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国定扶贫县为研究对象,并细分“老、少、边、穷”四个地区,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财政支出行为变化的影响。文章利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采用系统GMM法,详细研究了各类转移支付以及增量转移支付对国定扶贫县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既有支出格局下并没有特别偏向某类财政支出。这说明国定扶贫县可能为保住“贫困县”帽子,转移支付被用于维护自身的利益支出以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在转移资金分配中的策略竞争行为,从新的视角对地方财政支出扩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受到地区间竞争的制约,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区间竞争存在显著制约,但专项转移支付的影响不明显;地方政府的竞争,不仅“患寡”,也“患不均”。要完善转移资金的使用效率,须考虑转移支付实施的结构差别,尤其应注意转移资金分配的非均衡效应对地方政府扩张的差异化激励。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既有研究关注政府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和经济效率,本文考察了我国政府规模扩张的社会福利效应,有两个重要发现:第一,非线性。本文使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和Hansen TM方法实证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省级政府规模与财政分权、转移支付、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对社会福利具有非线性影响,分别表现出N型、倒U型和N型。第二,地异性。各省份由于财政分权程度、转移支付力度和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上述非线性机制和政府规模影响社会福利的门槛效应具有典型的地区差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为防范政府规模扩张对社会福利增进由“初始的正效应”转向“最终的负效应”,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矫正建议。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既有研究仅强调财政分权和经济绩效分别是“土地财政”产生原因和影响结果,本文在第一代面板单位根IPS检验、Hadri LM检验、Fisher ADF检验和第二代面板单位根Pesaran CIPS检验基础上,使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Pooled OLS方法、FE OLS方法、SYS GMM方法重新考察了“土地财政”的扩张原因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除了受同质性中央财税制度的影响,还受到人力资本、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异质性地方非制度因素的影响;(2)“土地财政”不是既有研究断定的“绝对攫取”,实质上是一种“名义攫取”,短期内对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具有一定益处。本文发现“土地财政”在扩张原因和影响结果上均被误解了,在“后土地财政时代”,应将“土地财政”的收入视角从“卖地赚钱”转向“以地生财”,政策视角从“资本积累”转向“信用融资”,经营模式从“土地收入”转向“土地基金”,从而有效解决地方财政增长乏力和新型城市化过程的财政收支缺口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在全国统一的财政体制下,通过国家实行的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第六十二条规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上级财政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方式,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用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依据上述规定,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实行照顾政策。一是在一般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6.
财政在教育均衡发展中承担着主要职责,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教育财政体制不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应增加落后地区财政收入、进一步完善教育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转移支付是分权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要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必须改革现行分税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构建完善的转移支付法律体系,强化转移支付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转移支付效率,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8.
崔雅琴  倪筱楠 《经济师》2003,(11):72-73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仍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专项拨款难以体现中央政策意图 ;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不合理 ,“因素法”在执行中未知因素过多 ,操作难以规范 ;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显不规范 ,体制不完善 ,县 ,乡财政较为困难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不统一 ,导致转移支付责任不清等 ,如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预期寿命延长,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面临预期养老金支付严重不足的挑战。本文基于总量视角建立基础养老金收支模型,利用中国人口预测数据,分别测算基于实施“延长退休年龄”和“增加缴费基数”两种不同的改革策略未来30年中国基础养老金的收支余额,并评估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推迟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基金支付压力作用明显,但存在增加就业压力等负外部性。“增加缴费人数”亦可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困境,且不存在负外部性,但推行时间缓慢,或将产生新的公共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遵循“财政压力-政府行为”分析框架来剖析“大明宝钞”崩坏的制度根源。“大明宝钞”制度的崩坏根源于以财政为中心的宝钞制度设计缺陷。这种制度设计是为了满足政府财政开支需求与避免财政危机。易言之,明代财政压力促成了货币财政化的宝钞制度设计,导致了货币超发,最后致使宝钞崩坏并退出流通领域。财政压力是古今政府的常态。财政压力并非必然导致政府采取掠夺性的货币政策。在英国,国王的财政压力导致了以限制王权为目的的《大宪章》和“光荣革命”。明代中国,为何没有在财政压力之下走上制度变革之路,这个问题实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区域协调的重要制度安排,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民族地区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财政支付转移现状主要表现为转移支付逐年增长和人均财政支出获得较高增长,转移支付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以及民族地区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财政纵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和横向(地方财政与地区财政)不平衡及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国情便是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加拉大,财政收入相差悬殊。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尚处于试运行阶段,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也正在规范调整过程中,单靠分税制体制本身是很难妥善解决纵向、横向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的。因此,完善与发展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便被提上日程。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目前,…  相似文献   

13.
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不是抽象的口号,而应接足地气,并具体落实到各级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之中。要结合政府事权的内在属性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使用效果,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分类改革。1.下放政府事权,并将相应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转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专项转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与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最重要的财政手段。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之后,转移支付制度在不断走向规范和完善,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转移支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分税制在界定财权、事权的基础上,必须有相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否则很难发挥其财政调节作用。本文以1995~2010年财政收支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分税制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总体规模、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纵向、横向的平衡效应,结合现阶段财政转移支付相关法规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曾是1994年确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本文针对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结合近年来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公告中反映出的转移支付方面存在的制度设计以及分配管理中的问题和后果,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具体路径,以期对改革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霞 《现代财经》2008,28(4):12-1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GDP的高速增长,近几年中央逐步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规模之大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任何一种制度的改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其运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1.进一步改革"分税制",规范并完善省市财政体制。要根据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改革财力分配格局,缓解财力过度向上集中的现象。如适当降低上划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比例,给地方财政留有更多的可支配财力;中央财政应提高一般转移支付的比重,削减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规范省市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地区间公共支出成本差异的视角,引入人均公共支出成本的变量,采用加权变异系数对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进行度量,认为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小于地区间财力差异;并采用Theil系数对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进行地区分解。得出的结论为:东部地区内部的差异和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是构成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曾经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包干制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收入划分办法和转移支付办法是导致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进而提出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遵循维佐利克和哈克特(Wieczorek and Hekkert)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创新政策的作用路径模型,并在创新政策体系框架下,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创新政策对创新系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我国创新系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基础设施政策”与我国创新系统绩效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教育投入政策”、“开放政策”与我国创新系统绩效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