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滕光进 《技术经济》2000,19(8):49-51
一、契约理论发展的综合性评述科斯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 1937)一文中 ,首次从交易费用角度对企业性质和边界问题作出了阐释。他论述道 :“当追加的交易 (它可以是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的交易 )由企业家来组织时 ,企业就变大 ,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的组织时 ,企业就变小” ,“企业将倾向于扩展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科斯从理论逻辑上证明了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 ,认为市场与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在市场上 ,资源的配置由…  相似文献   

2.
科斯主义企业理论及其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Coase在《企业的本质》(1937)中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问题,即为什么在一个专业化交换的经济中会出现企业?他还给出了极富创意的答案:由于“使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即存在“交易成本”,因此将某些原本靠市场协调(co-ordinate)的交易一体化于某个统一权威(authority)之下就可节约这些成本;  相似文献   

3.
科斯《企业的性质》之质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盛宇明 《经济学家》2003,4(1):78-85
企业是资源所有者的取得更多的收益而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的存在并不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科斯将企业定义为不同于价格调节机制的企业家计划调节机制,源于其错将企业计划混同于计划经济,事实上,企业是以市场合约为基础形成的,按市场运行原则运作的市场性组织,其资源配置并不独立于市场价格机制之外,价格调节机制与企业家调节机制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企业作为市场参与者与市场都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4.
在治理整顿中,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是由于初始紧缩力度过大,产品执行低于市场价格的指令性价格以及技术更新改造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基本方向在于进一步完善承包制,把激励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根本任务。依此应全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当前,特别要重点抓住自我发展机制与内部协调机制。这就是要使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积累和积累效益最大化原则,让企业获得充分发展的功能。而内部协调机制则应是内部计划管理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梁祖晨 《经济经纬》2000,21(4):19-22
企业全面 经营运和全力求取高效的内在冲动和机制即企业活力,实实际上是“两权”相对分离又高度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机能。“受益”体现对产权的“动态占有”,建立充分发挥竞争和价格机制作用的“企业内部模拟市场”分配制,是市场经济对我国企业改革的本质要求。为企业履制的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应实现我国公司制企业新、老“三会”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与水平有赖于有效交易协调机制在解决因此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较于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社区型合作经济组织,非人格化的市场价格,“公司 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利于降低农业产业专业化分工进程中的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是一种有效的交易协调机制。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必须针对其发育初期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其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内在功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发挥调节作用的内在功能和外部表现。内在机制主要表现在“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人力资源供求平均调节器”三个方面,而竞争机制则是在经济规律的下对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素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成加兵 《经济论坛》2005,(13):76-78
企业理论的演进过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即新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新古典企业理论主要是将企业作为生产实体来研究,即重点探讨企业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市场决策和生产决策并有效实施。在这里,企业被简化为一个“使利润最大化”的“黑箱”。新古典企业理论的重点就在于探讨在价格的引导下的“黑箱”里面的操作。现代经济学研究却对企业提出了另外一些问题,如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大小和边界是怎样界定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企业集团的组织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之间复杂的市场关系最后走向联合,成为企业集团,是遵循发挥市场协调效率和节约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的,本文称这种制度安排是“有组织的市场协调”。有组织的市场所要求的条件,一是企业的自主利益最大化导向的存在,二是企业在价格或其它变量为主要信息媒介下,自主地去衡量、比较费用和市场效率。我国企业集团的组织规范,需要在企业组织制度、市场组织制度方面具备基本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0.
陈长彬  杨忠 《财经科学》2007,(12):60-67
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学究全信息假设的局限性,来说明企业组织产生及存在的原因,并利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中的交易成本为基本分析工具,来解释企业组织和各种制度安排的产生与发展.提出了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条件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组织的六种非价格机制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替代的交易协调方式,以及对信息的不同需求是决定选择市场的价格机制或组织非价格机制等不同协调机制的根本原因,通过组织形式和相关作用力的综合五边形分析了组织形式的可能发展空间和中间性组织形式的发展,说明了各种经济组织实际上是为了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问题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一、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的理论分析 科斯对传统企业理论的责难,开创了对于企业基本问题研究的新阶段。科斯认为,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比通过市场进行同样的交易费用要低。受其启发,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企业的实质是通过各种要素投入者的合作来组织生产,即所谓的“团队生产”,产生一个比所投入的要素分别使用所得到的产出总和更大的产出。“团队生产”虽能导致较大的产出,但也产生了较大的“道德风险”,为要素投入所有者的偷懒或“搭便车”行为提供了可能,从而形成所谓动力问题或刺激问题。动力问题又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激励问题,即如何使人采取某种行为的问题;二是约束问题,即如何使人不采取某种行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理论中"以市场为中心"的理论和交易成本框架下"以企业为中心"的理论,都难以在交易、生产成本和技术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也难以从技术创新的层面去揭示企业本质及其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马克思的企业理论克服了这种不足,但同这两种理论一样,都忽视了企业家在价格机制和市场均衡中的调节作用。因此,将马克思关于企业的质的分析和宏观动态分析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微观企业组织(或治理机制)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论",以揭示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及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企业组织和市场的互动,这是新兴马克思主义企业经济学的理论特色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奠基之作,科斯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开创性地提出企业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机制发生作用的论点,至于节约机制,科斯在文中明确了企业家的作用,并把“权威”作为企业区别于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不同主体在决策权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企业家的“权威”是不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以及这种“权威”如何分配,研究者之间存在争论。从权利特征看,科斯所说的“权威”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关系,以及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本文将从交易的类型性质出发,探讨企业控制关系的契约基础,从企业契约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14.
科斯认为从本质上讲,企业与市场一样,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之所以取代市场成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科斯认为:市场机制是靠价格来运行的,它具有较高的成本,而企业可以节省这些成本。由此可以看出交易成本决定了组织形式的选择:市场还是企业。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沿着科斯的思路 ,把企业理解为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企业用权威关系替代价格机制 ,而权威关系能够减少交易费用的原因在于“组织粘性”的存在。企业是一种有粘性的契约 ,而市场是一种无粘性的契约。企业的组织粘性把关键员工和企业联在一起 ,并使企业在引入企业家才能时有更低的临界交易效率。企业的边界由交易费用和组织粘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6.
主流的企业理论认为市场与企业都是协调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 ,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协调方式的不同 ,市场的协调方式是价格协调而企业的特征是“管理协调”。企业的专业化理论则认为企业只不过是专门为外部世界进行生产的生产单位 ,与其相区别的是自给经济中的生产 -消费单位。企业与市场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 ,企业是市场的参与者而不是市场的替代者。本文认为 ,后者既体现了理论研究的一贯性也更有利于解释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7.
李劼 《时代经贸》2012,(20):111-1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电荒”现象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由于价格机制不顺,包括电网与电源企业利益分配失衡,火电与新能源价格、电煤与煤电价格、高油价与电价、电价与CPI等机制的不协调。只有理顺价格机制,才能彻底解决电荒危机。  相似文献   

18.
早期的组织研究集中在企业内部,考察以官僚行政机构为特征的科层制组织的适用性及变革的方向。但自从新制度经济学家将“交易”作为考察单元,提出了将不完全契约和关系契约作为企业间交易活动协调的三边或双边治理机制的交易费用理论(TCT)后,组织研究跨越了单体企业的边界范围,研究视角也开始走向了管理学、  相似文献   

19.
中间组织崛起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协调经济活动有不同的制度形式:经济理论主要关注通过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的市场协调;组织理论则更注重通过等级制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协调企业的内部行为.市场和企业被视为两种最重要的协调制度形式,即被认为呈一种"双峰分布".但现实中,大量的交易却在中间组织中进行,即"中部隆起"而不是"双峰分布".在探讨中间组织的性质和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对中间组织崛起的原因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群成长中的地方政府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企业集群成长过程中,不同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应有所区别: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成熟、民间组织协调能力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替代民间组织,发挥直接促进企业集群成长的主导作用;而随着约束条件的逐步解除,地方政府应从直接扶持企业集群成长的功能中逐渐“退出”,将过去一系列职能赋予企业、行业协会及其他民间组织去行使,这样,地方政府只需要在民间组织不能单独作用的领域与其共同进行协调,发挥“市场增进”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