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及其主体知识传递模式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科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141-144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以及合作创新主体特性与知识传递模式,都将影响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果。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在网络形态下的基本特性;从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剖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的一般过程;结合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中主体间信任关系的变化,探究了合作创新主体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认为合作创新网络主体特性促进了主体间的知识传递;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以信任为基础,并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相关,且在不同阶段体现出知识传递主导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借用费斯克的关系模式理论,归纳分析产学研主体间的关系,剖析产学研主体间关系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并由此从关系层面构建产学研隐性知识的关系式转移模式。研究发现,产学研隐性知识的关系式转移存在交易式转移、互惠式转移以及信任式转移3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基于分成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揭示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学研方的利益分成均在合作整体利益的三分之二及以上。从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产学研合作双方采取紧密型合作模式,通过共同组建经济实体可以实现最终产品市场的Pareto均衡。但由于共同经济实体的组建、运营与管理比其它合作方式更为复杂、困难更多、难度更大,因此产学研合作双方对是否采用这种合作模式都非常慎重。与松散型的技术转让方式相比,尽管企业在较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方式下的利益分成有所减少,但可以实现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所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较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成为学研方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4.
《技术经济》2015,(9):104-109
基于供应链合作创新的视角,考虑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属性,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供应链企业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交易的多任务激励契约机制。研究表明:如果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成本函数相互独立,那么激励相容条件下两类知识交易的最优业绩报酬也是相互独立的,且最优激励因子是各类交易下知识买方边际收益的增函数、知识卖方绝对风险规避系数、各类知识转移边际成本变化率和业绩方差的减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效率风险的概念;如果两类知识的转移成本函数相互依存,那么在激励相容条件下隐性知识交易的最优激励契约是"门槛型激励契约",并定量地给出了知识卖方的"门槛激励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静态和动态二个维度界定了"产学研"之内涵,从宏观和微观二个层面剖析了"产学研合作"之定义。《莫里尔法案》是产学研合作的原始助推器,而"赠地学院"是产学研合作的雏形。弗朗霍夫模式、科技工业园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工程研究中心模式和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模式是产学研合作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最典型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相结合能够实现组织间知识的转移与扩散,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与良好效果。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研究了高校-企业两部门技术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扩散与流动的脱离作用、参与作用与相互作用3种作用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3种不同合作界面,即"零"界面、"叠"界面和"全"界面,提出了产学合作所衍生的3种人才开发模式,即链条式、中枢式和网络式。研究表明,3种人才开发模式在联系强度、知识性质、知识扩散方向、知识扩散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发现网络模式具有较好的人才开发效果。然而,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却形成了人才开发链条和中枢模式居多、人才开发网络模式缺失的局面。研究的政策含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人才开发网络模式的衍生,实现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的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相结合能够实现组织间知识的转移与扩散,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与良好效果。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研究了高校-企业两部门技术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扩散与流动的脱离作用、参与作用与相互作用3种作用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3种不同合作界面,即“零”界面、“叠”界面和“全”界面,提出了产学合作所衍生的3种人才开发模式,即链条式、中枢式和网络式。研究表明,3种人才开发模式在联系强度、知识性质、知识扩散方向、知识扩散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发现网络模式具有较好的人才开发效果。然而,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却形成了人才开发链条和中枢模式居多、人才开发网络模式缺失的局面。研究的政策含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人才开发网络模式的衍生,实现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的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8.
王尧 《生产力研究》2012,(10):200-201,204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优化整合进行合作创新以实现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关系网络。文章应用创新价值链理论对三种常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共建实体模式进行重新阐释,并以企业与学研在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的结合方式为维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扩展。最后,结合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大学产学研创新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1863"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托学校的人才培养、孵化体系、技术支撑优势,通过研究生培养、教授团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产生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成果。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整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成功整合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决定了技术创新效率。通过对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整合机理分析,认为显性知识最有效的整合方式是将其转化为企业制度、规则中的指令,隐性知识整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创新团队成员间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二是拥有不同隐性知识的员工直接协作。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指令化模型、基于共有知识的协作机制模型和基于情景的隐性知识共享模型。  相似文献   

11.
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取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但由此导致的知识产权风险也日益突出。站在知识发送方角度,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以231家企业作为样本,实证检验虚拟组织网络规模、网络结构通过知识资源获取路径对合作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网络规模对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中心性对显性知识资源获取、隐性知识资源获取与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规模对隐性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不显著;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在网络规模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隐性知识资源获取在网络中心性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可为丰富和完善虚拟组织持续创新理论及创新绩效理论奠定重要基础,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产学研合作研究向协同创新研究的演进脉络,探讨了协同创新研究的进展和方向。根据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主题下文献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主体间关系从合作转向协同、组织方式从创新网络转向创新生态系统、产学研与协同创新结合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涵义和现实背景的研究领域。最后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深入分析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知识增值过程;分析协同创新过程的动态演化模式和动态机理;加强对以基于异质知识的知识增值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小世界网络理论是近年来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它的提出是复杂网络系统研究的一个新突破,代表着网络结构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也可以用来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活动。从对小世界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出发,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的复杂网络关系,并从小世界网络视角出发,运用W-S小世界网络模型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活动。用小世界网络的聚类系数和特征路径长度的基本结构特性来分析和描述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从而为提高产学研合作绩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国内外要素成本的上升和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控制,中国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在这种环境下,利用产学研合作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技术追赶,是可行的途径之一。但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所处产业、学科知识、企业和大学组织以及发展阶段的异质性,以及企业和大学之间在信息获取、收益分配和合作目的上的不对称性,使得我国有效率的产学研合作很难实现。西方国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采取了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包括制度方面的创新、建立技术转移机构(TTOs)、促进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USOs)和创立大学科技园(STPs),这些模式对实施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挖掘促进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力点,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国内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再分析,结果发现:①企业层面的企业规模、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组织间层面的知识协同性、知识转移能力、信息沟通渠道及合作紧密度,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区域层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均能够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②区位因素、数据类型分别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与企业规模、政府经费资助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而准确高效地进行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创新成功的基础。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揭示了以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小型企业为核心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系统复杂特征及知识转移内在机理。采用多Agent建模方法,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转移ABM仿真模型,设计创新人才政策、创新服务政策、创新创业政策3类政策工具,研究不同政策工具组合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知识转移及系统知识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型企业实施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系统知识存量快速增加,中小型企业实施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企业规模快速升级;②相对于创新人才政策实施对于系统知识存量增加的驱动作用,创新服务政策实施对系统知识转移催生的知识存量“涌现”现象效果更明显;③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有利于知识主体合作关系数量增加;④3类政策工具同时实施对系统知识存量增加产生了1+1+1>3的共振效果。考虑政策工具实施成本,创新服务政策及创新创业政策同时实施对系统知识存量增加、系统知识差异化、系统知识转移效率及企业规模升级的促进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产学研合作如何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均衡合作模式的问题,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两阶段均衡理论剖析产学研合作形成过程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寻角点均衡下的产学研自给自足、局部分工(Ⅰ和Ⅱ)和完全分工组织结构,并运用Agent建模理论和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形成的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产学研均衡合作模式的形成。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均衡是一个递进、演化和失效的动态循环过程;分工组织结构是产学研合作网络形成的基础,且产、学、研合作分工越完全,二分网络结构越复杂;产、学、研交易效率越大,合作网络整体的均衡效用越大。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产学研各方在目标、知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引发的合作矛盾与冲突严重影响着创新绩效。知识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冲突来源,通过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能够实现产学研各方的协同〖JP〗合作,进而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与水平。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在知识管理目标、核心流程、支撑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冲突问题,并剖析了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确立统一知识管理目标、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体系和知识管理支撑环境等治理对策,为规避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管理冲突矛盾、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与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有成果转让、合作开发、人才培养、共建实体、科技园区、校企联盟、战略联盟七种模式。科技园模式、校企联盟和战略联盟是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符合江苏省产业发展需求,应大力发展;对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应运用官产学研合作模式;要积极发展与江苏省产业发展重点相契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进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应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与规范科技中介体系;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支持;强化税收优惠政策,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