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鞠卉  胡俊华 《生产力研究》2012,(3):62-64,111
计算货币政策外部效应时滞是货币经济实证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可以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从而为政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文章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向量自回归动态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1996年来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变化对居民消费价格CPI和生产资料价格PPI的作用时滞进行测算,得出:M1、M2均是影响CPI、PPI同比变化的显著因素,M1对CPI的作用时滞大致为2个月,对PPI的作用时滞大致为3个月;M2对CPI的作用时滞为3个月,对PPI的作用时滞为4个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通货膨胀率为转换变量,建立了Logistic平滑转换形式的非线性泰勒规则,并将其纳入到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进行分析.文章利用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数据通过贝叶斯估计,测定了货币政策拐点和转换速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冲击因素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研究表明实际货币余额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是造成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运用货币政策、调整短期利率,是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管理通货膨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货币需求和利率传导的现实环境,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具有深刻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厂商和货币当局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比较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总需求、总供给以及货币需求三类冲击对于货币当局目标函数取值的影响,揭示了中央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倾向于选择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我国1996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局限性将日益突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优越性则会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退出速度不宜过快。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正处于数量型调控方式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的时期,传统的泰勒规则未能成功捕捉中国利率的波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十分必要。因此,在传统泰勒规则基础上,引入区制转换机制,提出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双因素框架来解释中国三大基准性市场利率的波动。具体来说,扩展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服从一个基于区制转换模型的时变参数规则,其中区制按照货币供应和信贷需求的变化划分,并充分利用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信息。研究结果发现,加入区制转换模型后,该框架可以解释短期利率75%、中期利率91%和长期利率89%的相关波动。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和时滞关系着央行货币政策的使用方向与力度等方面。本文以价格错叠机制的动态产出模型为基础,给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并以199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国GDP和M1月度数据为依据,估出该模型。模型显示:我国M1增加1个百分点以后4个月才对GDP有大约0.2740个百分点的影响,而且M1对GDP影响的平均滞后长度为6个月。并且得出现实经济中货币具有非中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基于我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和利率传导机制均具有非对称效应.经济扩张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抑制效应要显著大于经济紧缩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其区制发生明显转换,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规模的金融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也就是货币政策是否能系统地影响产出。一般来说,从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执行,从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到收效等环节之间总有一段时间间隔,即所谓货币政策的“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时滞的存在增加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风险,使宏观调控的操作更为复杂。本文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和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只有掌握了货币政…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1-2011年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稳定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非线性LSTR2模型表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转换以时间为转换变量,转换分别发生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和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物价水平主要受到其自身的影响,说明我国物价水平具有较强的惯性.  相似文献   

10.
以货币供应量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是以货币需求稳定性为前提的.笔者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纳入影响货币需求的考察范畴,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修正,采用1998年~2009年数据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统计特征作估算,发现我国货币需求确实存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对目标变量的时滞效应。其中中介变量选取的是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目标变量是居民消费物价水平,根据2000年1月到2011年1月的数据做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的作用时滞在2-3个月左右,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对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的作用时滞在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3.
汇率变动与我国货币需求非线性误差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引入汇率变动变量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研究.经验结果表明:(1)汇率变动是影响我国长期货币需求稳定的关键因素,且汇率变动对我国货币需求有正向的影响;(2)线性误差修正模型描述我国广义货币需求动态并不合适,非线性误差修正模型则能对广义货币需求的短期动态机制进行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序列回归、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研究我国汽车产业资本结构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响应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资本结构对货币政策工具中的贷款利率及财政政策的财政支出反应比较显著,而与通货膨胀率、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及税率关系不显著;通过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可以看出宏观因素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时滞,地方财政支出对企业资本结构形成显著冲击,持续时间较长,资产负债率受到的影响具有正负交替性。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冲击效力的动态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理论依据,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构造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途径,可测度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冲击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的相对强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政策的冲击效力明显且持久,是调控房地产市场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紧缩的信贷政策仅能在短期内抑制房地产市场需求,长期效果欠佳;而货币供给量冲击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对于房地产需求,房地产市场供给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响应深度高,但响应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6.
张延群 《金融评论》2021,13(4):23-35
本文研究财富效应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将家庭住房财富变量加入标准货币需求函数,运用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分省数据,建立时间序列面板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价格和住房存量对货币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入住房财富变量后,货币需求的实际GDP弹性显著减小;当出现相对于均衡的偏离时,货币总量向均衡方向移动,说明货币总量主要由需求决定.本研究在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实证分析了住房财富变量对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影响;二是实证模型的设定应用了最新时间序列面板模型分析技术,考虑了异质性和相关性,从而得到更加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提高了实证分析结果的可信性.研究结果为理解货币总量的决定因素和走势,判断货币政策状况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二阶局部调整模型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定量估计.估计结果表明,实际产出、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股票市价总值以及货币替代率均对我国的狭义和广义货币需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近年来的利率和汇率政策仍然是以稳定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通过利率调整或者人民币升值等货币政策改善我国货币供求状况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关注各宏观经济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动态.  相似文献   

18.
唐平 《财经科学》2007,(6):9-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建立货币需求模型的变量因子会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根据我国当代货币实际需求,选取变量因子建立货币需求模型,并对我国当代的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指出:(1)我国需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2)货币政策的操作应当逐步关注股票市场的影响;(3)小幅提高基准利率不能抑制我国经济过热现象;(4)央行维持物价相对稳定是扩大内需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金融脱媒现象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界定并度量了金融脱媒指标,采用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STVAR)模型分析金融脱媒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的非对称性影响,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对我国金融脱媒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得出结论:金融脱媒的出现弱化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却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这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转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应用ESTAR模型对我国通胀的非线性调节和通胀与通缩的非线性转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非线性调节,通胀与通缩的转换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指数转换的特征,这种转换发生在滞后二期,转换的速度显著;我国通胀具有整体稳定性和局部非稳定性,由于我国通胀与通缩的临界水平c为3.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通胀在3%左右的水平上处于非稳定运行状态;进一步,本文所估计的指数转换函数和c,基本准确地揭示了我国通胀的动态随机周期行为特征。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总体有效性和相机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