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清代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本文从平面布局、空间布置、景观要素安排以及一些特殊造园手法这四个方面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希望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桂花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常见植物之一,其种植方式和景点题名意象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桂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籍文献查询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桂花的种植方式、种植地点、景点题名意象及其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私家园林中桂花的种植地点主要为建筑周边和山坡,种植方式以丛植为主;桂花与其他植物种类搭配种植时,以梅花和桂花的配植最为常见;以桂花题名的景点非常丰富,其中“小山丛桂”意象题名最多;江南私家园林中桂花在精神层面主要表达了文人阶层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3.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 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 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 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 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 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 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 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 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1)布局有致自然美,如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杭州黄龙洞园林等;(2)造型艺术曲线美,如园林曲径、蛇形河流和各种形状建筑等;(3)韵律结构和谐美,在造型艺术上的巧妙与精致中表现韵律美,给予人美的涵养与陶冶;(4)意境营造神韵美,赋予园林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一种理想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城市私家园林不同,杭州西湖湖上园林一直在一个更为复杂和动态的城湖大环境中发展与演化。民国初年“西湖入城”,使城湖空间不再隔绝,也加剧了园林、风景、城市互为影响、互为转化,最终演变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以郭庄及西泠印社2个具有代表性的湖上园林为分析对象,通过辨析园林中建筑与空间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公共游览与使用方式变迁,试图阐明当一个复杂的依托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中的园林是如何适应、演化及转变,而这一变化又是如何在园林空间格局、园林中心空间及园林空间的公共性使用3个层面来得以具体体现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西湖湖上园林也逐渐摆脱单一的园林身份,发展为园林、公共风景与城市生活空间的综合体,这最终造就了西湖湖上园林不同于其他江南传统园林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龚珍 《技术经济》2020,(12):141
古典园林存在着2种主要的观景模式,其一是谢灵运为代表的“登高静观”,审美主体在登临高平位置后自上往下俯瞰,获得的是以片区单元形式来呈现的低分辨率图片式全景视野,偏重于自然景观的雄壮气势;另一类是陶渊明为代表的“低地行观”,因主体的移动而获得流动的视野和动态的景观,主体因更贴近于景物本身而能捕捉到景物高分辨率的细节,取得的是各个面向的身体美学与小尺度的优美景致。谢灵运与陶渊明式观景模式一前一后影响了古典园林中的观景及景观呈现。此二者主次关系的变换发生在中唐时期,柳宗元的“旷奥两宜”标志着贵族时代审美影响力的减弱,促成了园林结构内部景观要素的重组,并拉启了古典园林世俗化的“江南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关园林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殷周的“圃”和《诗经》所咏的“园”,都在3000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士大夫大量逃亡江南,他们于乱世颠沛之余,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里过着安适闲逸的生活,再现自然美的山水园也发展起来。唐代,风景园林得到了全面发展,各地私家园林的兴建日趋频繁。两宋时,造园活动更为普遍。叠石造山自汉至唐以土山为主,到宋朝已使用大量石材,构成土石混合的山体。宋徽宗兴艮岳积时六年,建成历史上罕见的大假山,所征湖石破称为“花石纲”。明清是我国古代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除了帝王苑囿,江南的私家园林有了进一步发展,官僚地主和富商在园中宴客聚友、读书作画、听戏观剧,园林既有城市中优厚的物质生活,又有幽静雅致的山林景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园路在我国私家园林中的应用手法以及在我国现代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剖析了我国园林中园路的三大特点:迂回曲折、讲究自然情趣、讲究路面装饰,为今后我国园林中园路的建设提供了科学设计和施工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江西省九江市石化炼油厂改扩建现状地形图测绘项目为工程实例,研究分析RTK作业系统的相关理论,分析总结了RTK技术的平面及高程测量精度,指出了RTK作业系统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当前工程测量中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它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真实写照.本文主要对我国古典私家园林景观要素保护与修缮的原则、方法、工作流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 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 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 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 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 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 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 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 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 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 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 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约园是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中期常州 典型文人园林的重要实例。以园主赵起所著《约园词稿》及 赵景崇绘《约园图》为蓝本,挖掘清代赵氏约园“二十四 景”历史源流,采用实地勘察与图文互证的方法,推导约 园“二十四景”空间关系拓扑图,进而循证绘制出赵氏约 园平面猜想图。总结归纳出赵氏约园“岛山绕水、南山涌 翠”“建筑布陈、园中观园”“池石立峰、山水观游”的整 体布局特征。深入考析了“东郊塔影”“城角风帆”“隔院 钟声”“柳岸闻莺”“小亭玩月”等景象的观赏时机、位置 及理景逻辑,以期逼近赵氏约园蔚然可观的园林盛况。从小 园林到大社会,约园“二十四景”的复原考证研究是对清代 中期园林文化意象的窥视,可为后续地域性文人山水园的保 护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意园是清代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常州私 家园林特征的重要实例。民国时期因园址产权变更,而沦落为 民居,意园遭到严重损坏。以往对意园的复原,受历史材料的 局限,未能综合各类历史材料和后人口述,因此论证分析较为 笼统,平面复原也比较粗糙。借助此次意园的修复项目,综合 分析各种图文史料,结合意园遗址实测与园主后裔口述,梳理 了意园的历史演变,试图复原其盛期的样貌,并运用空间句法 分析其空间营造特色,以期丰富清代末期江南地区私家园林史 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园林作为居住空间的特殊品类,是传统社会重要的女性教育空间,在园林画中多有体现。以传世的园林绘画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史料,从女性的自然常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3个方面探讨园林空间对于古代女性健康成长与人格完善的作用。可以发现,园林空间在古代女性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女性认识自然世界的窗口、学习生活技能的场所,以及提高文化和艺术造诣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类重要的新兴园林形式,城市展园是通过园 林样态来呈现城市原生文明。作为城市原生文本的次生营造, 母体城市文明特征在相异时空的次生转译和次生形式对原生状 态再现的方法和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从原生文 本次生化的视角,解析城市展园实践,探究城市展园发展历 程,解析营造手法特征,归纳城市展园的设计次生化内在本 质。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滁州园为例,阐述滁 州园的次生化设计手法,从凝练母体城市的山水环境意向,探 寻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要素组织景点,总结展园将滁州地理、故 事及人文特征浓缩在园林的手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总结城 市展园的设计方法,以资后续研究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武丹  张鑫 《技术经济》2022,41(8):123-135
历史园林是一种处于自然周期中的活态型遗产,其 保护具有特殊性。在忒休斯悖论的启发下,以《佛罗伦萨宪 章》为指导,对历史园林保护方法进行梳理与思辨。历史园林 的格局是遗产整体性和真实性的基础,呈现历时特征;要素易 变且部分有生长性,是整体性的必要条件,体现了共时性的特 点,但真实性矛盾尖锐。在此基础上提出格局第一性,要素第 二性的观点,建构了一种基于“格局修复,要素更替”的理论 范式,并以绛守居园池为例,以实证类推理论进行实践检验。 通过总结历史园林的保护方法,探讨历史园林保护、修复与更 新的边界和尺度问题,为相关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海宁安澜园遗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 省考古所于2020年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运用二元证据 法,在考古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存世文献和图本的对照 研究,对这一清代名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了推断,进而对 其造园意匠、理景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考古资料、文献、 图本三者在历史园林研究中缺一不可,历史园林应重视历史 信息的留存和遗址保护,审慎进行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8.
文人园林营建过程中,园居植物的获取、选择、栽培以及品赏亦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必备的过程。江南常熟静圃(现名赵园)为晚清文人赵烈文所建。通过分析赵烈文撰写的《能静居日记》,并结合其他史料考证,在当时沿袭的文人审美标准下对同治四年至光绪十三年静圃中的植物应用过程及方式进行阐释,旨在获得关于晚清时期江南文人园林植物的历史性认识:静圃建园过程中植物主要通过苏州花肆购买、友人间赠送以及与种树人直接交易等方式获取;园中植物虽以地景、盆景区分,但种类选择与高濂、文震亨、李渔等给出的品赏范围并无明显差异;在定期维护的基础上,须保证后园可四时赏花,其中以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为最,且植物的实用功能一直被延续。  相似文献   

19.
加州花园及加州学派是美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 和理论的重要起源之一,并深刻影响了世界风景园林的发展方 向。追溯加州现代花园的前史,在分析加州的气候、地理及其 植物区系的基础上,梳理了从加州原住民时代、修道院时代、 墨西哥时代、淘金热时代、博览会时代、乡村时代到大萧条时 代的花园变迁史,并结合加州的植物园发展体系,指出加州花 园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过程中传承和嬗变的特征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