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审美心理探究与审美教育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审关心理,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与个性化的审美追求,敏锐的审美感知与审美追求重表面轻内涵的倾向,审美视野扩大与反传统的审美倾向等特点,审美教育对发展大学生素质具有非常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关素质,是当前高校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奠基人。他认为,音乐教育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唱歌科"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位置,方不致沦为"修身科"的附庸。同时他也指出,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培养"完全之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审美文化:当代企业文化新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卫华  纪光欣 《经济经纬》2004,42(6):102-104
企业审美文化是具有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的企业文化形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人们审美创造的一种形式,企业美属于社会美的一种形态,审美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而且伴随着当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审美文化成为当代企业文化新的发展趋向。自觉加强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成为当代企业发展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I consider whether entrepreneurship is a distinct category within economic theory. More generally, I consider the links between discus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philosophic debates over the nature of the aesthetic. For instance, Kant's attempt to elevate the category of the aesthetic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Kirzner's attempt to elevate the concept of the entrepreneur. Shackle's theory of choice refers very directly to the notion of the aesthetic. Theories of the aesthetic and theories of the entrepreneur have commo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相似文献   

5.
译品在目标语中被成功接受与翻译的过程中,译家的审美思想和各种思维的交相运用密不可分。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综合运用美学理念和翻译思维。本文从翻译的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出发,从哲学的范畴阐述了文学翻译中审美客体与主体不可能是分开的两个独立的方面,而是具有矛盾统一性这一辩证关系。同时通过实例分析怎样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译文最大程度地达到和谐统一的美。  相似文献   

6.
李念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1,(22):237-242,260
博物馆的一些展陈设计中已开始注意到观众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用情节吸引观众,激发兴趣,保持注意,接受陈列要表达的价值观。博物馆在研究观众心理时应当注意研究其审美心理,应当从美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中探索规律,从而提高博物馆展览设计中观众心理的针对性和美感效果。从观众审美心理特征,审美心理中的情感作用,利用观众审美探究心理,展览的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中的观众心理,利用从众心理等几个方面对博物馆观众审美心理规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陈设艺术作为室内装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室内环境的设计风格及审美意向,同时在各方面也显示出了美学特征。室内陈设艺术能增进室内环境装饰品位,赋予室内空间的文化内涵,创造意境烘托室内气氛,创造二次空间,体现民族特色和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美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既 是社会形态演变的外化,也是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 从风景园林史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解读桂林山水园林的审美 历程。研究发现,桂林山水园林审美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寻形 赋情、重理塑神和意蕴相生3个阶段,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 层累性,是人文性和艺术性不断递进的过程。其园林审美特质 表现为以自然为本源、整体的环境观和丰富的审美联想。研究 为桂林园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当代城市风景建设提供一定的理 论支持,并对岭南风景园林史的完善具有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仕女图始于唐代,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古典艺术趣味和审美模式, 研究庭园仕女图对于揭示女性庭园空间的美学特质较为重要。 以筛选的庭园仕女图为材料,考察庭园仕女图中植物和石类所 呈现的微小空间的显著的美学特点,以此了解古代画家笔下庭 园中石类与植物的美学样式,以进一步阐释和揭示古典庭园美 学的本质样貌和内涵,为传统历史庭园的保护以及现代庭园的 设计传统的传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连续性”是环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连续性”一词源于杜威美学,杜威以“经验”为核心概念,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哲学美学,试图建立一元论的哲学关学体系。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从人与动物、有机体与自然的连续性出发,提出要恢复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伯林特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连续性”理论,对环境一词进行了全新阐释。他进一步批判了杜威所反对的审美无利害及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鉴赏的参与模式,并将这种自然鉴赏模式应用到对艺术、日常生活景观的审美探讨中,发展出一种全面的参与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标准vii是UNESCO用以评价遗产地审美 价值的重要准则,由标准iii演化而来,从文化与自然美的混 合评价转向了仅对自然美学特征评价。选取以标准vii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145处项目(1978—2017年),通过扎根理论 及分析,总结其运用特征、演化趋势和动因考辨。研究发现: 1)地区层面,不同地区运用标准vii所关注的审美价值具有差 异,如非洲关注色彩美学,欧洲和北美强调风景特质组合,亚 太地区重视强烈的自然文化关联、动态变化和组合关系,南美 和加勒比地区注重审美体验;2)词频运用层面,标准vii在各 地区的词频运用差异显著,各地区使用词频最高的为关于美的 “形容词”,除欧洲之外,其余地区代表“之最”特点的词频 次之;3)评价要点层面,欧洲和北美的风景特质评价具有很 强的特点与范式。最后解析了标准vii运用趋势与18世纪以来 的美学思想演变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标准vii的全球普世价值 与地区价值认知以及标准vii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标准vii是UNESCO用以评价遗产地审美 价值的重要准则,由标准iii演化而来,从文化与自然美的混 合评价转向了仅对自然美学特征评价。选取以标准vii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145处项目(1978—2017年),通过扎根理论 及分析,总结其运用特征、演化趋势和动因考辨。研究发现: 1)地区层面,不同地区运用标准vii所关注的审美价值具有差 异,如非洲关注色彩美学,欧洲和北美强调风景特质组合,亚 太地区重视强烈的自然文化关联、动态变化和组合关系,南美 和加勒比地区注重审美体验;2)词频运用层面,标准vii在各 地区的词频运用差异显著,各地区使用词频最高的为关于美的 “形容词”,除欧洲之外,其余地区代表“之最”特点的词频 次之;3)评价要点层面,欧洲和北美的风景特质评价具有很 强的特点与范式。最后解析了标准vii运用趋势与18世纪以来 的美学思想演变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标准vii的全球普世价值 与地区价值认知以及标准vii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中“隐秀”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诗翻译的审美分析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钗头凤》一词的审美特征,对原词中“秀”词“隐”意在译文中的实现效果进行探讨,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隐秀”相宜、虚实结合方能再现原词的风格之美。  相似文献   

15.
海棠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海棠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渐高,人们根据海棠的姿态、习性、品质等特点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借其寄情寓义,使海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并形成了一种以海棠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成为中国灿烂的花卉文化中的海棠文化。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海棠,发现海棠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象。  相似文献   

16.
美学视角下的产品体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推动了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关注体验的消费倾向也促使产品设计中注入更多的体验元素。人的审美感官体验是产品体验设计的基础,产品体验设计注重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体验,从而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Linking forestry, sustainability and aesthet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forest planning,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evoted towards examining how visual-impact assessment can improve the public acceptance of forest activities and augment forest sustainability.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review the methods of aesthetic assessment of forest landscapes, which will help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sual-impact assessment in sustainable forestry. From the numerous techniques of landscape evaluation that have been devised in recent years, the expert approach techniques have dominated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 perception-based approach in research. The non-market economic valuation techniques are essentially trade-off methods and not aesthetic assessments by themselves. Revealed preference methods, such as hedonic-price, use actual market choices of individuals to get their preferences towards non-market attributes, and stated preference methods, such as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rely on surveys to get directly the individual'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non-market attributes. Psychophysical preference modelling is a popular quantitative holistic technique of landscape evaluation and if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indirect aesthetic evaluation methods might create new standards and protocols for techniques of objectively estimating public perception of aesthetic quality and thus to enhance social sustainability in forest space.  相似文献   

18.
谷燕 《经济研究导刊》2009,(32):264-265
现代产品的包装功能不仅是保护、装饰商品,也是产品价值的体现。商品的包装设计成为产品研发的重专组成部分。现代设计审美价值由于其自身主客体的统一,从而决定了设计师在进智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进行综合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考虑,这对产品设计审美价值的判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都兼具其经济、社会、生态和美学价值,它们的互动发展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乡村景观的视觉美学价值出发,以彩色农业和乡村景观互动发展为目的,分析了它们互动发展的基础和相互关系;并提出以发展生态农业、彩色农业旅游、农业产业化等方式来促进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环境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自然要素,承担着美学、生态、经济等更多样、更重要的功能。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空间环境的艺术性要求,更要体现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性。在深入剖析古典园林、现阶段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特点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从绿量指标、生态园林、地域特色、场所精神、空间拓展等角度,论述了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发展趋势,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