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换技术失灵之后,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又走到了一个拐点:放弃,还是重来?上汽的“委屈”从感官上来看,荣威与罗孚的品牌标识之间区分度很小:都是以红,黄、黑为基本色调,而且整个标识的外在轮廓也极为相似,都是盾牌形状。荣威的英文名称为“Roewe”,据说源自西班牙语“Loewe”,蕴含有“雄狮”之寓意。众所周知,罗孚的英文名称为“Rover”,其“航海者”的寓意同样奔放、激昂。不须赘言,这是两款汽车的牌子。罗孚是英国老牌的汽车制造商,但由于  相似文献   

2.
为何罗孚品牌依然光鲜,而企业却要重组。罗孚汽车集团(MGRoverGroupLtd.,RVR.YY),这一象征着尊贵与荣耀的百年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严酷的现实,进入破产管理程序。而来自中国的两家汽车集团,上汽和南汽,竞相将成为罗孚的白衣骑士,拯救罗孚的工人失业问题。北京时间7月23日,负责英国罗孚汽车公司破产托管事务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宣布,南京汽车集团击败上海汽车集团,成功中标英国百年汽车企业。在这一收购悬案结束之际,我们能从罗孚失败的教训中得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月度之变     
《英才》2005,(5):11-11
上汽罗孚:收购案泡汤 4月8日,罗孚汽车正式宣布与上汽的收购谈判失败,并停止了生产,申请破产保护, 将委托普华永道担任破产管理人。而此前已经与上汽一起办公的罗孚亚太采购项目小组也黯然撤出上汽大厦。  相似文献   

4.
李彤 《中国企业家》2006,(19):23-23
世界汽车领域的“水太深”,而涉世不深的中国汽车企业要当心了去年,宣布倒闭的英国老牌汽车厂成了中国业界的香饽饽。上汽和南汽先是在竞购中让世人再次见识了中国人的“窝里斗”。结果,上汽以6700万英镑购得罗孚25和罗孚75两款车的知识产权,南汽则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位于长桥的生产线、引擎业务及相关资产。  相似文献   

5.
颖一  四海 《英才》2005,(9):58-59
不论各方对于南汽收购罗孚的目的.资金来源,幕后推动者有多少猜测, 南京汽车集团成功竞购罗孚以事实宣告.上汽在这场争夺罗孚的大战中落败。然而,胜利之后是否应当再冷静一下? 想当年,宝马接过罗孚时也曾认为  相似文献   

6.
编辑指引7月22日,中国南汽集团成功竞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历时甚久的上汽、南汽罗孚竞购战就此结束。中国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本土汽车企业希望借此扩大规模、获取优质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的愿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跨国汽车巨头中国布局的初步完成已将国际化竞争引到了中国本土,本土汽车企业突围在即。在这新一轮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能利用并购占据先机?还有没有可能打造出强势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机遇,促使中国成为全球零部件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罗兰·贝格公司的专家根据全球经验从三个方面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有关上汽、南汽、英国本土财团Projectkimber 三方共同角逐收购英国“百年老厂”——罗孚汽车的事件已告一段落。南京汽车集团以5078万英镑及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出价成功中标。  相似文献   

8.
跨国并购的成功主要在于并购整合过程,而针对新兴市场参与跨国并购整合的研究还极缺乏。本文以上海汽车集团并购罗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平台核心技术以及Ricardo 2010研发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其并购整合所采取的区域制组织结构及其产品策略。通过并购整合,上汽有效吸收和消化了罗孚的技术,实现了本土汽车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专注的力量     
翻开上汽荣威的历史,你会发现它真的很年轻,正如其几年前在北京北三环树立着的户外广告牌上宣传的那样:新品牌,新力量。2006年9月,在收购罗孚的最后时刻,罗孚的品牌使用权被福特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10.
7月22日,中国南汽集团成功竞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历时甚久的上汽、南汽罗孚竞购战就此结束。中国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本土汽车企业希望借此扩大规模、获取优质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的愿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跨国汽车巨头中国布局的初步完成已将国际化竞争引到了中国本土.本土汽车企业突围在即。在这新一轮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能利用并购占据先机?还有没有可能打造出强势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机遇.促使中国成为全球零部件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罗兰·贝格公司的专家根据全球经验从三个方面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上半年,南汽集团斥资5300万英镑从破产的英国MG罗孚集团手中收购了久负盛名的英国跑车品牌MG罗孚和生产设备。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极大轰动,有人担忧南汽在宝马收购罗孚失败后将其收购,前途堪忧;有的则对南汽击败上汽,成功收购罗孚的背后故事充满兴趣。几家欢喜几家愁,南汽收购罗孚,是2005年车市的一枚重镑炸弹。时隔一年,南汽集团又给我们带来了更刺激的品牌故事。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为国内的汽车品牌归类时.荣威是被归为自主品牌之到的。其实,准确的说,荣威应该算是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品牌。荣威品牌于2006年诞生于上汽集团,但其汽车技术却来源于上汽集团之前收购的英国汽车“罗孚Rover”。  相似文献   

13.
上汽集团围绕如何用“零缺陷质量管理”提高用户满意度进行了多年思考和有效的实践。本文结合上汽自主品牌汽车设计开发的实践,详细阐述了“零缺陷质量管理”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是提升自主品牌汽车设计开发质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工业.企业只有拥有发展自主产品,才能不断发展。在上汽股份”十一五”规划中,为自己定下了生产6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目标,其中.乘用车20万辆,商用车40万辆。为此,上汽将推出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多项措施,以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通用汽车”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之时,由“上汽”“通用”和柳州“五菱”3家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2009年5月份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中国车企单月销量冠军。人们在感叹国际金融危机给实业界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对“广西力量”近年来倾力打造广西汽车工业名片、锻造五菱品牌的努力投以更多赞许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刘涛  平泽 《中国企业家》2006,(21):36-53
2006年7月-8月发生在韩国平泽的双龙罢工事件,让上汽集团——这家在中国业务正如日中天的汽车公司陷入到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之中。这场危机最核心的关节点在于,双龙工会怀疑上汽只是把双龙作为一个技术输出的平台,而且这个双龙的大股东没有也不准备履行在收购之初承诺的不裁员、继续投资等条款。上汽集团与之前在韩国开展收购的京东方集团等中国企业一并成为韩国舆论质疑的对象,而最近海尔集团在收购韩国大宇电子公司的优先谈判竞争中落选,也源于韩国日益高涨的“反对技术外泄”的声浪。韩国国会甚至因此通过了《防止产业技术外流及保护产业技术法》。这对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立志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上汽是中国汽车企业中,乃至整个中国本土公司中,最有资本和实力进行国际化业务尝试和拓展的企业之一。韩国双龙正是上汽选择国际化战略的一个起点,现在,双龙遭遇的危机为这家在国际化道路上高歌猛进的中国公司蒙上了一丝阴影。中国企业如何在收购国避免被扣上“技术窃取者”和“资源掠夺者”的怀疑帽子?上汽的跨国整合能力、执行力与成熟度能不能足以支撑其国际化战略构想?上汽有没有能力同时消化、运作罗孚双龙两个国际品牌?收购双龙是上汽国际化路径谋定而后动的产物吗?为了寻求答案,本刊派出记者前赴韩国首尔、平泽、中国上海,历时两个月,对曾经或者正在、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上汽双龙并购案的20多位中韩人士及两国多位研究企业战略、劳资关系的专家进行了翔实专访。我们力求在还原这场被中韩两国高度关注的跨国收购案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的同时,能进一步探讨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折射出的多个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用汽车”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之时,由“上汽”“通用”和柳州“五菱”3家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2009年5月份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中国车企单月销量冠军。人们在感叹国际金融危机给实业界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对“广西力量”近年来倾力打造广西汽车工业名片、锻造五菱品牌的努力投以更多赞许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事件     
《英才》2006,(11):16-16
明基可能遭到西门子诉讼,CECT接手飞利浦手机业务,罗孚争夺战上汽落下风,吉利将在上海生产伦敦的士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研究》2011,(5):82-82
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商用车”)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汽商用车以欧洲高水平轻型客车技术平台为基础,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成功开发了V80等系列产品,产品型谱涵盖客车、卡车、多功能商用车及特种改装车等商用车全领域,公司拥有国际传奇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  相似文献   

20.
荣威和MG在他的带领下茁壮成长。对于上汽来说,这位1959年出生的上海汽车执行副总裁已经成为做好高端自主品牌的一张王牌最艰巨的任务交给陈志鑫。对于上汽来说,这位1959年出生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执行副总裁已经成为做好高端自主品牌的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