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政府虽调动大量的财力物力,但对于直接的经济损失却也是杯水车薪。因此,借鉴别国经验,开展巨灾保险势在必行。但目前中国开展巨灾保险的条件还不很成熟。本文在界定了巨灾保险的概念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开展巨灾保险的经济和保险环境、政策法律环境、保险公司供给能力、居民投保意愿以及技术环境,为制定中国巨灾保险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8年雪灾,地震等一系列接二连三出现的巨大自然灾难让国民的人身财产遭受巨大损害,社会救济政府补贴等传统应对方式远远无法承受这样的灾难,而作为更全面的保障方式的商业保险又在大部分险种中将地震等巨型灾害作为除外责任,仅有个别保险单允许其作为特约保险责任存在。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要求构建完善的巨灾保险体系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巨灾保险机制减少和转移巨灾风险和损失,不仅能兼顾效率和公平,而且可多渠道筹集巨灾资金,逐步减轻政府负担。为建立中国巨灾保险机制,文章在详细分析巨灾保险机制三大策略(巨灾原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及保险金融创新)后,提出大力促进原保险市场、适度发展再保险市场和谨慎实行保险金融创新的策略选择,并进一步提出必须重视巨灾风险机制建设、加快巨灾保险产品开发、鼓励公众参与巨灾保险和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主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巨灾多发国家,对此,国家财政每年要拨出巨额款项用于赈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数额巨大的财政转移支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与保险相比,单纯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暴露出很多的弊端,也显示了极大的局限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巨灾财政转移支付承担了过高的压力。因此,基于我国的国情,在保证必要的巨灾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我国应当积极拓展新的巨灾损失补偿机制,通过市场分担财政转移支付的压力,并建立一套国家与商业保险共同作用的巨灾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遭受巨灾最多的国家之一。雪灾、地震、洪水等巨灾风险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虽然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防旱、抗洪和救灾的应急机制,但是灾害发生后的大部分经济损失仍然由政府承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巨灾保险作为一种对付巨灾的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财政支付的有效性,保障居民生活、工作的安定。通过研究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比国内外巨灾保险的发展差异,提出对中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巨灾风险的可保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决定了巨灾风险能否通过保险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按照建立在风险组合理论基础上的传统可保条件,巨灾风险不具有可保性.学界和实践部门关于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仍未达成共识,甚至意见相左,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保险实务界频繁地变动地震险等巨灾保险险种,严重制约了保险这一经济手段在灾害重建和恢复中后所发挥的作用.本文拟对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在承保技术以及风险管理科学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支持条件下,巨灾风险是具有可保性的.为此,提出了拓展巨灾风险的可保途径.  相似文献   

7.
巨灾保险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保险业正在拓展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保险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深刻剖析巨灾风险的特殊内涵,明确指出目前巨灾保险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并提出政府干预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从而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提供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巨灾保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巨灾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转移巨灾风险、补偿巨灾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面临诸多制度难题和环境约束。文章首先从巨灾保险的产品性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制度变迁等角度进行经济学分析,然后对国外巨灾保险的三种模式加以评析,最后探讨了我国巨灾保险发展模式及制度构建问题,认为我国应当实行政府主导的、商业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强制性巨灾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岳 《经济论坛》2012,(8):89-91
巨灾保险的实践及最新理论研究发现,政府对巨灾保险的市场参与并未完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本文不同于既往文献从市场失灵及巨灾保险公共性的角度研究政府角色,而是从投保人风险偏好的角度建立单一地区及双地区理论模型,通过不同地区的博弈发现,政府参与可以通过降低保险公司破产概率影响投保人,提高投保人的效用,这使得投保人愿意选择缴纳额外税收通过政府进行市场干预.通过模型结论,建议我国巨灾保险发展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参与的方式进行,并积极提高保险的覆盖面.我国政府也应该建立巨灾保险共保体或选择大的保险公司承保巨灾以促进该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崔泽园 《经济师》2009,(6):173-174
文章通过对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建设的不足与差距。对我国巨灾保险市场现状的分析显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保险需求和有限的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巨灾保险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在法律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构建政府与商业性保险公司共同运作的巨灾保险体系,从而实现制度供给的增加。同时,完善金融制度改革,为巨灾保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的设立和发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国外巨灾保险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完善国家减灾救助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中国多层次的巨灾保险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巨灾保险实行低保额制度;巨灾保险应带有部分强制性;巨灾保险的经营应有多元化的风险分散途径;巨灾保险必须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巨灾频发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国家,农业巨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农民面对农业巨灾,缺乏基本生产和生活的保障。我国应借鉴国外巨灾保险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快农业巨灾保险的立法工作,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逐步构建完善和谐社会下的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巨灾期权是以巨灾损失指数为基础而设计的期权合同,是保险公司通过在期权市场上缴纳一定期权费以购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一种价格选择权。本文旨在对巨灾期权及其演进进行系统考察,以期对其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文回顾了巨灾期权的市场发展;分析了ISO,PCS,GCCI和CHI四种指数为基础的巨灾期权产品和运作原理,考察了这四种巨灾指数及其产品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许多巨灾。虽然今年年底将推出巨灾保险,中国在此领域还需进一步探索。旨在用博弈论的知识分析即将推行的巨灾保险机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巨灾风险损失经验数据的缺乏使得保险人设计合理的巨灾风险保险模式存在较大困难。基于巨灾风险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从消费者意愿角度对中国巨灾风险保险模式的主要项目进行定量设计,可以克服非寿险常规费率厘定方法的缺陷,对纠正巨灾风险保险市场失灵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巨灾保险与政府主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各地频频发生地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损失,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运行。巨灾保险作为一种有效转移自然灾害风险的市场手段,对分担巨灾带来的经济损失、稳定社会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前中国巨灾保险体系的建设还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推动,只有政府和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加大巨灾险种的引进创新,利用好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基金等多样化风险转移工具,尽快构建巨灾保险体系,才能有效保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在个别地区和省份开展的试点工作中,制约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的因素凸显,成为其向全国推广的障碍。以发展农业巨灾保险的意义为切入点,认为必须正视当前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并相应地提出破题之策。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弱质行业,极易遭受各种风险的影响而产生巨大损失,形成农业巨灾。近年来农业巨灾频发,程度加剧,形成多元效应。基于经济学的多维视角深度分析农业巨灾的效应,研究发现农业巨灾具有多重经济效应和趋利避害双重性。趋利避害的可行路径包括采取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多方面农业管理体制和加强农业的科研与交流,提高综合应对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高风险的弱质行业。近年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程度增加,农业巨灾风险与迅速增长的经济活动伴生,导致农业经济因灾损失不断加重。农业巨灾风险与一般巨灾风险不同,具有明显的伴生性、相关性和扩散性的特点。导致其发生既有自然因素,也有非自然因素。农业巨灾的金融效应具有双重性,应趋利避害,诱导其有利效应发挥作用。可通过加强农业巨灾的科学研究,提升巨灾预测与评估等科学技术,提高承灾体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管以降低社会的脆弱性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