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应对极端气 候事件和不确定干扰的能力在提高城市防灾韧性中起到关键作 用。基于对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过程与功能分析,构建 了一个涵盖灾前、灾时和灾后“全过程”的城市公园绿地防灾 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11个准则和32个指标构成, 用于应对极端高温灾害;暴雨、台风和城市内涝;森林火灾以 及其他灾害。最后,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实 证检验。结论有助于明确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的重要性与方 向,优化和提升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设计。  相似文献   

2.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热潮到来之际,如何抓住机遇增强经济韧性是城市在新时代寻求突破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度了城市层面的经济韧性与工业智能化水平,并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集聚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来实现。异质性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高水平人力资本城市中的效果更大。本文为解读工业智能化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如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逐步成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通路,采用洛克菲勒基金会对“韧性城市”的相关评价指标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从“韧性治理”视角提出要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多元协同参与机制、可持续化的社会心理服务建设保障机制和融入风险治理中的作用机制,以增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具韧性的内生表现。  相似文献   

4.
产业相关多样性可通过风险分散、知识溢出、新增长路径培育等增强区域经济抵抗力、恢复力、整合力和创造力,然而鲜有研究揭露其传导机制。首先,构建理论模型,阐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如何通过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影响经济韧性;接着,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实证模型,以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为中介变量,探究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和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亦可显著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同时,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产业相关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建议通过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促进产业相关多样性发展;加强创新种群、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共生性建设,释放创新潜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5.
如何构建组织韧性以适应环境的非连续性变化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创业企业亟需攻克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以232家创业企业为样本,将组织适应理论引入研究框架,运用fs QCA分析方法探索响应型市场导向、先动型市场导向、机会解释、威胁解释、适应式编排与变革式编排对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殊途同归”效应的结果显示,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的前因构型包括四种模式,分别为“导向”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编排”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导向-解释”匹配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以及“导向-编排”匹配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由此可知,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存在差异。相较而言,“导向-编排”匹配驱动型模式在推动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方面发挥着更为普适的作用。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组织韧性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为创业企业践行组织韧性培育的适应性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风险防控是韧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城市韧性的关键。通过分析韧性城市的概念演进、基本特征和研究新进展,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视角探讨了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在空间规划、管理机制、物资保障、文化教育四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针对这些短板和问题,提出现阶段我国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建设韧性城市应将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提升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冗余度和科技水平;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控体系,加强配套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提高依法防疫水平;完善医疗救助防控物资的国家战略储备、调用、分配、管理机制,确保应急物资保障的及时充分供给;强化防疫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疫素质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合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工程韧性4个维度构建资源型城市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4—2020年中国114个资源型城市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对四类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差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予以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四类资源型城市韧性的分维度指数具有相似分布,依次大小均为社会韧性、工程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其中再生型城市各维度均值处于领先地位,衰退型和成长型城市相对靠后。成长、成熟、衰退、再生型城市的绝对差异均呈稳步下降趋势。(2)资源型城市韧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就区域内差异来看,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内差异呈现“成熟型>再生型>衰退型>成长型”特征。就区域间差异来看,成长—再生型城市之间的区域间差异最大,成长—衰退型城市之间的区域间差异最小。(3)市场规模、科技投入、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以及环境规制均能显著影响中国资源型城市韧性水平,且作用强度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十九大会议的召开,绿色发展理念趋于成熟。 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也引入了绿色发展的 理念,绿地建设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发 展模式必然要从高速化的发展转向高质量化发展。融合绿色发 展理念提出了“绿色绿地”的概念,即在绿地建设与维护的全 寿命周期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节约型为出发 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及低碳要求为基本原则,以提升动 态适应性及韧性为发展愿景,在绿色管控的方式下保护、营 造、修复环境,减少污染,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为人们提供 健康、舒适、安全的使用空间,打造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 持续绿地。从人、生态系统、生境、地域、城市韧性5个维度 阐述了“绿色绿地”的内涵,通过“绿色绿地”与“生态绿 地”“低碳绿地”“节约型绿地”等相关绿地概念的辨析,总 结了“绿色绿地”的生态性、节约性、适应性、可持续发展性 等特点,初步提出了“绿色绿地”评估体系的构想,以期推动 “绿色绿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绿地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研究城市公园绿地是如何发挥功能的,首先应该掌握其绿化植物的结构组成.通过对濮阳市公园绿地的实地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公园绿地的绿化树种选择和配置结构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措施,促进其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构建水平的提高,对濮阳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韧性在财政学领域的应用催生出“财政韧性”这一新概念。文章从韧性概念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对财政韧性的概念和内涵作出界定,提出财政韧性是一个符合当前国内外环境、用于评价财政系统是否健康运行的指标。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存在概念与内涵模糊、测算方法与结果有偏、政策建议不够全面等问题。为推进财政韧性研究进路,文章提出几点未来研究展望:一是从财政制度自身看,财政韧性应分别考察财政收入韧性和财政支出韧性;二是从冲击看,财政韧性作为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需要构建反事实的参照系来捕捉外部冲击对财政韧性的影响;三是从韧性内涵看,财政韧性测度应把握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和成长性四个方面;四是从财政和经济的源和流的关系看,良好的产业发展战略、合理的财政收支管理结构与有效的政府间层级治理有利于增强事前、事中和事后财政韧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不仅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生态服务功能,更对居民健康和福祉提供诸多物质和非物质服务。通过梳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对健康影响的服务功能,提出城市绿地ESs健康影响内涵,基于服务量-暴露水平-接触体验-效益的现实理论路径提出城市绿地ESs之于健康影响的机制解析框架与分析模型,以期为推动城市绿地ESs的健康影响研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园绿地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优质公共 绿色空间,并受建设用地的支撑与约束,科学认识其与人口、 建设用地相互关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引入“脱 钩”理论及模型,将“公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联动,系 统分析1996—2016年三者耦合特征及整体复杂关系。研究 表明:1)公园绿地建设与人口协调关系严峻,与“以人民为 中心”导向脱节;公园绿地与建设用地处于“以土地推绿地” 的“挂钩”增长态势;2)从整体联动视角看,约1/3城市的公 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整体统筹建设不协调,公园绿地发展 面临“过度依赖建设用地”困境,亟须转变成“因人口制绿, 以存量建设用地为基”建设  相似文献   

13.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广泛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美国等国相继出现“公众参与”城市绿色空间管理维护的趋势,人们逐渐意识到管理维护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以美国波特兰市坦纳斯普瑞公园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从公园建设背景、设计特色出发,回顾“公众参与”前管理维护的困境,阐述“朋友和伙伴”项目的发展历程、工作内容及成效,总结“公众参与”后期维护管理的意义,分析成功推行的原因。“公众参与”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城市公园管理维护面临的投入资金不足、游人素质偏低等问题,对未来城市公园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园绿地供给的公平 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居住小区为研 究单元,从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4个维度衡量不同价格 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公平性。采用高德互联网地图分析 步行、公共交通2种方式下研究范围内4 663个居住小区的 公园供给的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状况;非参数秩和检验 判别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级别 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未发现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低级别居住小 区在可达性、数量、总面积上占优势,人均公园面积低于高级 别居住小区,各级别居住小区在高质量公园的使用机会上没有 差异。本文所采用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定量评价方法,可为城市 绿色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Whil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fostered the conception of an urban society that is increasingly decoupled from ecosystems, demands on natural capital and ecosystem services keep increasing steadily in our urbanized planet. Decoupling of cities from ecological systems can only occur locally and partially, thanks to the appropriation of vast areas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sion beyond the city boundaries. Conserving and restor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areas can reduce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the ecological debts of cities while enhancing resilienc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their inhabitants. In this paper we synthesize knowledge and methods to classify and value ecosystem services for urban planning. First, we categorize importan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disservices in urban areas. Second, we describe valuation languages (economic costs, socio‐cultural values, resilience) that capture distinct value dimensions of urban ecosystem services. Third, we identify analytical challenges for valuation to inform urban planning in the face of high heterogeneity and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zing urban ecosystems. The paper discusses various ways through which urban ecosystems services can enhance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ities and identifies a range of economic costs and socio‐cultural impacts that can derive from their loss. We conclude by identifying knowledge gap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research agenda on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in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17.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 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 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 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 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 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 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 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 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 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 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 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 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 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 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 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 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 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 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 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 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 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 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 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 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