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友平 《经济师》2005,(5):271-272
文章分别从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层面分析了行为主体的理性和非理性,指出非理性行为是人类正常的行为,但个体的理性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非理性行为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局限性和破坏性。杭州房地产市场是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市场,其中集体的非理性行为非常突出,政策制定时应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2.
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本文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选择行为提出一个新的可供研究的观点:人的非理性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理性选择转化而来的。文章首先简要评说了早期行为经济学的动物实验和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选择行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同构;继而,通过解析丹尼尔·卡尼曼等人创立的前景理论所蕴涵的理性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思想,构建了这种转化的抽象模型;最后,作为对本文分析观点的一种联系实际的论证,研究了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选择以说明这种转化现象的客观存在。本文的分析可视为对行为经济学非理性选择理论之深邃见解的一种挖掘。  相似文献   

3.
行为经济学表明,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选择会系统偏离理性。文章提出在行为经济学框架下,个体在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的同时,必须考虑他人的选择。行为经济学重视对人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界限。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研究视角与经济学结合起来,修正了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的一些不足。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对传统经济学不仅仅提出了挑战,更重要的贡献是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传统经济学关于理性、西蒙的管理学中关于有限理性的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最新流行的行为金融的基础理论——前景理论,建立了一套新的投资行为评价标准。根据这套评价标准,对证券市场非理性行为的客观现实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具有普遍性、系统性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的困境与行为经济学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正统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开始对情感、策略互动行为、社会效用、决策者在未知世界中的选择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最近几年综合形成了多种由理性系统和非理性系统组成的双系统模型.这些双系统模型与2 000多年前的柏拉图马车模型同构.经济学研究对柏拉图的回归,表明经济学仍然处于单极化本质主义的结构化陷阱之中.研究分析表明,经济学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正是经济学转向关系论,走上希望之路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不确定性理论、金融市场与不完全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是现代金融学关注的焦点,并由此产生了金融学的一系列革命。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其分析对象是风险资产和个体的投资行为,一种资产具有风险是因为其收益是不确定的。在股票市场上,金融资产价值的这种不确定性由于系统本身的随机周期性波动和信息的高度不完全和非对称又表现得尤为充分。  相似文献   

7.
转轨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项制度不断变化,制度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居民资产选择行为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和决定了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变迁.遵循这一理论逻辑,本文利用一个无限期界连续时间"消费一资产组合"模型,分析了制度冲击导致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居民消费一资产组合行为与金融结构变迁的影响,为我国金融结构量性增长和结构失调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金融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Kahneman.D和Tversky.A的Prospect Theory在全面反驳新古典预期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个体主观感受和有限理性的一般决策模型,为不确定条件下个体的经济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述。在Prospect Theory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压力限制等因素,可发现个体在理性时间限制下风险偏好在不同的时间压力下会呈现非理性,尤其在短期行为中更是如此,可见古典经济学的偏好和理性假设将不再是决定所有个体决策行为的最终因素,时间压力的个体素质也是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的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学基于人的理性选择行为构建了理论大厦。然而,行为经济学证实了大量的非理性选择行为的存在。启动效应作为人类选择行为一个重要的现象,心理学界首先给予关注,与实验经济学和市场学进一步融合后,研究成果深化了对个体选择行为和公共政策信息感知及行为的认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产品线索、情境因素、消费者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对消费者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评介,旨在促进消费者启动效应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经济学和气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经济学和气候政策的文献综述基础上,剖析了经济学原理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在总结西方流行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评估、预测、分析方法和模型的前提下,回顾了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温室气体减排成本估算的方法和结果,特别分析和强调了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特点对经济模型和政策设计的影响,提供了有效的基于市场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国有企业市场化是关键,而资本与劳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基础.但是,从我国资源型城市企业与政府的改革关系看,国有企业资本与劳动市场化的程度取决于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利益分配的协调关系.本文以"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为基础,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范式构建了中央政府、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过程中的资产控制权市场化交易模型,将各级政府行为模型与国有企业劳动与资本要素市场化的约束条件相结合,讨论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如何影响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管理本质入手,从管理的本体论、过程论和发展论去探讨了管理中个体与组织的辩证关系、管理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关系、管理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经过多角度分析,指出个体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是和谐共生的,在管理实践中,既要发挥理性和非理性的协调作用,也要注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动态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为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基于2004~2018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渠道:一是来源于各类型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二是来源于不同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保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经济政策透明度,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能力。为维持中国金融稳定,政府应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干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金融市场的引导,加大贸易政策开放度,降低货币政策对外汇供给的依赖,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政府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4,(6):54-55
金融理财在中国已经引起普遍关注和重视,它是经济高速增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是宏观经济保持均衡发展的需要。金融理财这个看似居民个体的经济行为,却对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深刻含义,值得人们从深层次去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源及其降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字  刘华军 《财经科学》2008,56(1):80-87
交易费用和选择成本的存在是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建立制度-品牌模型,在分析不确定性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和品牌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机制,即制度和品牌分别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和选择成本使现实经济运行不断逼近新古典经济学的确定性的理想状态.本文的研究旨在丰富与完善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理论.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丰富多变和人性的复杂使得并非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即使在一个行动内或决策中,理性与非理性的标准也是模糊的,没有纯粹的理性,也没有单一的非理性。本文基于理性和非理性选择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角色演绎,肃清了传统上对理性和非理性存在的认识误区。进一步提出在理性主导下进行非理性选择,在非理性中纳入理性思考;借助于由意愿和能力两个变量构造的支付矩阵,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在市场中耦合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为这种可行性提供有效保障的耦合点即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制度建设,保障对理性、非理性中积极因素的引导、奖励,对消极因素的约束、惩罚,使人们在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内在激励与约束下所做出的决策与他们对市场的预期一致,与该制度期望达到的目标相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公地悲剧"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博弈模型解析,构建了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进而推导出银行经营风险的社会集体行为的产生和导致银行挤兑的嵌套式连锁结构的成因.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演绎了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在经营中由个体理性而导致集体非理性的产生过程,其意义在于,为调节和治理金融市场"公地悲剧"的发生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中人类很多行为被认为是非理性,如"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当抛开对人类行为的主观价值判断,用经济学思想来解释人类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时,可以发现,人们的这种行为是非常理性的.本文通过经济模型的分析,指出要实现人们自觉互助需要满足的条件:处于短缺条件下且对未来信息有不确定性.据此,对我国相关法规政策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个体决策行为的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有关个体决策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判断及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体选择行为。通过广泛的实验分析,研究者发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理性预期模式的个体决策行为特征,如随机错觉、同比率效应、偏好颠倒、禀赋效应及确定性效应等。人们应用简化的程序或“启发式方法”,而这容易导致在解决问题、判断和选择中的系统性误差(偏离)。本文对个体决策行为理论及其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对预期效用模型及个体偏好理性的公理化假定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今后经济学在行为研究层面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经典期望效用理论不能为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决策和有限理性行为提供具有描述意义的指导,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期望效用理论之外寻找新的思路。不确定性的本质在于决策者自身不知道相关概率分布,他的决策依据是自己确定的主观概率。尝试模型化不确定性的非期望效用理论需要正视这类决策中的"主观性"。而现实中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具体决策过程呈现出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特征,由此导致的宏微观经济效应也难以在期望效用理论框架下进行考察。关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应该对此给予更多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