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师》2016,(11)
文章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以满足地方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首先要明确办学定位;其次,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再次,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现状调整专业设置,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最后,要融入地方办学,走产学研用结合道路,深化校地合作。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新建本科院校提供着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但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也为学校自身生存发展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杨弘  刘宇会  于善波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124-125,171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地方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剖析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了适应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特征,总结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发展与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新常态变化的要求。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要深刻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特点,分析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健全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地方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人才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而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普遍存在问题,培养的人才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地方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应培养适应竞争需要、面向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就业导向,适合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中高级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和创业人才。为此,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为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地方高校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借鉴国外及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结构;调整专业结构,构建体现应用型本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6.
许寒梅 《经济师》2013,(1):122-123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是与人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地方本科高校要在高等教育的总体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持守院校的自主性,回归教育本位的人才培养定位。必须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培养等三方面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从而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安铁雷 《经济师》2015,(2):248-249
对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的研究已达成了转型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共识,但结合具体专业探讨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归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破瓶颈约束,培养人才的具体措施,构建了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步模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教育模式的建立对于人才培养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学校和专业定位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期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模式构建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霞 《经济研究导刊》2011,(34):271-273
从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出发,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春婷  于仰南  李伟娜 《经济师》2007,(10):136-137
以地方院校为母体的独立学院,其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与母体存在较大差异,若独立学院仍然按照母体的模式培养学生,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如何准确确立独立学院的教学定位,认真研究和构建同应用型本科性质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以管理类学科为例,提出了独立学院中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是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现实需要,更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数学专业要以培养在素质、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都适应不同类型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评价指标等方面开展了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提出完善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俄友好关系不断加强,中俄贸易迅速发展,对经贸俄语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俄语经贸人才培养正面临着发展与挑战。经贸俄语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服务,而俄贸易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大量的经贸俄语人才。当前,国内高校俄语专业重点发展语言文学而忽视经贸俄语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贸俄语翻译人才的缺失。高校俄语人才培养应注重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传统培养机制是基于研究型教学的,并不符合应用型教育需求。文章以金融学专业为例重新定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机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真正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邮轮产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巨大的邮轮产业市场容量对邮轮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急迫的需求。我国邮轮人才培养存在办学层次普遍偏低、,人才培养专业面窄、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邮轮管理事务与规则的邮轮人才,我国必须加强对国际邮轮人才在基础知识、心理素质、能力结构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韩鹏  高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240-241
针对东部煤电化发展现状中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研究。研究要建立在对煤电化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基础上,并围绕教学计划修订、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无缝持续性指导与管理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环节,阐述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为东部煤电化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从能力本位、"做中学"与"一体化"、工程教育环境与产学合作三个方面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内涵进行科学分析,凝炼出市场导向、全人教育、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张扬个性、一体化、开放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提出改革的目标是主动适应新时期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改革的路径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规格要求,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及项目设计,教育教学资源体系与教学平台体系的重构,课程改革方案编制,评价方法创新等。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林业信息化人才都不能满足当前林业信息化的需要。在确定林业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及问题。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优化、综合实践能力强化以及互动评价等方面构建林业信息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互动机制,培养具有林学基础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8.
外语专业本身具有复合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外语+X”。该模式是单一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外语与文学、语言学相结合培养的是传统外语人才,外语与外交、经贸、新闻等学科相结合培养的是应用型外语人才,这两类外语人才相比是“各有所长”。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单一型外语人才的对立面,是在传统外语人才的基础上辅以其它学科专业知识。与单一型外语人才相比,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另有所长”。本科教育阶段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不应主要由外语院系独自承担,而应主要通过双学位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来引领信息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阐释了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内涵,针对目前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职业拓展能力导向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高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人才强国建设对于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内涵和任务目标,构建世界人才强国评价指标维度和体系,采用标杆分析法对标美国等典型世界人才强国,探讨中国建设人才强国的现状特征以及与典型世界人才强国的距离。结果显示,中国仍处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高层次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与吸引、人才效能发挥3个评价维度得分相对均衡,尚未形成某一方面的明显竞争优势。全球顶尖人才集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吸引人才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构成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短板,亟待培养造就和吸引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制度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