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主体微观上的体现是产业集群宏观上转型升级的关键。复杂适应系统涌现性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系统中参与行动的主体。作为一种复杂适应系统,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是企业,企业对产业集群涌现性的出现至关重要,企业自身动态性的自组织性与自适应性过程、企业主体间耦合都对产业集群涌现性产生影响。提高企业对产业集群涌现性影响的对策有:提高企业的自我发展的能力,改善企业所处产业环境创造涌现性产生条件,提高产业集群的企业组织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中的涌现机理,引入化学催化反应方程式,重点围绕“制度‘催化’创新—产业瓶颈突破—整体推进‘涌现’创新—产业跨越发展”的研究思路,探讨了产业创新新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创新的新模型,建立产业链催化与涌现模式,并指出了制度安排在产业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物流产业相关企业及支撑机构在城市一定空间聚集,耦合共生形成一类具有自组织、自调节、自适应功能的产业生态系统。文章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集群经济规律,界定了城市物流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要素;结合复杂系统自组织和生物种群进化理论,分析了城市物流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演化的前提、诱因、动力和方式,进而从系统内部企业个体、种群、集群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城市物流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为认识城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调控政策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CAS理论可以弥补传统经济学方法在产业集群研究上的一些缺陷,受到研究产业集群学者的关注。内生型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系统,这表现在内生型产业集群系统的主体演化性、非线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上。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困境描述主要体现在主体演化的困境、基于非线性、层次性、动态性的困境。对策与建议是发挥系统协同性、层次性作用推动内生型产业集群涌现性的持续出现,发挥主体自适应性、自组织性的作用并结合政府作用推动主体的演进,寻找内生型产业集群最优的动态性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企业的竞争范式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演进为供应链的竞争以及竞争战略向竞合战略转变,物流产业集群呈现出明显的共生特征,进而形成了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存在有利于资源集聚、整合与共享,从而有效地创新物流服务和提升竞争优势。因此,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既是集群内外企业间互动所形成的结果,也是物流产业集群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研究日、韩、美等物流强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当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物流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没有“共生”,这些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因此,研究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完善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中,面向产业集群多元创新主体跨系统创新服务融合是实现分布式创新资源整合利用和综合性服务组织的有效方式。借助系统动力学对复杂系统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揭示产业集群跨系统创新服务融合系统动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创新服务融合中原因树和因果反馈环进行分析,阐述创新服务融合的关键驱动因素与环节,构建创新服务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动面向产业集群创新服务融合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郭韬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169-171
借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涌现机理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系统组织创新的受限生成过程和高层次涌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在探讨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现状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理,构造了双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基于OWA算子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根据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的不可定量性和不可知性,提出利用语言标度与灰度相结合的评价标度进行评价,从而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双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最后给出了提升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科技发展和业态变革使企业的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基于产业链的集群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集群合作创新关系不稳定问题突出。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也面临着这样的发展困境。文章从物流园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空间表现形式出发,对政府、物流园区和园区企业进行三方动态博弈分析,探讨物流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机制。研究表明:政府从规制成本、物流需求方及园区企业社会福利、物流园区稳定发展和社会公正考虑,采取“规制”策略。物流园区从企业收益及成本、园区用户量以及政府惩罚(负向激励)考虑,将“积极管理”作为主要策略。从政府及园区惩戒、用户规模、企业收益及成本则被纳入园区企业考虑范畴,选择“合作创新”策略,三者共同构建更稳固的物流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关系。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物流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对物流园区、政府和园区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回顾现有研究成果,对产业集群中不同创新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与核裂变反应的相似性构建产业集群连锁裂变式创新模型,对产业集群内领先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与落后企业的创新机理进行分析和解读,指出了保障产业集群连锁裂变式创新顺利实现的技术手段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内在运行机理,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并发现了旅游产业集群网络与复杂网络有着共同的行为模式.据此,将复杂网络引入到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分析基于世博会的上海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等问题,探讨复杂网络视角下上海世博会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危机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知识型人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产业集群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将知识型人才流动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嵌入复杂自适应系统模型并设计了CAS理论视角下的知识型人才流动与产业集群互动系统。结合CAS理论,提出加强主体适应性学习、完善涌现机制、确定合理规则集和增强主体多样性等对策建议,建立了知识型人才与产业集群互动系统演化思路,从而为知识型人才的开发管理利用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回顾现有研究成果,对产业集群中不同创新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与核裂变反应的相似性构建产业集群连锁裂变式创新模型,对产业集群内领先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与落后企业的创新机理进行分析和解读,指出了保障产业集群连锁裂变式创新顺利实现的技术手段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湖南物流产业集群系统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湖南物流产业集群随着区域经济地高速增长得到蓬勃发展。但产业集群规模小,缺乏整体规划,信息技术利用程度低,已经难以适应本土的经济发展。要尽快发展湖南物流产业集群,就必须根据湖南地理特征,构建三级物流产业集群系统;根据物流集群的功能,构建双轨物流产业集群系统;而且还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利用力度,加快物流集群信息整合,构建湖南物流产业集群系统。只有这样,湖南物流产业才能迎头赶上,为湖南经济大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剖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网络的创新机理。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视角,结合知识获取理论研究,阐明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获取与创新机制。从企业衍生、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和人员流动等方面阐述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获取渠道;并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例,实证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的知识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品牌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性生态系统。首先界定了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内涵,从微观角度,依据对嵌入品牌的直接作用程度,将系统划分为4个层次,即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阐述了产业集群品牌与嵌入品牌生态系统的CAS特征与机制;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微观竞合机制,揭示了产业集群品牌与嵌入品牌协同进化机理。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辉  欧国立 《生产力研究》2008,(20):112-114
文章从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分析出发,阐述了产业集群环境下区域物流的发展动力机制,进而剖析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关系,从国内外研究的角度充分说明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最后提出了在构建区域物流系统时的一些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创新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关联对接与结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城市创新形成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远离平衡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共生发展的复杂系统。城市创新与产业集群在依存空间、创新系统、功能目标及生态特征等方面的关联对接,是集群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系统内各要素联系互动形成的"两层四群"网络结构,决定着系统功能。在非线性作用下,各要素竞争协作,形成了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制,推动了系统的演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品牌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性生态系统.首先界定了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内涵,从微观角度,依据对嵌入品牌的直接作用程度,将系统划分为4个层次,即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阐述了产业集群品牌与嵌入品牌生态系统的CAS特征与机制;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微观竞合机制,揭示了产业集群品牌与嵌入品牌协同进化机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多主体、多机制、多空间层次的复杂系统,其空间结构是以产业集群为基本节点的多重空间组织网络。武汉城市圈的创新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组织路径不畅、网络节点关联松散,降低了区域创新资源的创新绩效。区域创新体系空间构架的参考路径之一是构建基于市场联系的产业集群网络。根据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的特点及产业基础,提出了构建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