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元的价值生产函数,并建立多元的使用价值生产函数。马克思主义生产函数与西方新古典主义生产函数在理论基础、生产过程要素、涵盖内容、分配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新古典生产函数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成为人们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但马克思的生产函数不仅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更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显示出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以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前提,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在揭示特定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特殊规律的同时,也分析了人类社会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要义,奠定了我们深入认识和研究中国现行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从新民主主义分配制度的确立,到按劳分配制度的形成,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分配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习近平分配理论等马克思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理论的差异体现在生产函数的设定上。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不满足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框架的条件,呈现出经济增长的自身独特性。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假设条件设定扩展的Leontief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所构造的经济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中的种种典型化事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对古典学派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在价值论中实现了革命变革。为了澄清对马克思价值论的误解,从与古典学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以下观点在发达商品经济范围内,使用价值和价值一起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完整的价值量规定对供求平衡的说明;价值形态理论揭示价值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可能包含任何物质因素;价值规律作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化为按需要分配各种生产资源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生产函数的质疑与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理论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为基础,建立了技术关系的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理论,其核心是表明商品和要素稀缺性的相对价格.生产函数在微观尚可应用,但并不能用于解释总量经济和经济增长与波动问题.尤其是总供给完全取决于实物生产函数的投入产出关系,这与总需求分析所采用的货币支出是不协调的.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的推导表明,总供给只是企业的货币成本函数而不联系到技术上的投入产出关系,而所有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货币量值都只是表明人们经济关系的名义变量而与实物的技术关系或生产函数是完全无关的.  相似文献   

6.
崔向阳认为,马克思的生产决定分配理论中的生产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要素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前者决定分配的性质,后者决定分配的方式。生产要素的分配,一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即资源配置方式;二是指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这两者共同决定了产品分配的关系,对马克思的生产决定分配理论的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马克思、凯恩斯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欣  靳卫萍 《当代经济研究》2005,(5):22-27,F003
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由凯思斯创立,但其缺少以价值和分配理论为前提的微观基础。尽管西方主流经济学从总量生产函数出发,力图把凯思斯经济学嫁接在新古典的价值和分配理论之上,但由此却导致了宏观经济学中严重的逻辑矛盾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失效。马克思经济学在明确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关系为基础、而完全不依赖于技术关系的价值总量的计量、分配和各个总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并用以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中特有的有效需求和经济波动问题。寻找微观基础问题可归结为微观加总到宏观总量的问题。自己的利息率和名义量值的总量生产函数,可成为宏观总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既定的区域范围(单元环境)内,在环境保护制度、人们的认识水平和人口规模不变的假定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在生产污染函数中得到描述,即环境污染量是产出水平的函数。本文试图通过对生产污染函数的分析,构建对环境污染的形成及其成长轨迹的一种理论解释,进而帮助人们认识环境污染的起源及其恶化途径,也将为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一种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家庭生产函数中所包含的一对基本关系——收入水平和工作时间进行了经验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家庭生产函数对收入—工作时间关系的不同解释,说明了家庭生产函数在研究对象的一般性、分析过程的全面性和降低对"消费者偏好"的依赖程度等方面对传统消费者行为理论所做改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强调,法是上层建筑,经济关系是决定一定法权关系的基础。必须从人们物质生活的社会生产条件中去寻求对于法的关系的解释。马克思关于法与权利的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的经济关系或财产关系,并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学者的唯心史观的法学观。通过对马克思的财产权的法学思想同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相比较,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而不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一元论 ,承认只有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应该扩大生产劳动的范畴 ,认为凡是有益社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各种非生产劳动要素虽不是创造价值的要素 ,但却是创造价值的前提、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 ,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 ,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 ,按要素分配并不违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理论家眼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讨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似乎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命题。这种静态的、短视的学术态度模糊了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和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意义。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义生产过程和分配形式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经济"特征,这种体现与和谐社会利益兼容的"共同富裕"经济趋势和价值目标,从而认为必须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主流经济学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在萨伊的"三要素"论基础上,以生产函数形式构建了生产者决策模型,把资本主义生产仅仅看作是技术上的投入产出关系,认为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实现利润最大化。在生产理论分析上,用单纯的使用价值(效用)生产来掩盖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规律,否认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马克思则从商品出发,运用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财富的来源,指明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并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过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创立了科学的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价值转形问题”研究的三个学术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转形问题”研究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学术基础:第一,马克思基础:即马克思对生产价格理论的原始论述,说明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第二,数学基础:“Frobenius定律”,说明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解的数学特性;第三,方法论基础:经济过程的客观性,在“Frobenius定律”基础上,说明“平分余量”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方法,“平分余量”的存在与马克思的理论没有任何冲突,更不可能否定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分析发展史上,价值与分配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纯理论争论的核心。不论是强调社会关系的古典剩余传统,还是专注于技术分析的新古典供求传统,不同派别都对这一基础理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理论一系列逻辑悖论产生的原因,正是在于其完全回避了特定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经济关系所致;相反,古典和马克思经济学则强调了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以剩余概念来表述资本与劳动对立关系的经济本质。从而表明,只有引入社会关系的古典剩余经济传统的分析方法,才能够得出对现实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李玮 《生产力研究》2007,23(15):7-8,90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深化认识,解释传统理论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与现实社会的矛盾,研究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途径,得出劳动力价值提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产价格理论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均衡价值理论 ,是当代经济学中两个影响最大的价值理论。这两种价格理论都是按照“利益竞争—利益均衡”分析框架寻找理论价格 ,只是他们研究角度和路径不一样 :马克思是从劳动从属于资本且只有资本之间存在竞争的角度 ,考察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规律及其利益均衡结果—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则从劳动、资本等要素平等竞争角度 ,研究所有经济主体效用最大化及其利益均衡结果—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分配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分配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论、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上产生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分配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要以马克思所揭示的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提供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推动按劳分配的合理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剥削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剥削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剥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由于各有侧重点,他们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如同劳动、价值等概念一样,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也有两重性:它的社会属性是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和资本化的社会条件,在形式上又表现为流量资本;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物质体现,表现为存量资本。两者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随着生产与分配职能的衔接和转化得到辩证的统一。从中还可以看到:规模报酬递增是在资本积累和扩张的社会过程中作为历史规律呈现出来;而边际报酬递减则伴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下降而产生,是相对静态的分配领域的特殊规律。这种解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理论缺陷,为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提供了线索,并显示出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