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经济师》2017,(8)
文章简单回顾了波兰近30年养老金改革的历程,详细阐述了波兰"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对比了改革前后养老金体系的利弊,最后分析了波兰养老金制度改革为中国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养老金的庞大开支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养老金参数式改革是将养老金支出分解为覆盖率、替代率、老年赡养率和就业率四个影响因素,以此对影响养老金支出的关键变量进行调整,达到养老金收支平衡的目的。参数式改革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建议中国重新审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架构,建立养老金自动平衡机制和激励机制,改善中国的养老金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3.
养老金体系建设关系国计民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商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在养老金体系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国的养老金市场发展备受关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商业养老金机构正在"走向盈利"的道路上艰难摸索。通过世界养老金机构的发展和国内商业养老金机构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第二支柱的商业养老金一定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和营利性的行业之一,最终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本文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下属的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为例,探讨中国养老金市场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2)
英国养老金体系通过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以及个人养老金三大支柱为英国纳税人提供较高的替代率,减轻英国国家的财政负担,平衡国家财政收支。中国目前也面临类似的养老金体系问题,可以借鉴英国养老金一系列举措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投资、收入差距与养老金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封闭经济下的二期OLG模型,考察了在人力资本投资和资本一技术互补条件下,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后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基金制份额的提高增加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拉大了中国的收入差距;实证亦证实了混合制是拉大中国收入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基本的约束条件。本文利用住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所决定的养老金财富对城市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养老金财富与当期收入的比值每增长1个单位,城市居民储蓄率约减少1.13~1.51个百分点,养老金财富较之其他跨期收入,对储蓄率最具解释力。而且,高龄队列较之年轻队列,养老金财富对储蓄率的影响更明显。这意味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储蓄率的下降也更明显。养老金财富取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通过分析最近两次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本文发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旦改变了城市居民的养老金财富预期,也会对其储蓄率产生显著影响。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高储蓄、高投资的模式向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坚持社会保障制度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和改革方向,有助于避免储蓄率过快下降。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紧缩理论,运用连续时间养老金收支模型,探讨了在我国实施普享金计划的优势,并提出了一种将现行体系部分转向普享金计划的方法。研究表明,相比较于现行制度,改革后的普享金计划在稳健性、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合理性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改革不仅有利于改善养老基金的运行状况,也具有政治可行性。实证模拟证实了理论研究结果,改革后的养老金体系支出减少,在整个预测区间都不会陷入支付危机,而且改革后养老金增长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8.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利用1995年和199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S)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庭储蓄率上升的原因。1995—1997年间中国对城镇企业职工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企业职工养老金财富发生变化,这种养老金财富的变化具有外生性,因而这项改革可以作为一项政策实验用来识别养老金财富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储蓄行为可以由生命周期模型解释;养老金财富对于家庭储蓄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这一效应平均为-0.4—-0.3左右;但不同家庭这种替代效应有明显差异,户主年龄在35—49岁的家庭,储蓄率会显著受到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其他家庭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退休人口的比例会快速增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比较了加拿大和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经济和财政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加拿大社会目前所采取的各项养老金计划以及加拿大学者对不同层次的养老金措施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养老金制度(CRIS)体系主要由三重保障组成,即加拿大养老金与老年金、老年金补贴、个人登记退休储蓄计划,加拿大的养老金制度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本文结合加拿大CRIS的案例剖析和统计研究,从社会经济学的观点和逻辑链条出发,对开展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政府的角色和责任、资金的筹集和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检视,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80年前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行,中国也开始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①。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部分基金制后,制度的转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轨成本和激励问题,这给羽翼未丰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章透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利益集团是如何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析了利益集团在当前情况下对下一步改革又会产生如何的影响。一种可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田存志  杨志刚 《财经研究》2006,32(2):138-144
养老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社会保障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建立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养老金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针对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 ,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两期的动态生命周期模拟模型。我们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生产者、微观经济消费者、经济公平和转轨代价五个方面对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量化分析。分析表明 ,制度变迁将使资本量和产量增加 ,资本 -产出比提高 ,利率下降 ,工资率上升 ;两类劳动者个人效用上升 ,养老金替代率上升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同时发生一定转轨代价。总的来看 ,此次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14.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制度的可转移性,降低制度的管理成本,是提高养老保险运营效率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比较中外养老保险的运营效率出发,探讨了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简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制度运营效率的构想,并对构想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提醒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简化制度设计,提高养老保险的运营效率,切实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性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黎明 《技术经济》2007,26(3):121-123
伴随着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渐完善,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最棘手的难题。由于过去城镇内部养老保险“二元化”特征导致现阶段对机关事业单位试点和改革存在诸多的分歧,试图在过去改革试点和城镇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基础上,以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力图最小化转制成本,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则和框架问题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没有资金积累的养老金隐性债务寻求合适的融资渠道是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中最为迫切的问题。突破以往研究中只注重养老金隐性债务存量概念的局限,试图对养老金隐性债务及其显性化问题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根据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两种养老金融资模式的运行特征,论述不同转轨方式的选择对养老金隐性债务显性化速度和程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转轨以来,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这是因为,经济非国有化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是一种增量式改革.这种改革使得体制内利益在未受影响的条件下,实现了帕雷托式的增长.然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改善.这是因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一般都过分强调以利润为中心,忽略环境成本,并且由于融资困难等因素导致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弱化;其次,中国引进的外资不仅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扩散效应上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日益增加的加工贸易通过转移定价方式使中国经济不能充分享有出口增长带来的利润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些特点和经验教训中的重要方面作了回顾和反思,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比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要低,但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同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打破了改革的初始阶段必须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障碍,实现了改革与发展同步进行并互相促进,实现了渐进的转轨方式,降低了改革的成本,实现了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总体目标,树立了藏富于民和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的思想.在总结改革的误区与教训中,分别对1988年夏季的价格"闯关"、国有企业的承包制、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作了分析.文章最后就如何评估渐进方式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风险、如何正确地发挥市场的功能和政府的功能、如何进一步培育要素市场、如何处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nounced a reformed pension plan for public employees with the occupation pension plan in January 2015, officially disclosing that the social pension systems for private and public employees will be unified. Our proposed occupation pension plan for public employe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transiting from a dual‐track pension system to a sustainable and unified system. We aim at providing a pension design, that is, the defined benefit (DB ) underpin pension with estimates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We have used a financial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hedge contribution for a DB underpin hybrid pension plan benefit. We also treat pension benefit and salaries in aggregate. Therefore, we propose a stochastic and exogenous salary model. Employees’ total benefits can be determin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inflation,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employer's preference. However, the expectation of employees’ total benefits should not be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salary and pension benefits. Our results could facilitate the ongoing pension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viding a rigorous benchmark with public policy implications as to plan design, cost estimation, as well as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相似文献   

20.
替代率是企业养老保险方案设计的关键参数,也是政府制定社会养老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年金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未来养老体系的健康发展.对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研究发现,基本养老镏金与企业年金对参与人的经济影响并不确定,因此,制定养老金政策须考虑相关的限制条件,政策倾向应有所差异和侧重,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