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了区域创新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以浙江为例,分析了浙江省11个地市级城市区域创新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得到以下结论:2005—2011年,杭州位居浙江省区域创新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之首;浙江省区域创新与城市化整体耦合处于颉颃阶段,协调水平仅为中度协调耦合,较良性协调仍存在较大差距;杭州、宁波的区域创新与城市化已达到高度协调耦合水平,而舟山、衢州和丽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弱,仍需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区域创新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其演化态势相对稳定。据此,研究提出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城市专业化功能、构建综合交通与信息网、培育中心镇与小城市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机理,借鉴已有的耦合理论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以兰州市为例,对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二者的发展存在高度相关的耦合关系,并且协调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要高于旅游经济,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增长速率逐渐趋缓,整体处于低水平协调,仍未完全建立起融合协调发展的促进关系。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对旅游经济的扶持,推动旅游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DEA模型、熵值赋权法、旅游发展强度指数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6年云南省旅游发展效率与强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06—2016年,云南省各州市旅游发展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变化均呈现出先增长后稳定的特点,规模效率的提升是促进综合效率增加的主要因素;(2)云南省旅游发展强度主体发展类型为上升型,旅游产业发展逐步由区域非均衡状态转向相对均衡状态,逐渐形成了以昆明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3)云南省旅游发展效率与强度的协调发展程度持续提升,区域耦合协调的"极化效应"逐步减弱,其空间分布格局也由以昆明为核心的"单极核心"空间布局向以昆明、丽江为核心的"双极核心"空间布局转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两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方面耦合机制,建立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张掖市2008—2016年的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2)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8年的严重失调到2015年以来的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6.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赵多平  林志慧 《经济地理》2012,32(11):143-148,161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入境旅游系统与进口贸易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入境旅游系统与进口贸易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熵值法,对1993—2010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两者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结果表明:入境旅游与进口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互动关系;南方地区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北方地区内各区域耦合协调度极化趋势显著;东部地带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明显优于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中部地带内各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小,西部地带内各区域耦合协调度极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7.
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子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稳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缓慢提高;(2)云南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环境系统则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研究时段内,云南省各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地区;(4)云南省各州市仍处于较低耦合水平,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可分为低耦合极不协调区、低耦合较不协调区、低耦合基本协调区、低耦合比较协调区、拮抗耦合基本协调区5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研究了2008、2010、2012和2014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处于磨合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呈"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从相对发展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较城市化的相对发展状态呈"倒三角"态势。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波动性,未来应注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发展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的机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各地文化演艺和旅游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和旅游流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但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等级依然偏低;同步性分析显示,文化演艺发展整体滞后于旅游流,成为耦合协调等级偏低的重要原因。所以,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发展要进一步挖掘旅游流形成的客源市场,进而实现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5—2018年陕西省10个城市的平均横截面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引力模型,探讨陕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及耦合协调空间联系。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契合生态经济系统演化序列,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区域整体耦合协调良好,耦合协调度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区域耦合协调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布呈"一城独大"的局势。区域整体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较弱,西安是区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引力作用源,咸阳、渭南次之,榆林对外耦合协调空间联系最弱。加强区域空间联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环境治理机制是提高陕西省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在建立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6—2015年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综合实证分析。最终结果显示,近十年来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三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现动态波动状态,前期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中期尽管受到交通状况制约,旅游经济指数仍一度高于生态环境指数,旅游发展呈不可持续状态,后期随着生态环境指数和交通状况指数的大幅提高,旅游经济又呈现显著落后亟待提升的状态。针对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交通网络的演化给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基础。依据武陵山区区域交通和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交通通达性模型和旅游经济联系的引力模型,以武陵山区为例,选取2005、2010、2015年等3个时间截点,分析区域交通通达性演化推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效应,构建交通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定量测度两个系统的内在耦合协调机制。结果表明:(1)交通通达性模型阐述了恩施州交通通达性数值最大达到3.77,张家界以2.94的数值紧随其后,湘西州交通通达性最小且各市州交通通达性差距在逐渐缩小;(2)引力模型研究了怀化市与恩施州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在前期最大达到5.713,与湘西州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最小仅为1.375,张家界市则平衡在3.5左右,后期则朝着均衡状态发展;(3)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表明张家界的耦合协调度最大,湘西州与怀化市隶属于第二梯度,而铜仁市与黔江地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以上充分印证了交通运输网络的演化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存在互为反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指数评价法,测度2008和2013年我国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经济社会分系统发展水平、综合度、耦合度、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西北、西南等地区发展水平较低;2008—2013年经济社会分系统及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均逐渐提高,区域空间差异逐渐缩小。(2)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级差化"分异特征,总体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呈现"梯度化"分异特征,经济社会综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呈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呈现"集群化"分异特征,城市群区域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其它区域。(3)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城市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壮大城市发展规模、提升经济发展实力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从提升经济社会分系统发展水平、强化系统间相互作用,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优化经济社会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SEM的云南省URTT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城市化、区域经济、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简称URTT复合系统)系统间具体的作用路径及作用强度,揭示URTT复合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机制,文章构建URTT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改进的欧式距离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URTT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引入趋势面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定量模型,分析云南省16州市URTT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特征、作用路径及作用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云南省16州市URTT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总体水平不高,93.75%的州市处于不同程度失调状态,空间上呈"中部高边缘低—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②云南省16州市URTT复合系统作用路径网络化、复杂化特征更加显著。城市化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是影响URTT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系统作用路径较为直接和单一。③城市化系统对URTT复合系统的总体作用效应最大(2.239),区域经济系统次之(1.570),交通运输系统较低(0.158),旅游业系统不显著且主要表现为间接作用效果。④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系统与潜变量间的作用效果较显著。因此,需重点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交通运输水平和旅游服务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曲靖市为研究案例地,构建评价两者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借助综合功效函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5年曲靖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指数进行测算,并采用VAR模型验证两者长期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曲靖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增长态势,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评价值由量变发生质变。②2006—2015年,曲靖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效应逐渐由弱转强,整体上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二者耦合协调阶段经历了"协调衰退阶段(2006—2008年)→协调过渡阶段(2009—2010年)→协调发展阶段(2011—2015年)"的演化轨迹,呈现趋向良性协调过渡的阶段性特征。③曲靖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均存在长期均衡,两者互为格兰杰原因,生态环境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受到自身内部结构和旅游经济的双重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前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身内部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后期旅游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响应趋向平稳,生态环境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出持久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构建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DEA耦合协调效率模型,探究了2011—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两个系统之间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绝大部分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耦合协调效率偏低。其中,甘肃等7个省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天津和青海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处于极度失调状态。但在研究期内,各省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和协调效率均呈现小幅提升态势,位于优良、较好协调区的省域数量在增加,位于失调区的省域数量在减少。(2)各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空间差异较大。其中,安徽等14个省域旅游吸引力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其省域内的旅游吸引力提高了国家森林公园的网络关注度水平。(3)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的排位呈现出上下两端较为稳定、居中省域变动较大的状态,其中,安徽、浙江和山东等省域的耦合协调效率稳居前列,辽宁、甘肃和海南等省域则一直靠后,而西藏、河南和江西等省域的耦合协调效率的位序变化较大。研究建议,一方面,各省域需要认真审视自身...  相似文献   

17.
江永洪 《当代经济》2023,(10):92-104
基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诉求,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探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区域差异。选取31个省级单位2010—2020年343期面板数据,建立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提取4个主因子,分析陕西文旅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指标权重,并计算得到各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各自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和全国平均得分,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31个省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陕西产业与贸易环境、旅游生态环境增长速度优于人居环境和经济生活水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11年间各地区发展水平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三;全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稍领先于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旅游产业,总体耦合协调水平未有明显阶段性跨越;华中、华东、西北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水平领先全国,而华南、东北地区没有明显地实现融合与协调发展,陕西文旅融合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慧  徐琼  郭尧琦 《经济地理》2019,39(7):233-240
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既是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构建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分析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情况。结果表明:①2007—2016年全国总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主要位于拮抗阶段,耦合水平较低,时序演变不明显。②全国总体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后期提升至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协调水平仍有待提升,二者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③从空间分异来看,我国省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布集中,空间演变不明显,耦合度西北地区陷入"低谷",其他地区均匀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孙继琼 《财经科学》2021,(3):106-118
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指数和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日益提升的变化趋势,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经历了从"发展滞后"到"保护滞后"的转变;(2)耦合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演化态势,耦合关系处于拮抗阶段;(3)耦合协调度日益提升,呈现从"失调"向"协调"的转变趋势,区域层面表现出从"上游当先"向"中游超越"再向"下游领衔"的演进路径;(4)预测结果显示,黄河流域耦合协调度在2022年突破0.8,进入良好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逐年上升,但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有所波动,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协调度不高;耦合协调度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市域差距不断缩小;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滞后型,研究时段后期,个别城市转为生态环境滞后型。(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控能力对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