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实行利改税,对国营企业用保证税收来代替上缴利润,是我国宏观经济的重大决策。利改税把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用税法形式稳定下来,为整个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为国营企业独立经营不再吃国家的“大锅饭”创造了条件,它是经济体制改革很关键的一步。我国的利改税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对国营企业开征所得税,已于1983年6月实行;第二步是全面的税收制度的改革,将于1984年第四季度实行。本文主要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从理论上探讨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是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关系上的重大改革,是在改革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之后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决策。1983年,利改税第一步的办法已在全国绝大多数国营企业中实行。现在国务院又决定进一步完善利改税制度,即由目前的税利并存的制度向彻底的利改税制度过渡。但是,各方面对利改税仍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如何从理论上来阐明利改税的必要性,就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第二步利改税作为我国总体经济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已于1984年第三季度起逐步在全国国营企业实施。这一步利改税的执行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究竟怎样呢?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对安徽、河南两省若干实行利改税的企业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作出了统一的决定,从今年六月一日起国营企业全面实行利改税。这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利改税,我们进行了四年试点,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这项改革,不但可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增长,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也有利于推动企业自身改善经营管理,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正确处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正确处理生财、聚财、用财的关系,是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一项重大措施。下面就利改税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营企业上交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国家税收制度的重大改革。现在我就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问题谈点看法。(一) 三年来各地对国营企业进行了利改税试点,实践证明,其效果是好的。对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等几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国家确定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更好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这是扩大企业  相似文献   

6.
从一九八二年起,国家对国营企业普遍实行了利改税,这是建国以来国家与企业在分配关系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仅就大连市直属国营工业企业近两年的利润分配状况谈谈利改税的必然性以及我们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国营企业利改税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实行利改税是改革的方向。国营企业利改税已不是改与不改的问题,而是要加快改革步伐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加快国营企业利改税的步伐,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国实行了“利改税”第二步,由此国营企业把向国家缴纳税金和上交部分税后利润改为合并税利,统一上缴税金。这是经过几年酝酿并且分批分步骤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不仅是税利改革,而且涉及到对企业的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9.
小议利改税     
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是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方向正确,时机成熟,势在必行。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实行利改税,较之利润留成、利润分成、递增包干等形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近几年来,在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打破了统收统支、吃“大锅饭”的局面,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从一九八○年以来,对国营企业试行了各种形式的利润留成或盈亏  相似文献   

10.
利改税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搞活企业,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仅就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中国家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上,过去的改革都是旨在扩大企业的财权,而忽视了国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和两大经济职能,表现为以税代利或以利代税,使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一直难以理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和企业的分配模式必将向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凭借所有者身份参与所得税后利润分配的新分配模式发展,即实行国家双重职能分开,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下面就税利分流的有关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1983年我国先后对国营企业实施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利改税,将过去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形式改为向国家交纳税金,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  相似文献   

12.
长治县共有国营工交企业十五户,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在五户企业试行“利改税”。经过两年的试点,实践证明其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良好的。在此基础上,一九八三年对十三户国营工交企业,全面推行“利改税”的办法。 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两年来,通过试行利改税充分说明,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有利于加强和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技术改造,增产节约,搞活经济;有利于国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从1984年开始,国家在第一步“利改税”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所得税和税后上缴利润办法进一步改革,分别设置了三个税种(即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弊端和矛盾也不断显现。为了解决上矛盾,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务院颁布了《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自七八年改革以来,国家以利润分配形式为企业改革的突破口,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意在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但纵观从企业基金制度到利润留成制度,(第一步利改税到第二步利改税至今)变来改去的结果只解决了  相似文献   

15.
<正> 利改税第二步改革与第一步相比是一种质的变化,展示出我国税收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财政收入由税收和上交利润并存的双轨制转向完全征税的单轨制建国以来,我们的财政收入一直采取征税和上交利润并存的双轨制,对国营企业既要征税,又要上交利润。国营企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除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留给企业一定数额的职工福利费和奖金以外,其余部分用税收和上交利润两种形式全部集中于国家财政。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新产品试制费、建设投资等全部由财政拨款。在这种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6.
第二步利改税对保证财政收入和企业留利的稳定增长确有许多优越性。然而,尽管税利是可以转化的,但是,税与利各自的不同作用是无法完全取代的。实行完全的以税代利后,给人以“社会主义税收已不再具有无偿性”和“大中型国营企业税负重于小型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直觉,这对稳固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税制是有很大影响的。本文试对税收无偿性及如何调整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作如下探讨。一、重新认识国营企业纳税是否涉及所有权转移的问题,是理顺国、企分配关系,完善  相似文献   

17.
承包是国家和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种形式,实质上是利润分配改革的阶段性选择。现阶段在利改税的基础上,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可行的。这是因为,第一,利改税和承包都是主要涉及分配领域里的改革,都是为了理顺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包含着如何合理进行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第二,在利改税的基础上,承包更有利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加企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十月一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第二次利改税。其主要内容是国营企业将应当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分别按11个税种向国家交税,使“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税后利润留  相似文献   

19.
一1979年以前,我国的税制较为简单,只有七八种税,税收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从1979年起,对国营企业实行了“以税代利”的试点,为适应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开征了三个涉外所得税。1983年和1984年,在总结“以税代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国营企业利改税两步改革,开征了国营企业所得税,将利润上缴改按规定的税种和税率征税。同时,将原工商税分解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开征了资源税,增设了土地  相似文献   

20.
税利分流下的承包是指国家对国营企业分别以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征收所得税与利润,搞税后利润承包。我认为税利分流下的承包有以下作用与优点: 第一,能够理顺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1978年以来,就国家与国营企业分配关系的实现形式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先后推出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制等多种改革措施,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却未见真正理顺。其集中表现在:(1)国家财政困难,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