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直接关系着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属于政府高度管制的行业.当前,军民融合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防建设发展模式,而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是实现军民融合的有效路径之一.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领域面临着诸多壁垒,因此要通过制度创新来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的进入,为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亮 《发展研究》2013,(1):11-14
在国内外严峻形势的多重压力下,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明显受阻,转型升级成为民营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调研过程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行业领域和区域的不公平准入现象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的财政资助落实不到位,资金难以真正落入民营企业手中,企业融资较为困难,政府监管与服务仍存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为此建议:加强"新36条"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切实实现民营企业的公平准入,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财税扶持制度,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重视政府服务内容拓展与服务水平提升,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李益 《经济研究导刊》2010,(28):187-190
民营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法律上的不公,准入行业、土地使用制度上的限制,税收政策上的不平等,融资渠道不畅,政府职能机构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和政策环境不理想等障碍。这严重地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法律上给民营企业一个公平的地位,取缔民营企业准入行业上的限制性政策,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改革现有的用地制度、税收制度,转换政府职能,对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关系到繁荣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关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营企业已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将会严重影响民营企业战略性资源的获取能力,导致其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消除行业准入行政壁垒,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金融体系,改善劳动用工法律制度,明晰企业产权将成为民营企业第二次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庞大的经济主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法律上的不公,准入行业、土地使用制度上的限制,税收政策上的不平等,融资渠道不畅,政府职能机构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和政策环境不理想等障碍,从而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下,政府陆续出台了民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民营企业也正在健康地发展壮大.由于政府部门执行政策不到位,在某些领域存在准入门槛、地方保护主义障碍以及管理体制不顺等突出问题,致使一些适用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应该从政策倾斜、执法严格、建设民营企业发展信息平台等方面着手解决民营企业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我国出台了扩大民间投资行业和领域的政策,同时要求各地区和各部门尽快制定措施加以落实。为了贯彻和细化有关文件精神,各级地方政府应当从优惠民营企业的税收措施、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产业流向、改革增值税制度、完善土地使用税返还政策等几个方面改革和创新税收政策,创造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努力形成各类资本相互融合、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江浙地区经济发展如行云流水般扶摇直上,家族企业功不可没.然而,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应运而生的家庭性民营企业多数仍沿用创业初期传统的家庭产权制度、管理模式以及产业准入机制,存在着许多制度下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正如火如荼,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是大势所趋。文章首先分析了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意义;然后从国防工业自身的特殊性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性两个角度论述了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障碍;最后从政府的制度安排和非公经济的进入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国转轨过程中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关联企业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政治关联有助于民营企业建立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并通过以下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第一,作为法律替代机制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第二,缓解民营企业因所有制歧视造成的融资难问题;第三,有助于民营企业克服行业准入的管制性壁垒。  相似文献   

11.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是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的普遍做法。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尚未就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依据学界对国际化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解,界定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路径区分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揭示军用民用产品跨国贸易、军民品跨国研制生产、军事民用领域跨国投资、军民领域跨国经济合作、军民标准运用跨国对接、军工民用企业跨国联盟等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内涵机理。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军民两种资源优势、发挥国内外军民两个市场作用,从而加快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国防工业发展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2.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是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的普遍做法。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尚未就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依据学界对国际化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解,界定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路径区分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揭示军用民用产品跨国贸易、军民品跨国研制生产、军事民用领域跨国投资、军民领域跨国经济合作、军民标准运用跨国对接、军工民用企业跨国联盟等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内涵机理。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军民两种资源优势、发挥国内外军民两个市场作用,从而加快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国防工业发展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大国战略博弈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背景下,推动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军民深度协同有助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军民深度协同通过提升军地联合技术研发能力与军民两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缓解军民协同企业创新资源压力等“三轮驱动”机制,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军民深度协同可以助推军转民企业与民参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结论对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关键环节和先导领域,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未来,我国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在目标定位、规划引领、机制设计、重点领域等方面已逐步清晰。在遵循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从军民用技术特性、产业组织形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出发,深入总结比较分析军工优势技术溢出、民用先进技术转移、军民技术双向循环3种军民科技融合模式,有助于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5.
军民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其影响因素众多繁杂,运用科学方法厘清军民技术融合影响因素和影响过程,为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撑,对于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增强国防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将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分为技术转移、技术创新、技术标准3个子系统,通过分析3个子系统间关系,界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边界,构建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航空航天业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政策、技术标准、发明专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贡献率是影响军民技术融合的重要因素,进而揭示各变量与军民技术融合的内在联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军民技术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4—2020年中国11大军工集团财务报表数据,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LP方法计算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率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但低于高技术产业增速,说明国防工业技术进步比较明显,但进步速率还不够高;各细分军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电子工业和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其它军工行业高。收敛性分析表明,国防工业中,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企业对较高企业具有追赶效应。建议军工行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促进军工行业协调发展;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先进民用技术转军用。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补贴作为经济发展的"有形之手",在我国出口技术结构升级中扮演何种角色呢?其内在影响机制又是如何呢?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倍差法考察了政府补贴和行业竞争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渠道.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抑制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而行业竞争促进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不同竞争程度的企业样本中,政府对低竞争行业的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抑制效应显著高于中高竞争行业,这说明行业竞争度的提高有利于纠正政府补贴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贴促进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渠道为研发激励效应,且这种激励效应只在中高竞争行业样本中是显著存在的;从成本渠道考察发现,政府补贴有利于企业出口价格指数的降低,从而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成本扭曲效应.文章的结论意味着,不能一味地对企业进行补贴,而应该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成本倒逼机制,让企业通过内生动力而非价格竞争形成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military conversion in Russia would be more difficult than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Russia does not have the developed market infra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s that help western defense firms redeploy resources for civilian production. A closer look raises doubts about these arguments. Western defense firms have had difficulties with conversion because they cannot compete with the existing relatively efficient civilian firms. Meanwhile, the principal competitors of the Russian defense firms, the large Russian civilian enterprises, are closer in nature to defense enterprises than to efficient market firms. While this does not bode well for the Russian economy in general, the defense enterprises should not find themselves at a significant disadvantage in the civilian markets. Two effects can be distinguished. On the one hand, due to the more developed market infrastructure, the U.S. economy is presumably good at redeploying defense-related resources across firm boundar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rge and efficient civilian sector in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the marginal "civilian" value of the redeployed resources low. It is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factors, rather than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market infrastructure alone, that determines the relative difficulty of military conversion. Additionally,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regional data indicates that despite enormous defense expenditure cuts,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Russia's regions is only relatively weak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gions' dependency on defens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Two major sectors of the economy—commercial and defense—are facing extensive change and are undergoing considerable downsizing. The defense sector was forced in recent years to adjust to a post-Cold War era and to find commercial uses for many of its military-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the commercial industry is challenged by increased competition, higher productivity goals, and higher demand for quality products and shorter development cycle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conversion from defense into commercial activity became inevitable, and joint ventures of defense and commercial companies are common. Yet, many conversion attempts are unsuccessful, with failures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cultur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 of the two sector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defense conversion problem faced by defense contractor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conversion efforts. We start by discussing briefly the situation, polic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base—government, defense. We then suggest a specific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conversion dilemma. Such a framework may help defense companies dur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while considering transitions into civilian markets and serve as a basis for additional research on the defense conversion dilemma.  相似文献   

20.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