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联合国已经形成的全面的人权法体系,现在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带有司法性质的机制实现其既定的人权保护目标。组建这样一个法院需要对法院组建的模式、法院的能力与程序以及与其他机构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考虑。构想建立的国际人权法院将与人权条约机构在联合国框架内形成监督审查与申诉救济并行的保护机制,这样,联合国在实现人权机构改革方面的构想将更具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2.
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惯例”是一个法律概念。《法学辞典》表述如下:国际惯例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之一,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对同一问题所采取的相同行动,经长期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并为各国所承认和遵守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国际法院规约”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法的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和历史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人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国际人权法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环境法基础。行政保护模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保存来讲不可或缺,但是仅给予行政保护并不能最大化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取行政保护与法律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内在的体系冲突是国际法自身发展变化带来的必然后果,主权、合作、人权几大价值理念既互相融合又相互矛盾之态势是造成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最终协议正是这几大价值理念互相妥协的结果.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体系的中突还将长期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未来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充分发展的未来,而这一切的发展则离不开占人口一半的妇女的广泛参与。妇女人权的实现必须保证妇女获得自立、自强与自主的能力,以及赋予她们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权利。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人权应当基于国际人权公约国际法的特性受到国内宪法的保障,宪法作为国内公法,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最高法律效力。将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宪法对妇女人权的保障进行比较,既可以对中国保障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权从立法上和实践上不断予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之一。国际法为国际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基础,并且制约、调整着国际组织的活动。作为国际社会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国际组织的存在与运作,也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宏 《经济研究导刊》2011,(20):309-311
人权保障是刑事法律的宗旨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无罪与免除刑事处罚判决的执行为切入点探讨刑事诉讼法中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问题,分析了执行条款的内容、无罪与免除刑罚判决体现的人权保障亮点及存在的问题等,提出应该完善执行条款的表述,限制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理由并确立申诉不加刑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周素英 《经济师》2008,(2):17-18
文章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全球化背景下,人权保护国际化及中国应有的对策。一方面是论述人权保护国际化,介绍人权的概念和内涵,人权国际保护的起源和发展,论述国际人权法的兴起与发展,旨在更好地促进人权国际保护。另一方面论述中国人权保护的状况,以及在人权保护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持有的对策。从思想观念角度,介绍中国当代人权思想,国家间缔结条约的义务的履行有赖于国内法的实施,介绍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有关人权保护的规定以及参与国际人权保护运动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冯黎 《经济论坛》2006,(17):41-4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人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际劳工标准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微观上看,国际劳工标准涉及企业间、行业间的竞争问题。宏观上看,首先,它体现了一国对人权的态度及其尊重及保护的程度。其次,它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体现在对本国劳动者保护的水平上,另一方面该标准所涉成本问题又会关系到一国的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流向问题。因此,该问题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坤 《经济月刊》2008,(7):38-40
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就是WTO法律体系究竟是一个独立发展自求完整的法律体系还是传统国际法的一部分?如果想阐明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地了解WTO法的性质、地位以及其发挥的主要作用,还有WTO法与国际法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国际法的性质以及WTO法的性质与渊源,希望借此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系统是制定现代国际法律的最主要渠道。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内容,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联合国积极行动起来创建、发展和完善国际环境法律秩序。其中,联合国大会及其两个附属机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法委员会在国际环境立法方面起着突出作用;联合国国际法院也通过对环境争端案件的裁决和发表对有关问题的咨询意见发展着国际环境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2.
危机何在?     
已经习惯于接受掌声的中国,近来突然被嘘声淹没。中国的减排承诺才刚刚得到一片欢呼,就因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负面作用而遭到一片谴责。对人权人士的拘禁和对一个有精神障碍的英国毒品走私犯的判决又让西方政府在人权问题上老调重弹。曾因削减其服务以适应中国当地法规而备受责难的网络巨头谷歌,最近也表示可能退出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在维护国际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际法院咨询管辖权是国际法院的两项权能之一,在以国际法院改革为背景,在保证国际法院审理案件的公正性与效率性的前提下,探讨加强国际法院作用的现实途径,即扩大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的范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曾对人的本质进行概括。他认为,从现实性上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志、朋友、亲人就是这种现实性社会关系的重要部分。如何处理、发展这些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政干部却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纪淑平 《经济论坛》2002,(16):33-33
新经济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雏形,是信息技术、因特网与知识创新的集合。新经济对企业传统营销理念带来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经济在产品生产及产品价值体现上与传统营销理念不同。传统的产品生产观念是以商品的生产及销售为基础的。尽管商品的生产观念经历了几次巨大的变革:从最早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商品生产观念发展到以商品生产为主导的产品生产观念,乃至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营销阶段,产品的生产经历了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市场为主体的发展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类对自我认识的加强,企业逐渐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各国对人权日益尊重和保护的今天,人道主义干预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争论。中国学者对人道主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际法理论探讨方面,着重论述人道主义干预理论与国际法的冲突,认为人道主义干预需要严格的国际规制。  相似文献   

18.
肖锐 《经济前沿》2003,(8):31-32
国际法的渊源一般分为“习惯”与“条约”。习惯国际法被界定为各国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法律义务性质的行为规则。但是,在处理经济问题上,公认的习惯国际法规范非常少,各个国家政府对习惯国际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时,人们接触的主要是条约。国际条约就成为了调整国际  相似文献   

19.
杨秋颜  刘东亮 《经济研究导刊》2012,(14):210-212,239
在人权的正当性问题上,先验式人权论证、经验式人权论证和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哲学判断,都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论证人权的正当性需要另辟蹊径。由于人权是一个关系性概念,人权的正当性需要从人与人的关系、从人类社会共同体的角度来阐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维系社会共同体存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权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国际法认可的人权对发展权的概念进行了剖析,并从实际出发对发展权进行了阐释。发展权是拥有发展进程的权利,在此进程中所有权利都将逐步实现。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同是各国公民所要求享有的人权。行使发展权的主体是集体,而受益人则是各个个体。发展权的实施需要相关义务的履行,如各国政府(首要的义务主体)应制定适当的政策、增进彼此间以及与国际组织间的合作。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在贸易、金融、技术转移和发展援助等领域的合作,以推动发展权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