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超效率DEA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产出效率是促进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1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水利建设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分东、中、西部和农业大省地区对2010年全国各地区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国各地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效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而农业大省如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效率过低。对效率过低的地区本文建议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投入力度、优化产出结构、加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产出建设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
吴杨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5):126-131
科研评价是大学科研创新活动的风向标,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为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大学科研创新能力,而且为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科研发展信息。对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韩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其科研评价过程、评价指标及特点、评价结果与拨款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目标导向、评价指标、评价专家、评价方法等4个方面设计完善我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政策,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美国受布什研发线性模型的影响,极其重视基础研究,认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最终将获得更多科技成果产出,并一直持续至今。20世纪70年代,日本受司托克斯总结的巴斯德象限影响,更多地重视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投入,在科技产出上获得快速突破。当前,我国更应该重视新巴斯德象限的作用,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与政策倾斜,注重以新型研发机构或企业为载体的契约式、商品化基础研究,助力我国在原始创新上获得新突破,破解美国“贸易战”对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封锁。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2009年我国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从科技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来看,我国的科技产出均是有效的,但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要高于科技财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②基础研究领域的R&D人员投入、政府资金投入和企业资金投入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绩效的影响较显著,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R&D人员投入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校教师背景特征对基础研究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影响,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以高阶理论为支撑,以2002—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一流学科建设为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在职教师人口统计学背景、教育背景、学科背景、职务背景、海外交流背景下基础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务背景中教师职称和海外交流背景对论文产出具有显著影响,而项目背景中项目量级和经费投入对论文产出并无显著影响。另外,还分析了显著性产生的原因,结合实证研究和建设实践,提出了高校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建设一流学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10)
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区域上表现为发展不均衡,而且在不同类型高校培养成本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信息公开数据下,高校的生均成本差异与产出绩效存在一定的关系。文章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将入选一流学科建设数量作为高校产出绩效的综合性指标,对生均成本与入选一流学科建设数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项形成原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有关均衡发展高等教育前提下加大"双一流"建设高校投入的有关建议,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名 《发展研究》2010,(6):90-96
在服务创新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服务创新动力因素分析,将环境因素内生化为服务创新的间接动力,系统分析YR&D投入、人力资本和环境因素等与服务创新产出的关系,初步研究了服务创新的动态动力结构,提出了R&D投入密集型、人力资本集约型和创新效率型三种服务创新动力结构,并对当前中国服务创新动力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校教师背景特征对基础研究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影响,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以高阶理论为支撑,以2002—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一流学科建设为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在职教师人口统计学背景、教育背景、学科背景、职务背景、海外交流背景下基础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务背景中教师职称和海外交流背景对论文产出具有显著影响,而项目背景中项目量级和经费投入对论文产出并无显著影响。另外,还分析了显著性产生的原因,结合实证研究和建设实践,提出了高校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建设一流学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绿箱”政策水平较低且结构不合理,缺位错位现象严重。本文从政策影响农业生产者行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对政策的投入弹性和农产品对政策的产出弹性,指出我国“绿箱”政策效率低下,并就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是强化自主创新成果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尽管“十三五”时期我国各区域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增加,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速高于全国水平,东北地区无论是R&D投入还是基础研究投入增速均低于全国,但总体来说我国基础研究强度始终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稳定状态;借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研发投入分解为基础研究投入和非基础研究投入,运用Cobb-Douglas效用函数测度创新资源约束和经济效用最大化条件下各区域基础研究最优强度,得出结论:“十三五”时期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基础研究最优强度应分别为6.52%、6.43%、12.14%和19.06%,各区域实际基础研究强度均相对较低,并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内外部环境改变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越发重要。以经济效率提升与经济动能转换综合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均有利于经济效率提升,只有基础研究显著促进经济动能转换;②东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基础研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阶梯式地区异质性影响,即对东部地区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仅对东部地区经济动能转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应用研究无显著地区异质性影响;③基础研究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只有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基础研究才会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④为实现2025年前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幅需保持在[24.7%,29.3%]区间。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三大部门是我国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环节的重要技术创新主体,亟需评估其效率。采用“经费支出—专利产出—预期收益—实现收益”三步骤分析框架,利用已有统计调查数据,对三大部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三大部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产出效率都偏低,企业部门每亿元经费投入实现的收益约为9733万元,科研单位约为1331万元,高校约为1166万元。该测算值是真实产出价值的下限,但真实产出不会高太多。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创新的产业应用目标指向性不明确、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以及企业能力制约等。最后,建议加快政府相关科技计划制定、加强成果评价过程中产业部门的参与、优化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评价体系、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系统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发现:①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创新主体数量、企业研发资金、算法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新主体数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于资源投入;②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③算法、数据和算力是提升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与该技术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我国应坚持创新导向,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持续鼓励算法研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技术标准制定,协调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②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不协调问题影响了高校创新绩效。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7个省份高校面板数据,运用路径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对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结合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创新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科研产出绩效提升,但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其中,创新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而科研产出绩效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科技成果隐性转化。科研结构对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存在分异,集中作用于科研产出阶段,说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一致性和竞争性依然存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发挥创新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的正向引导作用,在政策层面关注科技成果隐性转化,强化科研方向转移与创新要素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而"海归"教师作为重要力量,整体上对提升我国经济学科的国际化程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哪类"海归"教师的科研产出能力更强,且对我国经济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发挥着更大作用呢?文章搜集了国内"985"高校和"211"财经类高校经济学科882位全职"海归"教师的个人信息,并与国际权威SSCI期刊上发表的2 074篇英文论文进行匹配,运用文献计量法研究了"海归"教师的发文数量和发文质量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博士毕业所在学校的排名不仅对"海归"教师的发文数量具有正向影响,还会提高其发表论文的影响力;(2)本科毕业所在学校的排名对论文产出不重要,无论是发文数量还是质量均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3)本科所学专业对论文产出的作用明显,相比于文史类专业,经管类、理工类专业"海归"教师的发文数量更多,但是其论文的影响力没有显著差异.文章从"海归"教师论文发表的角度为我国财经类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引进师资的依据,也为其未来的人才建设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对于作为经济强省和科技大省、正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广东和江苏来说,加强基础研究尤为重要。在构建基础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江苏作为参照对象,对粤、苏两省基础研究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基础研究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广东基础研究投入逐年增大,并取得了良好的科技成果,企业基础研究有一定优势。经层次分析法对2000-2014年相关数据指标进行验证发现,到2014年广东省级层面基础研究能力为82.5分,但研究机构-高校层面基础研究能力仅为46.5分,与江苏(省级层面92.4分,研究机构-高校层面94.2分)相比,广东基础研究能力偏弱,产出较少,研究机构与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发展空间较大。因此,在促进广东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产出力度、大力提升其基础研究能力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基础研究领域的政产学研合作,发挥好企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以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国家队”这类特殊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对重污染行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队”持股能够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并且该影响在重污染行业更加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缓解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获取政府创新补贴是“国家队”持股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传导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时间越长,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越显著。研究结论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规划纲要设立专篇,提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政府工作报告则将社会管理列为2011年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社会管理也应走向多元化。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社会转型背景下研究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在我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基于对农村特殊乡情、民情的考量,农村参与式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核心的是参与,其基本要求是创新农村管理新理念,实践基础则是民主参与,主要方式是官民互动,基本前提是增强农民权利认同感,根本目的在于多元的利益诉求皆能通过制度化渠道予以合理表达和维护,藉此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