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创业板公司数据,研究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也诱发了大量逆向选择问题;非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不仅不会发挥促进作用,反而会对上市后的被投企业表现出“盘剥”行为,阻碍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探讨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后发现,从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控制权角度而言,政府参股的风险投资可以促进被投企业创新投入,而政府控股的风险投资却呈现出显著的逆向选择现象;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的参与度而言,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企业的持股比例不会显著影响创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静态面板回归分析方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初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初创企业,且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对初创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同:政府风险投资和外资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的初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且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最为有效,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次之;研发投入在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风险投资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初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3.
利用创业板公司数据,研究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也诱发了大量逆向选择问题;非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不仅不会发挥促进作用,反而会对上市后的被投企业表现出"盘剥"行为,阻碍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探讨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后发现,从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控制权角度而言,政府参股的风险投资可以促进被投企业创新投入,而政府控股的风险投资却呈现出显著的逆向选择现象;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的参与度而言,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企业的持股比例不会显著影响创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静态面板回归分析方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初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初创企业,且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对初创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同:政府风险投资和外资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的初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且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最为有效,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次之;研发投入在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风险投资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初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研究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以2010-2017年创业板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模型,实证分析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风险投资介入显著促进专利申请量,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外观设计专利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考察不同背景和投资策略的风险投资对创新绩效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与单独投资相比,联合投资对专利总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加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私营风险投资和外资风险投资相比,国有风险投资具有更强的发明取向和更长的投资时间,能显著促进发明专利等创新绩效提升,而私营和外资风险投资对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中国关键技术缺失问题亟须解决且风险投资发展迅速背景下,构建包含不同投资机构参与的企业创新决策理论模型,探讨风险投资对于不同技术类型创新决策的影响,并引入专利权行政保护,分析其能否正向调节风险投资对关键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然后利用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非关键技术创新,但对于关键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同时,加强专利权行政保护能够提升风险投资对关键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作用。由此,提出优化风险投资管理、完善专利权保护和引导企业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计,公众参与作为一种“软约束”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公众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独特优势,系统探讨了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并立足于创新对象的不同,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公众参与能够显著地提升绿色工艺创新,而对绿色产品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2)公众参与依赖于政府环境规制迫使企业污染成本内部化,进而间接影响绿色工艺创新;(3)区域异质性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公众参与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政府环境规制在公众参与度较高的地区对绿色工艺创新或产品创新的正向促进效果更为明显;(4)空间效应方面,本地公众参与不仅会提升本地绿色工艺创新,同时这种正向效应也会辐射到经济差距较小的周边地区。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厘清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明确其作用路径,为“三方共治”治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在所投资企业上市后往往会选择变现退出,但仍有部分风险投资会选择继续持股.本文基于风险投资的动机差异,将风险投资区分为孵化风险投资和战略风险投资;从资金供给、增值服务和监督控制三个方面研究了战略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战略风险投资的异质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战略风险投资更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并对突破式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声誉的战略风险投资更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而联合风险投资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产出;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战略风险投资显著缓解了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融资约束,并通过向企业派驻高管参与经营管理、引进研发人才,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本文揭示了战略风险投资这一特殊风险投资对企业上市后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为从风险投资动机的角度理解企业创新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当存在环境和条件差异时,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也会有差异.本文在所有制、企业经验和地区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运用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国有制企业中政府补贴会导致创新绩效下降,而与更富有经验的企业相比,政府补贴提高创新绩效的作用在较缺乏经验的企业中更强,并且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在富有经验的企业中不明显,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企业中也不如在欠发达地区企业中明显.  相似文献   

10.
曹婷  李婉丽 《经济管理》2020,42(2):58-74
本文以我国2009—2016年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以风险投资机构为信息桥构建的投资组合网络的创新作用机制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随着其建立的网络联结数量的增长而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在投资组合网络中感知到的竞争威胁主要通过竞争性网络联结传导,竞争性网络联结数量的增长会损害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构的联合投资行为可以减弱竞争性网络联结的负向影响。考虑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异质性将其划分为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后,发现突破式创新较少受到投资组合网络内竞争性信息泄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2012-2018年有国外销售收入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研发投入以及国际化程度对企业价值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国际化程度与企业价值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存在单一门槛值;各期研发投入以国际化程度为门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呈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且滞后1期与滞后2期研发投入的双重门槛值几近相同;控制变量中企业年龄、人力投入显著提升国际化经营企业价值,而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负向影响企业价值。研究结论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引领我国制造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在环境规制约束下,FDI技术溢出效应显著,FDI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发展,现阶段环境规制具有“创新补偿”效应;FDI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对FDI发挥一定的正向筛选作用。第二,在考虑内生性后,FDI、环境规制及其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核心结论依然成立,并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三,两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FDI通过技术创新机制作用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四,整体而言,FDI通过技术创新水平这一中介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与理论预期不符。  相似文献   

13.
将GVC因素引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中,基于效率视角揭示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以及GVC对该影响的调节机理,构建机理框架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效率视角,选择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各无形资产要素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以及GVC对无形资产影响的调节作用。最后,提出GVC下提升中国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策略建议。结果发现:品牌资产、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产品功能和人力资源质量对企业价值创造均具有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源数量和有形资产则具有负向影响;GVC因素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不大;GVC对无形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通过嵌入GVC、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积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创造效率。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1999年~ 2008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研发投资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研发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知识获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知识创造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对技术创新环境和知识获取能力的正效应强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正效应弱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利用熵值法从基础设施环境、创新性教育、主体、投资、制度、金融环境以及市场化程度7个方面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包容性创新环境进行测度。利用2011-2015年数据检验包容性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为了营造良好的包容性创新环境,提出东部地区要避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极化效应”,形成对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涓滴效应”,中部地区构建创新的“洼地效应”以及西部地区形成“本地市场效应”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4-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PVAR模型,实证检验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的协调效应及动态关系。结果显示:2004-2016年全国各省市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的协调水平偏低,并且由东向西的区域阶梯递减特征显著,多数省市科技创新滞后于绿色治理发展,协调等级处于濒临失调水平以下;东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科技创新对绿色治理的影响不显著,长期看呈现为负向冲击效应,绿色治理对科技创新呈现出显著正向、持续影响;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科技创新对绿色治理的冲击效应不显著,绿色治理对科技创新呈现出显著正向、持续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不存在因果关系,绿色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冲击作用具有相似性,但科技创新对绿色治理的冲击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17年全国内地28省市面板数据,引入政府扶持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等环境变量,利用随机前沿函数构建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企业规模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政府扶持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对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显著异质性影响,而在消除环境因素造成的统计偏差后,国内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测度期内呈稳步提升态势,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域空间差异特征,其中东部地区居高,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此外,高技术产业企业规模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资依存度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提升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2002-2016年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实证分析创新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揭示技术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机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研究发现:基础创新、产品创新和创新绩效对于提升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产品创新的贡献最为显著,基础创新和创新绩效都有明显贡献,政府支持有待加强,企业家精神亟待培育;技术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中介效应因创新要素而异,基础创新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创新绩效主要通过提高产业效率和增加产业效益,产品创新则通过产业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效益增加来提升价值链地位。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5-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系统GM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从直接影响看,正式环境规制能促进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但未促进合理化,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以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的分析发现,两种环境规制均能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生正向影响,但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正式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中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结果,从两种环境规制互补、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互动、区域差异化环境规制等角度,就如何实施环境规制、倒逼制造业结构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