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翠 《中外企业家》2009,(4X):79-80
征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涉及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其中,用地单位扮演着谋利者角色,中央政府扮演着仲裁者角色,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组织扮演着代理者和谋利者双重角色,被征地农民扮演着诉求者角色。这五个主体的地位分别是不平等的,在征地过程中有关征地用途、补偿物、补偿分成等方面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由此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博弈路径关系链。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可行能力和农村土地发展权受到限制是其在征地中利益受损的根本原因之一。地方官员在提升政绩和职务晋升的激励下,必然尽量压低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费为市政建设筹集资金,或为招商引资给投资者提供优惠用地。要解决征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就必须完善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制度,扩大农民个体的土地处置权利,使农民在征地中获得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农民、政府和土地使用者应根据土地增值的原因,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获得各自合理的份额。  相似文献   

3.
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中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有利于解决宅基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问题,牵涉到农民、地方政府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为了在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中实现公平公正,可以通过利益平衡机制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置换的目的,通过对利益相关者在宅基地使用权置换中的成本收益分析,寻求利益平衡的支点。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所节余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在实现节余土地的用途变更性增值和复垦成耕地、保护耕地之间,在实现节余土地的用途变更性增值和原宅基地上的建筑资源充分利用之间进行利益平衡;通过节余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实现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结合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客观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选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涉及到的最主要的两个主体,即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其土地利用行为进行两两的博弈分析。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导向和约束机制,无论是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结果都会产生利益驱使下的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菁  马雁 《中国房地产》2012,(16):40-47
研究目的: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基于现有制度条件、有限理性和主体学习的博弈框架,论证征收补偿标准逐步合理化产生的过程和机理,理清地方政府与征地农户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研究方法:演化博弈方法和图示分析法。研究结果: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的潜在价值被逐渐挖掘,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原产权主体——征地农户与地方政府会不断强化对其的控制和拥有,逐步形成以新价值体系保护为目标的产权结构和形态;2.土地新价值体系发现及形成后,地方政府采用行政征收权时会与征地农户产生激烈对抗,各主体依据各自利益诉求逐渐形成了目前征地补偿标准变化的新趋势。研究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和政府维稳压力的增加,地方政府较之前更加愿意分享土地的潜在价值,形成土地征收补偿标准逐渐合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治理视角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将合作博弈引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分析地方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各自的目标函数和博弈资源,构建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主体合作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获得合作收益,各主体基于各自目标函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引致了博弈,并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二元化的特征,在权衡自身利益、合作收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后不断调整策略;为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提出从监督、信任、利益分配、信息披露与共享四个方面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作为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主体,不同层面的政府主体由于目标导向和利益的不同,对城市土地利用会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对浙江省域内2004年64个县域单位内地块出让和利用情况数据,通过选取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的因素对新增人口用地弹性、新增产值用地弹性以及土地利用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突破仅以单一层级政府主体研究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层面中央政府虽然促进土地集约配置的导向明确,但其土地政策必须与相关政策相配套;省级层面处于政策传导器的中观层面,其出台的部分政策有双刃剑的作用,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结果会产生双向影响;提高微观主体的地方城市土地配置绩效的关键在于提高土地取得成本。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透露,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案件的土地面积,占到了被查违法用地面积的80%。目前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因此,探讨违法用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对从源头和根本上治理违法用地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是地方财政的重要增长极,并且对一系列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产生了长远而又持久的影响。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补充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抬高了城市的土地价格。工业用地的价格影响到企业使用土地的成本,商业用地价格影响劳动力的成本,从两个方面对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由此影响到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二元土地制度造成了土地收益的双向性,从而导致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府和村民两个改造主体间的利益矛盾关系,而协调好两者的利益关系,减小村民带来的改造阻力是“城中村”改造的难点所在。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的两个主体及其利益关系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只有解决好政府和村民间的矛盾利益关系,才能使“城中村”改造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8,(6):27-31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环境成熟工地紧张的新兴土地管理工具。但在实际运作中,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各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偏好和行为决定了冲突不可避免,因此设计与该实践目标相容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是化解这些矛盾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地产用地的诱导型政府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旨在维持城市房地产用地正常秩序的一种新型土地管理手段。它通过设定某种精神或物质的利益诱导,使微观用地主体积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入法学利益衡量论,建立包括个体利益、阶层利益、制度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析框架,厘清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复杂利益关系。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权能缺失导致流转不畅,土地资产功能难以显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涉及农民、集体、多级政府、不同开发商、使用者等诸多利益主体、阶层,以及多部法律法规,可能引发对社会利益格局的多重影响和激烈博弈。改革应以促进土地权益公平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土地流转收益优先用于增进农民利益,规范集体提留,限制乡镇政府参与利益分配;通过调整财权、事权兼顾县级政府利益,由市场调节开发商和使用者收益;重构法律以调整现行制度利益,保障土地规范流转;采取措施降低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可能造成的农村两极分化、资源环境代价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的部分权力向地方政府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行政和经济权力得以扩大。地方政府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成为辖区内经济的真正剩余索取者和控制者,地方经济利益逐渐显露。地方政府实质上成为区域经济调控主体,充当准市场主体的角色,直接或间接介入地方的经济活动。地方政府往往将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作为行政目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经济资源和利益的争夺。一方面设立开发区,使用土地、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外部资金,同时抑制资本外流,实施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消化现有"库存",改善征地多、供地少的不良局面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和土地供给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获得农民集体土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建没用地的重要手段,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供了主要的来源。近年来,围绕征地和供地这对矛盾共同体的话题越来越多。初步统计,辽宁省大连市2010~2013年批准土地面积17109公顷,供地面积9345公顷,批而未供面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政府实现彻底城市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首要目标。以往的政府为主体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应改变传统的主导角色,定位为公共服务的安排者、公共政策的供给者、改造过程的监管者、利益关系的协调者,为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和个人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的行为。土地征用是保证国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所需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现行体制条件下,政府只有通过加大征地规模来保障用地需求。但是,由于现行征地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加之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一些违规操作,经常发生损害农民利益的事,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现存的土地征用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相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正>国有企业改制中低地价处置土地资产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作为企业制度变迁的主体之一主动承担制度变迁成本的表现。同时,这一结果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博弈所达成的均衡解。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为何在国企改制中总是有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一、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博弈的均衡解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城市土地由国家所有,但是地方政府实际控制了本辖区内的土地。这势必引起土地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中央政府作为所有权人将城市土地委托给地方城市政府经营,城市政府作为代理人实际负责城市土地的经营并且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但是在许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保险三大主体--政府、保险组织和农户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与其利益有关.但其各自利益有别,在可供其分配的社会资源特别是经济资源总体有限的情况下,彼此利益间时常发生冲突,如存在对保险组织和农户的农业保险补贴与政府绩效间的矛盾、对农户赔付率的偏高与保险公司商业化经营目标间的矛盾等.这些利益冲突得不到妥善处理,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公共地悲剧".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土地作为房地产行业最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之一,由于在制度设计和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健全、不完善之处,土地浪费及不合理使用现象泛滥,更一度成为少数人谋取非正当利益的重要手段。虽然政府先后出台了不少针对土地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但目前依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土地利用粗放、用地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地方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竞相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有的地方政府违规分拆批地、越权批地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