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河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补充耕地,解决建设用地需求须开展建设用地整理。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建设用地利用的现状,总结了建设用地利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用地整理的方向——重点整理农居点用地。在河北农村建立类似城市的土地储备制度,以解决村庄土地闲置和宅基地超标问题,实现农居点用地逐步缩减,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扶持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加强开发区的清理整顿,调整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2.
沈兵明 《经济地理》2000,20(5):72-74
当前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面临三大问题:人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与实际占用面积呈倒置关系;建设用地规划集中使用与现状建设用地分散布局的矛盾;村镇建设发展占用耕地与耕地管制条件下的用地指标矛盾。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所引起的占用耕地指标不足和因城镇集中需要继续占用周边农田的难题,笔认为应在村镇体系规划层次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精心编制规划、科学进行用地功能区别,设置三大园区,并通过农居点土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省湖口县流泗镇为例,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规模水平和发展水平四个方面对农居点建设发展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集覆盖模型对集聚发展型农居点数量及位置进行选择,从而得出最终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结果显示,加权集覆盖模型能够很好地弥补单纯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农居点分类依据方法的缺陷:该模型所得出的13个集聚发展型农居点能够保证适宜性较高的同时,将镇域内全部农居点纳入其服务范围。今后流泗镇应当以13个集聚发展型农居点为核心,逐步引导分散农居点向其集聚,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农居分布的类型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农居分布长期以来处于自然自发状态中,主要呈现"一"字状、"非"字状、树枝状、簇群状、圈层状、"U"字状、触须状和散点状等八种类型,存在着布局松散、用地粗放和设施配套效率较低等问题,不利于农民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文章提出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同时优化农居分布的总体思路和分类优化途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步推进浙江省城乡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用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热点课题。客观揭示旅游用地发展进程,有利于厘清旅游用地发展特征、明确旅游用地演化机制、丰富土地利用的内涵。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系统梳理国内旅游用地相关概念、内涵以及特征,进一步把握我国旅游用地进展。据研究可知:(1)旅游用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用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旅游用地与生态系统、旅游用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旅游用地法律问题等方面。(2)当前,国内学者对旅游用地概念和内涵界定尚未达成共识;较少从"点""线""面"综合角度来探讨空间表征及其演化;旅游用地与其他土地利用交互作用、旅游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及效益等相关研究不足;忽略旅游用地季节性闲置、开发—保护等常规性问题,以及区域突发性灾难事件后,旅游用地管理、利用和转产等问题。(3)未来研究应充分借鉴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人—地"关系理论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为核心,探讨基于旅游视角土地功能分类体系和研究框架的构建、大数据和3S技术背景下旅游用地研究方法的革新、探索旅游用地高质量发展,以期形成客观、系统、高效的旅游用地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土地资源依赖性,目前旅游用地的肆意开发引起了诸多土地利用问题,因此旅游用地的研究工作成为土地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研究的新领域.本研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典型旅游景区(点)的走访调研,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用地开发利用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旅游用地和区域整体的土地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农业园区用地中存在经营规模性与地权分散性的矛盾、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并存的矛盾、长期经营与短期流转的矛盾、部分土地利用不可逆与农地流转可逆的矛盾、园区业主没有土地物权与其需要利用土地及地上设施进行抵押融资的矛盾。这些矛盾制约了农业园区的发展。应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反租倒包、行政介入流转、整合产业链并建立农地流转抵押贷款机制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解决园区农业生产用地中的问题;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征收与出让、发放农业设施产权证等方式,解决园区附属设施用地中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建设用地的需要量不断增加。由于乡村建设用地管理不到位,导致乱占耕地现象较为普遍、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严重超标、建设用地环境质量较差。历时多年的江西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绩显著,但也呈现出乡村建设用地规划与管理的新问题。《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在集体土地上进行的乡村建设用地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分析江西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建设用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就《城乡规划法》氛围下,编制和实施乡村建设规划、依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加强《城乡规划法》宣传、提高村民的公众参与意识,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加强规划的审批管理,加强乡村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建立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贵州省丹寨县各个乡镇的建设用地为评价单元,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以客观反映和科学评价丹寨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水平,揭示丹寨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土地规划修编以及国土部门管理城镇建设用地工作以及制定土地节约集约规章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应铨 《财经科学》2000,(5):111-113
我国现阶段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利用中存在土地利用规划滞后,粗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以及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在坚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科学选择区域小城镇发展模式和用地模式,并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规划体系,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推行有偿用地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两型村镇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两型"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了制约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利用主要因素的关联度,探讨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提升与优化对策,旨在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村镇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谢炳庚  李晓青 《经济地理》2001,21(6):723-726
湖南农村土地利用具有类型多样,林耕地占绝对优势,空间差异明显,利用水平不平衡等特点,存在用地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耕地数量剧减,土地闲置浪费普遍,土地退化严重等问题,必须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增加农用土地开发利用投入,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加强土地利用法制建设,建设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方法研究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大都市郊区农村宅基地规划和整理提供依据.金山区农村宅基地具有总量大、规模小、形状不规则以及聚集度和连通度差等景观格局特征,反映了农村宅基地空间布局分散、集约性差、用地浪费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据此提出了科学编制新农村规划、创新农村宅基地整理机制及加强农村宅基地布局管理功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出数量多、分布零散、利用粗放等问题,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束缚。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下,亟需对其空间布局优化进行研究,以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科学管理。在分析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构建优化布局的四级等级体系,从微观上设计优化布局的三种模式:城乡融合型、中心村重构型和产业优先型。并在Mapgis软件支撑下,选择典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微观空间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15.
刘晓清  毕如田  高艳 《经济地理》2011,31(5):822-826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半山丘陵区的襄垣县为研究对象,结合DEM、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从海拔、坡度、交通、水源等方面对居民点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逐级打分,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等级划分为优等区域、中等区域和差等区域,根据研究区人口、经济、地质灾害等情况,将研究区的居民点划分为异地搬迁型、保留发展型和优先发展型,确定了31个村作为研究区的中心村。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张正峰  赵伟 《经济地理》2007,27(1):137-140
定量地反映和衡量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挖掘其利用上潜力的大小,可以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及其来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自然和现实转化两类潜力。其中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改善农村生存条件两方面选取,现实转化潜力评价指标则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建房周期、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同时在界定各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结合攸县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调查与实际概况分析,宅基地流转方式分为出租、出售、征地置换三种。由于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特殊性,使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流转缺乏合理的资源配置,缺乏合乎需求的法律支撑,缺乏明确的法律途径纠纷解决机制,流转缺乏灵活的宅基地利用方式以及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等。因此,必须以"地尽其用"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总体思路,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山区农村空心化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尤以城乡差异较大的山区为最。通过对重庆武陵山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发现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民购买能力增强与现行规划管理调控手段乏力等因素发展不协调引起的。这必然对农村的土地资源、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鉴于此,提出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开发,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加强政府对农村住宅用地的管理等相关措施,以促使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全国范围的调研数据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发现宅基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家庭总人口和村庄距城市的距离这4个因素对宅基地赔偿额有显著的影响,而建筑类型、建筑年份和家庭成员中是否有村干部或党员对宅基地赔偿额没有显著或稳定的影响。笔者同时发现,宅基地拆迁赔偿额在全国有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而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的宅基地拆迁赔偿以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实践,展示了较为成功的在土地农转用过程中引入用地者与土地所有者的谈判和市场机制的案例,为未来征地拆迁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具有利用方式不确定、利用环境复杂、升值潜力空间大、敏感度高等特点。由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利用存在非农过度占用、耕地隐性流失过度、土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动态监测,编制结合部专项规划,创新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将可实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