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人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主体作用,用人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然要求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以牡丹江市为例,探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江苏常熟市农村青年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就业途径与就业意愿。研究发现,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拓宽了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途径,受教育程度、性别、家庭抚养系数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选择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抚养系数高的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在农村务农,供养家庭是这些农村青年劳动力的首要任务,个人价值及梦想的实现往往让步于现实生活;拥有一定资本和劳动技能、家庭抚养系教较低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时更多地考虑个人喜好及发晨潜力,路了非农就业,选择从事新型农业的人数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成了邪教滋生蔓延的温床。邪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巨大的不和谐音符。要做好当前农村反邪教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须采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民对邪教的免疫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对邪教的防范心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防范堡垒;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关心农民疾苦等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年人口大量流出成为普遍趋势,带来农村空间形态、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的空心化以及农业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农村发展活力减弱,进而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人口自由流动和城市对青年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应对农村空心化的挑战,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农村青年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为依据,实证分析青年留乡意愿的影响因素,从提升青年留乡意愿视角出发,提出积极实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全面优化青年留乡就业创业发展环境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还是农民的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这使得农村保险一一面向农村开办的包括农业保险在内的各类保险业务——大有用武之地。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保险的需求,其次分析了我国农村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但目前新型农民“供给不足”。从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发展中等教育。农村中等教育发展失衡受众多因素影响,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是政府应从教育制度上做出调整;其次是要在教育投资上做出调整,改变农户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农村教育改革首先要克服现行高中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相分裂的弊端,政府除应从制度上规定和引导其均衡发展外,还应逐步实现农村中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促进城乡教育、不同地区教育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强化农村青年诚信意识,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金融支持,近年来,人行巴州中支大力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人行牵头金融参与整体联动”的运作方式,积极稳步推进巴州农村青年信用示范创建工作,在农村青年中形成了诚信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诚信巴州”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青年产业扶贫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依托。"十三五"期间,我国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 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在于人力资源,尤其是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农村青年群体。文章观察地点选择陕西省深度贫困地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部分乡村,选择的样本主要以调查期间居留在乡的农村青年为对象,包括短期暂留以及有长期留乡打算的农村青年,建立Logistic模型,以从事扶贫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意愿为因变量,以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政策保障与社会支持、就业创业经历、主观感受五大类因素1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大众对农村青年参与扶贫关注度"、"接受培训状况"与意愿呈正向影响,"参与产业扶贫投资额"与意愿呈负向影响,并以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经济是现阶段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支柱,新农村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建设环境和条件,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讨论并总结农村集体经济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种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平民教育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及评析,揭示出20世纪中国青年知识分子①介入农村反贫困的主要轨迹。尽管其历史背景各不相同,却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具有前后相承的历史演变关系。总结这段历史,对于指导当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介入农村反贫困,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妇女非农转移就业的研究——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小瑛 《广东经济》2007,(12):38-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则是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广东随着农村"三化"建设不断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到2005年,已有1542万名农村劳动者转移到非农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9.4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农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及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扩招以后,学校规模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需求与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形成尖锐矛盾.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天地,为大学生农村科技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劲的动力.本文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农村科技创业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农村科技创业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都和农村教育紧密相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重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根本是发展教育,培育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育好一代新农民,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是按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的经济繁荣、制度完善、环境优美和谐。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瓶颈,影响着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因此,主要分析探讨农村教育目标、教育投入、教育师资等方面的教育公平现状及理论对策,切实实现农村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共青团牡丹江市委在引领广大农村青年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发展战略中,全面推进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立足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着眼壮大县域经济,精心打造"青"字号品牌,通过加强"青"字号产业项目领办推广,搭建项目发展服务平台,促进"青"字号产业项目战略升级,在全市农村青年中形成"打有机牌、走绿色路"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指出"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继续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七.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青年不仅是国家的未来,更是影响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关键少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控制性因素就是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的改革,突出表现为农村青年低水平人力资源供给过剩与高水平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并存,因而加强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育,对于农业以及促进其自身和农村的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顺应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下,应通过文化、技能、创业和道德法律等人力资源培育和开发措施,为农村青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智力支持,从而逐步完成为农村生产力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有必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这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深入剖析,强调以创新为基点加强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实现文化理念创新、文化活动主体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创新、文化建设融资渠道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创新五方面来实现吉林省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是统筹城乡就业;城市带动农村很重要的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吸附力"这一主绳,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