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微观主体的风险容忍度而使其承担额外的风险,因而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出现了一个困境: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恢复期,有利于短期金融稳定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成为下一次金融危机的隐患。本文以风险承担机制的微观基础为出发点,从理论深入过渡到实证扩展,从银行系统扩展到企业部门,从国际视角聚焦到国内问题,试图对该领域的研究新动态进行总结与归纳,加深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货币政策制定中需要考量微观基础的风险承担,谨防陷入宽松货币政策的"恶性循环";同时,如何构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协调机制,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及其构成、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急剧膨胀的央行资产、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必然造成将来通胀压力,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顺利退出,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是央行在经济复苏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陈宁 《发展研究》2017,(12):8-12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国家央行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先后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世界经济出现向好势头,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但各央行所处政策转向的阶段有所不同.受此影响,国际金融市场风险资产价格已处于高住,存在不确定性增加.今后一段时期,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的收紧可能进一步加大全球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我国也将面临包括资本外流、汇率波动、国际货币政策外溢、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因为发达经济体政策紧缩过程缓慢,总体影响有限.我国货币政策应立足国内,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同时加强政策问协调,强化监管,防范我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磊 《经济师》2014,(5):143-144,146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金融运行复杂性进一步加大,各国央行纷纷加大力量维护金融稳定。当前作为我国央行分支机构的基层人民银行在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时,仍然面临众多的挑战和困境。如何提高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履职能力,是当前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金融稳定与货币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已被重新定义,需要更高的利率以抑制金融风险,将金融稳定的内涵纳入到我国的货币政策之内,以降低系统性低估而导致的风险诱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将金融稳定纳入其考量范围内,使有效的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内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研究发现,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引导利率政策预期,降低长期债券收益率,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胀,恢复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功能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产生了一些信贷和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环境恢复,政策效果下降,部分风险却开始上升,央行的政策挑战变成如何从宽松货币环境的预期中退出非常规货币。  相似文献   

7.
2021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金融发展,国内货币金融环境从极度宽松回归相对中性,宏观杠杆率降幅明显,货币政策空间明显拓宽。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方面,房地产市场快速去杠杆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和盈利能力弱化并存,隐性债务严监管下弱资质城投的再融资风险和违约风险趋升。国际方面,中美两国经济金融周期开始错位,需警惕美联储加速退出超寬松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造成的外部冲击。应对三重压力要求金融宏观调控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货币政策总量宽松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着力提振最终需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8.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估.(4)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显著关注了金融稳定目标,逐渐趋于按照含有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进行操作,因此将金融稳定目标加入货币政策规则中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选择:金融加速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加速器理论深刻揭示了危机时期金融动荡和经济下滑两者之间反馈循环的微观机制。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通过对各国中央银行在反危机中实施的超低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在机理以及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后得知:一方面,货币政策在治理金融危机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极易带来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当金融市场开始恢复或通胀压力显现时,货币政策应进行快速反应,坚持在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协调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货币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冲击了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很多国家推出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危机。从经典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博弈理论来看,应对本次疫情冲击的各国货币政策协调性不足,“以邻为壑”的非合作均衡效果明显。为数不多的货币政策协调也存在执行力不足、深度与广度不够、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低等问题。在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加强的背景下,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国际组织需要创设协议和合作剩余分配机制,寻找货币政策刺激效果和防止国际资产泡沫之间的平衡,加强政策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建设有效的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机制。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建立长期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在现有的IMF和G20等平台上发挥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协调桥梁作用,通过持续开展央行间技术性合作等措施参与和推进协调进程。  相似文献   

11.
当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银行信贷规模增加,外部融资约束程度减缓,企业可得筹融资额度上升,这使得企业实现对外扩张战略成为可能。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加大投资的决策必须要谨慎,企业应合理利用宏观宽松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同时也应注意其蕴含的不良影响,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可持续的外部因素。而当进入紧缩货币政策时,因为投资的滞后性和不可逆性可能对企业现金流运行产生较强负面冲击,迅速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使得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1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方式向经济注入巨量的流动性。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此,在对量化宽松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日本量化宽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价格稳定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难以应对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为特征的金融不稳定。金融状况指数(FCI)在纳入资产价格的同时,为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变化提供了动态信息。因而FCI可以作为央行同时关注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参考指标,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安倍经济学"的内容、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演进的基础上,结合日本长期通货紧缩、消费低迷的背景,分析"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从进口、出口、贸易差额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安倍经济学"超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超宽松货币政策短期与长期的效果上评价"安倍经济学"超宽松货币政策对改善进出口及宏观经济指标的有效性,并总结"安倍经济学"超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到广泛关注,催生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缺乏理论模型研究,而实证研究集中在银行、贷款等微观层面,极个别考虑了银行业宏观层面,但缺乏中观层面的结构视角分析.本文构建的资产组合理论框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两种途径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逐步回归和可变系数回归等实证分析,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存在,并测出了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级债对世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2008年5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IMF)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估计,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造成的金融动荡将带来高达近万亿美元的损失,并指出该危机正在从次贷领域向优质房屋按揭、  相似文献   

17.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美联储试图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刺激国内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研究表明,由于美国经济的问题不是流动性短缺,因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带来美国经济的复苏反而带来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强化了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国,美国应该放弃这种与邻为壑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保持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刘纪鹏  喻强 《经济》2011,(1):58-59
中国经济正面临重要历史转折机遇 全球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尚未消退之时,部分发达经济体又推出了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有迹象表明美国并不排除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截至2010年9月,美联储总资产突破两万亿美元,而金融危机之前其资产仅为八千亿美元,期间美联储共发行了1.3万亿美元的货币.当前欧美的"流动性刺激"并不是经济向好的标志,而是其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复苏遭遇挫折的应对措施.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仅加大了全球通胀风险,而且长远来看也会损害美国自己的利益.此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将是其丧失全球金融主导地位的开始,而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次重要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间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受市场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影响。这说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来看,货币政策并非中性,我国应将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其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以促进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0.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放弃了固定汇率,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各国央行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职能外,还要在必要时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中国自2004年以来由于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维持人民币稳定渐进升值,使得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加大了央行冲销难度和力度。为此,了解发达国家央行的冲销实践,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借鉴其先进经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