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在复杂的超竞争环境下,企业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如何在创新实践中运用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将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归纳为"二元式"创新)。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技术惯域演进视角,探索了技术惯域的变动态、渐稳态、稳变态(刚形态)对"二元式"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在研究中以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1990-2014年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战略选择为案例,探讨了企业在技术惯域演进各个阶段进行"二元式"创新战略的路径选择,从内生角度为企业创新战略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梳理,文章立足生态学视角,探索开发了不同情境维度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分析框架。在ELM模型基础上扩充为五类生态种群,包括网络部件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科研机构、平台和消费者;识别出三类生态流量,包括经济流、技术流和关系流;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情境、组织情境与市场情境进行整合,为分析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合作事件,提供了更为系统、微观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姬定中  卢丹丹 《经济师》2000,(10):112-113
西部开发最根本的是人才 ,而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是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文章从西部人才资源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分析出发 ,提出了转变观念、改善人才环境、建立人才可持续引进新机制和培养一大批科技和经营人才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了制度与技术协同原理,认为技术竞争实际上是制度的竞争,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述了制度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主要是制度和制度环境,指出了科技制度创新及其制度环境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重新定义“人才”,全面剖析“十一五”期间区域人才环境面临的人才整体性开发不够充分、“高潜人才”开发滞后、高层次人才与基础人才开发关系的把握、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引进等四个问题,进而从体制创新、机制转换、政策调整、部门协调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优化“十一五”区域性人才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结构、知识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共同愿景5个维度界定了知识管理视角的创新型企业人才内涵,并将创新型企业人才分为知识构思人才、知识生产人才、知识商业化人才和知识协调人才。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企业创新过程中并行、互嵌的循环过程,加强创新型企业人才管理,需要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优化人才选拔、加强培训开发、完善绩效考核、合理设计薪酬、培育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财政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目标狭窄等方面的问题,将生态学观念渗透于财政学教学过程中,从生态学的开放性、动态平衡性与可持续性等特征的角度,通过教学环境营造、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目标扩展等改革途径不仅可以提高财政学教学质量与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教学能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达到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新疆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将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文章在探讨资源型产业集群对新疆区域经济产生的增长极效应、产业关联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和"资源诅咒"效应的基础上,从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的视角,分析了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提出通过产业创新——发展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服务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创新优势,理念创新——树立风险意识,培育创新主体——深化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创新人才等措施,实现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转型,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环境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其它方面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企业环境创新与其它创新活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从创新的基本涵义出发,界定了企业环境创新的内涵及意义。通过分析企业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从企业环境创新不同主体的角度,指出了企业环境创新的路径与方法,同时对企业环境创新的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评价原则,并初步构建了企业环境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魏巍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227-229
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学生管理是学生这一生命主体在高等学校特定环境中的生态发展过程,而管理质量则是生命主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以生态学视角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借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论原则,运用其所确立的研究视角,以学生生命的充分发展为目的,探讨环境对于学生管理的影响,探寻提高学生管理质量的路径方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自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以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分歧一直难以弥合,这是由他们对剩余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研究剩余的来源或源泉都是为了给剩余的归属即剩余的占有找到更"合理"的出路,与剩余的真正来源无关.由他们所戴的理论有色眼镜所决定,经济学家把剩余的来源分为劳动说、创新说、不确定性说和监督说.劳动说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创新说注重的是激励,不确定性说强调了企业家的责任,监督说意在减少偷懒.只要我们不怀任何偏见,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会为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矛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远  王选选 《生产力研究》2002,(2):103-104,107
本文利用总体多样性分解方法和对应分析方法 ,定量测定与分析了地区差异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程度。为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缩小地区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温州模式演化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相对地位的下降、温州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各地纷纷兴起的温州商城及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温州模式将要在25—3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使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发展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报刊上有关“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的研究热点”,“温州经济却步”,  相似文献   

14.
企业品牌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脆弱性是衡量其抵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干扰能力的一种度,它表现为品牌的易逝性和品牌声誉的难以挽回性.影响品牌脆弱性的因素可能来自于品牌自身、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在对品牌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自身品牌的脆弱性,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首先论述了技术创意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论证的基本流程;然后在对有效技术创新识别认定标准及方法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效益”为视角,利用决策树法构建有效技术创新识别的认定模型,该模型利用决策树法的逆序归纳进行信息分析,计算出不同行动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与企业利润期望值的符合程度识别认定有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发表于2001—2013年的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利用知识网络图可视化展示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并分析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内含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新兴经济、发展与演化、技术路线7个子网;"创业"子网覆盖的知识点最多,是最重要的研究主题;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和新兴经济等知识点既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知识网络的信息连通点。分阶段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结构变化幅度较大,发展与演化、制度、知识、公共政策、信息技术与管理、研发、学习等是近期研究的核心知识点,创业、发展与演化、新兴市场可能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平衡计分卡是先进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和战略管理系统。由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和应用的特殊性,对它存在着若干认识误区,对此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在设计和应用平衡计分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基于会计循环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借助事项会计理论和事件驱动模型构建事项会计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包容性发展的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系统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涵盖城市包容质量的城镇化质量测度体系,利用2000—2012年新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测度,并据此分析了城镇化质量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与城市包容质量子系统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2年新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速度要慢于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基本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协调质量逐步下降,居民生活质量略有上升,总体上呈波浪式变化趋势,公共服务质量先下降后上升,城市包容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城乡协调质量与城市包容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2010—2012年人口就业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城乡协调质量与城市包容质量的耦合度基本上处于极限发展阶段,彼此矛盾亟待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的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问题。通过对战略联盟内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概念、作用的阐述,构建了一个整合框架,进而分析了企业特征、环境特征对企业获取合法性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制度理论的战略联盟研究,为国际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尤其是为新兴经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整合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