的挑战。 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效益取决于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竞争的特点是靠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然后靠垄断形成竞争优势。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的互换性和通用性,标准与专利分离。在知识经济和经济  相似文献   

20.
浅议加强企业专利管理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贺娟 《企业活力》2005,(10):58-59
<正>我国企业在专利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专利管理意识不强,专利管理基础薄弱。目前我国专利管理工作还相当薄弱,专利制度保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优势的作用未能充争发挥。首先,多数企业没有制定自己的专利战略,没有意识到专利战略在企业经营和产品、技术研发方面的重要性,缺乏对本领域或相关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发展动态的跟踪,明确自己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思路,确定开发重点和专利经营战略。第二,没有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许多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发明创造不多,此类机构不必设,专利工作由技术部门代管就行了。第三,没有制定专利管理制度与保护规章,缺乏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办法。第四,没有组织专人研究知识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