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使用索洛剩余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和拆分后发现,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要优于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私营企业是企业家主导的企业,相对于国有和外资企业,具有技术效率优势。但是近年来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率有所下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创投金融体系不发达,私营企业严重依赖内源融资,资金瓶颈约束导致技术进步率有所退化。最后我们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相对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来说,个体私营企业吸引人才的硬件较为薄弱,但是私营有着灵活的机制,如何通过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来满足人才的要求、发展壮大企业成为所有个体私营业主的重要问题。个体私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经营上极大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在其成长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2000年~2010年我国三种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有企业整体上摆脱了双重效率损失,对经济增长起着正向效应,并未出现“增长拖累”,私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外资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甚微。另外,国有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将从正效应---负效应---正效应的转化,对于外资企业,经济越发达越开放地区的外资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则效应微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DEA方法度量并比较了1999~2007年国有和“三资”工业企业的效率及其动态演化特征,发现国有工业企业和“三资”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率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国有工业企业综合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受国有企业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提高带动的影响。“三资”工业企业综合效率下降,主要是投入规模效率和投入可处置度水平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客观公正地对待我国现阶段的民营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国内经济领域的竞争重点已经转移到内资企业(或国内民族经济)与外资企业之间。从单个经济的较量来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多难以竞争得过外资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虽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但是由于国内尚存在的一系列不利于其充分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我们转变观点,正确认识私营企业的“剥削”问题,并消除不利于私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算了1989~2013年工业分行业的增加值、劳动投入、资本存量,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计算1990~2013年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估计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对工业TFP增长的效应。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只有技术进步基本保持了持续增长,配置效率改善在2000年以后明显放缓;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显著提高了工业TFP增长率,但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将考察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后发现,后一阶段所有制结构变化对TFP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前一阶段。工业改革的重点在于促使资源合理、自由流动,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工业TFP增长释放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应和  韩先锋  宋文飞 《价值工程》2012,31(11):205-207
利用DEA方法对我国2005-2009年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其绩效变动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绩效水平较为低下,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其主要原因;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技术效率水平提高是引致TFP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对TFP有负面效应;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绩效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省际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采用增长回归法对我国地区之间TFP、技术效率、科技进步的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1994-2007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到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我国各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测度了2003-2013年间的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从时间和空间来看,规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存在明显的所有权差异。此外,各地区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进步大都表现出增长的趋势,而生产效率多数表现出无效状态。为了更好地提高规上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绩效;创新政策要结构化、适度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个部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技术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规模效应和混合效应影响较弱。文章还指出中国农业的育种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F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leverage measures (tot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leverage) of Chinese non-listed firms during the period 1999–2007. First, TFP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e leverage measures of private and foreign owned enterprises, but in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eco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leverage costs, and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can affect the relation between TFP and leverage; this relation tends to be much stronger when enterprises face stronger financial constraints, higher leverage costs, and an underdevelope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ird, we show that TFP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ole on formal and informal leverage. Our research offers new evidence that TFP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2000~2009年的数据考查FDI技术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同时估算了环境规制强度对FDI溢出效应的工业技术进步边际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FDI溢出效应阻碍了各地区工业技术的进步,加强环境规制有利于各地区工业技术进步,而且环境规制对促进FDI溢出的边际效应存在显著影响。另外通过对各地区工业进行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三资"企业分组后,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对促进技术进步、FDI溢出存在异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 move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towards a market orientation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orms of public ownership and the growing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private sector as the PRC joins the global economy. These changes have clearly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ver time on the Chinese labour-force. This study, based on a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sample of sixty-two enterprises, both state-owned and joint venture,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hese economic reforms on industrial and labour relations, and in particular on the role of trade unions at plant level.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理论基础上,结合荷兰等国家的经验事实,本文提出了创新工资门槛假说:工资上涨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但存在门槛效应。基于Hansen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使用中国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该假说的存在。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中,工资水平低于23012.16元的省份有6个,他们可能陷入低工资—低创新陷阱;工资水平处于创新最佳状态的省份有22个。三资企业中,7个省份的工资水平处于创新的最佳状态。在控制变量中,国内市场需求与生产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Applying programming techniques to farm-level panel data for four cooperative and 12 private dairy farms in the Yugoslav Republic of Slovenia gives estimate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scale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progress. These are used to construct multilateral Malmquist indice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For the cooperatives, TFP growth has been slow and is attributable to technical progress. For the private farms, technical progress was also slow, but TFP growth was faster due to improved efficiency. Scale inefficiency explains the poorer absolute performance of the private farms, indicating the need for land reform as well as technological change.  相似文献   

16.
国企是我国经济构成的重要一环,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的基础。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国企也逐渐进入市场化体系中,与广大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共同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才管理就显得极其重要。论文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技术人员离职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重视。国企的发展基础在于人才,而在整体人才体系中,技术人员决定着国企的发展前景,如果技术人员离职现象较为严重,就会直接导致国企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必须要在现实情况中分析国企技术人员离职的具体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留人对策,使国企具备人才优势,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据此,论文分析了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总量上的效率贡献最大,民营企业在增量上的效率贡献则最大。经济总量上,内部效率提升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而增量上,退出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优胜劣汰的发展道路。进入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效率贡献均为负,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国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本文对澄清我国企业改革的所有制误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与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投资效率和企业产权的角度考察了高管变更的影响问题及相应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高管因为投资效率低下而被更换的证据较微弱;高管被更换后,投资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区分企业产权后,我们发现,相对于国有公司来说,民营公司的"高管变更-投资效率"敏感性更大,但高管变更之后投资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然而,相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公司来说,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公司在高管变更之后投资效率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综合考虑东盟消费者对中国企业和东盟企业的偏好差异以及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依赖度的不稳定性,基于不同产业类型的层面,对中国企业以及东盟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偏好进行实证分析。当两个不同地区的企业都从事第三产业时,消费者偏好于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偏好也会增加,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高于东盟企业;当两个不同地区的企业都从事第二产业时,消费者偏好于东盟企业生产的产品,且随着生产要素依赖度的提高,这种偏好也会增加,但东盟企业的市场份额低于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应根据东盟国家经济环境、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投资产业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