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至今,国家相继在重庆市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地票"交易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两项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土地改革进程的两种途径,同在城乡土地二元结构改革背景下展开,改革目标同样剑指盘活农村资产,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让农村、农民共享改革红利.但两者处于不同的改革时点与深度,改革的入市主体与入市方式不尽相同.对于两种改革方式异同点的总结,有利于把握当前改革是否坚守土地公有制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切实把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以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为落脚点,把握方向、积极探索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改革的鲜明特色和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税费改革两次浪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誉为农村改革的第三次浪潮.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别,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影响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与三农的提法紧密结合,更加系统地提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金融支持视角下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方面面更是离不开金融的依托。城乡统筹发展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有序、共同发展,金融支持下的城乡统筹发展是在支持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重点支持农村经济的进步,政府及金融机构应该对农村经济发展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包括支持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生活方式向城市转变。针对金融机构在支持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金融机构在自身改革的同时,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持是关键,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处理好政府与金融机构间的干预机制是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制度根源。公共财政应该立足农民负担长期性认识,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立足财政的公共属性,不仅支持生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农民低负担条件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借助"民生财政"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城乡关系始终是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传递的政策信号,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力主在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但现期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尊敬的各位博士生同学:伴随着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继续推进,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工业优先"和"城市偏向"的发展观念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因此,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提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必须"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这方面,虽然目前各级各方都在下功夫、求实效,但系统性、有序性还显得不够;理论界往往研究某一方面和现存问题的多,研究整体和深层次问题的少。该文从国情、省情、市情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对此问题进行了纵深层次和有操作性的思考,提出要着力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即:用"整合"的理念,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创造一体化的承载条件;用"互动"的理念,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创造一体化的物质基础;用"并轨"的理念,统筹城乡要素市场,创造一体化的创业空间;用"共享"的理念,统筹城乡利益关系,创造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用"平等"的理念,统筹城乡社会建设,创造一体化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盛世危言的解读,强调要关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统一,使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一个关注民生、大体均衡、和谐有序的利益格局。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宏观宗旨的研究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政策主题思路清晰,保持了发展路径的一贯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微观对策强调,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新农村的规划要体现减少农民、聚集农民、转移农民的趋势;新农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但并非"同步化"、"一样化";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决策的基本要求是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具有特点不尽相同的阶段性,困难点在农村社会,根本在于体制和机制,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本文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城乡劳动就业与人口布局等问题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05,40(5):40-51
本文承袭刘芍佳、孙霈和刘乃全( 2 0 0 3 )一文所使用的“终极产权论”,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终极控制人数据,首次将上市公司细分为非政府控制(即民营、乡镇或外资资本控制)、县级政府控制、市级政府控制、省级政府控制以及中央政府控制这五种类型。同时,我们利用樊纲和王小鲁( 2 0 0 3 )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构建各地区公司治理环境指数。在此基础上,我们以2 0 0 1年至2 0 0 3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控制尤其是县级和市级政府控制对公司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公司所处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这种负面影响。其政策含义是,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不仅需要继续“抓大放小”,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环境。对研究者来说,需要把目光转移到影响公司治理的根本因素上来,加强对公司治理环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股权集中度过高,不利于公司价值的发展。本文依据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一体化研究股权集中度、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表明,股权结构不仅会对企业价值产生直接影响,亦会通过影响社会责任的履行而影响企业价值,产生传导机制;适当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代理理论,检验了机构投资者能否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增加R&D投入、追求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结论显示,机构持股与上市公司R&D支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机构持股能够激励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以上发现表明,机构投资者已经能够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的机制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并对公司的经营运作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A dramatic surge in online peer-to-peer(P2P)lending emerged in China,where(under conditions of credit deficiency)it took only three years for the size of the P2P lending market in China to reach four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en times that of the United Kingdom.The literature indicates that ownership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P2P lending firms’performance,while research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insufficient.This study analyzes the data of P2P lending companies between June 2016 and March 2017.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lthough ownership structure has minimal direct effect on the turnover volume and number of lenders and borrowers,it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firm age,interest rate,and loan term on firm performance.These results enrich the property theory and shed light on how P2P lending firms with different ownership structures could succeed when there is institutional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改制模式和改制绩效——基于企业数据调查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以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企业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来研究公有企业的改制绩效,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消除企业的各种先天因素或改制前固有的优势,试图测试改制是否能够确实激发出显著的效率效应。分析发现,向私有产权方向改制的企业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不同的改制模式是改制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经营者持大股从效率上来讲是最优的改制方式,而平均分配的股份合作制的改制方式则具有较差的业绩效果。我们还讨论了其原因,以及为什么中国现阶段特定制度环境下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大股东控股。我们认为给定当前制度背景下,最佳的改革方案之一是股权向经营者集中,股权合理定价。因为只有市场的初次分配是有效率的,才能得到收入再分配的源泉。在此基础上,国家可通过各种税收设计,进行较为公平合理的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16.
周立新 《技术经济》2020,39(7):176-183
研究家族企业主的传承意愿对国际化的影响及制度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家族所有权传承意愿(即仅意图传承家族所有权)对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速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家族管理权传承意愿(即仅意图传承家族管理权)对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家族所有权与管理权同时传承意愿(即意图同时传承家族所有权与管理权)对国际化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家族所有权传承意愿对国际化速度的负向影响减小,家族管理权传承意愿对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速度的正向影响减小,家族所有权与管理权同时传承意愿对国际化速度的正向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7.
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放松经理人市场的完全竞争性假定,拓展了经典职业生涯模型,藉此研究了中国制度背景下的机构持股、企业性质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基于2004—2009年92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从R&D投入和专利申请两个维度对本文拓展模型的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异质机构对企业创新有不同的影响,证券投资基金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2)民营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对全样本企业的专利申请有不显著的正效应,而对R&D投入则有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he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QFII) scheme regul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 By explicitly addressing the potential endogen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firm innovation, we find that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enhance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 suggesting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relax its foreign capital investment control, for example, increase the quota of the QFII scheme.  相似文献   

19.
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   总被引:230,自引:10,他引:230  
以相对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为被解释变量 ,以股权构成为解释变量 ,本文系统考察了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在对行业、公司规模和宏观经济条件等因素加以控制后 ,使用来自电子电器、商业和公用事业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我们的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表明法人股和流通股对企业业绩有正面影响、国有股有负面影响的预期只在竞争性较强的电子电器行业成立 ,在竞争性相对较弱的其他两个行业则不成立。这一研究发现的政策含义在于 ,为了使通过上市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政策发挥所期望的作用 ,首先应尽量提高行业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20.
The quality of institutions is at the core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rowth of income and productivity of nations.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hows how this is also true at the firm level. After taking stock of earlier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the efficiency of state-owned versus private enterprises, while we consider ownership as the core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firms, we add quality of government as a determinant of the exter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o disentangle the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stitutions on firms' productivity, we use different sets of ownership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ndicators.After having identified the top 350 private, state-invested (i.e. partially state-owned)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EU28 and in more than 60 other countries between 2007 and 2015, w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models of firms' productivity augmented with ownership and quality of governmen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regulatory and competitive conditions at the country level, on average, public ownership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firm-level TFP. This effect is however mitigated by high external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even reversed in some countries with a particularly favourabl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