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目标对象的相似性及理论观点上的互相借鉴使得其特殊性渐渐模糊起来。为此,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研究组分、研究内容层次、哲学思维等三个方面分析两者间的差异。在研究组分上,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研究可分为经济地理学独有部分(经济活动的地理基础、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区域经济学独有部分(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等)和两学科共有部分(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等);在研究内容上,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圈层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在地表的投影,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圈层内不同经济体间的关系;在哲学思维上,经济地理学以归纳为主,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而区域经济学以演绎和数学推理为主,强调经济效果的最优化。以上分析有助于理清两学科间的实质差异,从而在相互学习中促进两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才 《经济地理》2008,28(6):918-922
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是任何学科发展首先面临的,也是经常关注的问题。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学科的发展必须继承地域性、综合性与地域综合思想的地理学传统。区域经济地理学又是地理学中非常年轻而又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一是说明这门学科富有活力,面对当今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活力很大;二是要在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搞清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自觉地发展地理科学。在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引进、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和学科建设与参与实践关系。文本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了评析,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主流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新发展,但不是主流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与模型和一些新的概念有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但须经过消化、吸收、改造,使它变为地理学的理论内容方有意义。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新兴的、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海洋经济地理学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及其内部分支学科的理论知识,其研究目前尚处于形成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脉络。基于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与学科进展,力图对多年来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脉络进行梳理,系统总结我国区域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20年来,新经济地理学得到空前发展。它将空间概念纳入主流分析框架中,利用中心-外围模型研究集聚与分散的问题。比较而言,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更多从区位理论角度,讨论产业政策、地区经济增长等话题。新经济地理学从一般均衡分析出发,弥补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的缺点。因此,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范式基础上,当前的区域经济研究多从实证角度讨论地区经济增长。中国的区域经济学研究更关注在改革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内生增长动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命题。  相似文献   

5.
毛剑峰 《生产力研究》2006,(12):69-70,115
作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金融地理学虽然有别于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金融研究,但它们在分析方法上是相容相洽的,因此,金融地理学的发展为区域金融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6.
朱传耿 《经济师》2001,(3):11-13
文章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普遍规律进行了探讨 ,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区际、区内 )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 ,以及区域 (区际、区内 )经济运行规律的介于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边缘学科。空间不平衡性、阶段性和人地互动性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理论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学是与经济地理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经济地理逐步演化而来的,区域经济学不断地吸收当代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加强与深化其基础理论研究,逐步走向体系化和规范化,形成了日益规范的空间分析经济学;从区域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看,区域经济学将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作为基础,形成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具体化和微观化以及研究方法的模型化和计量化,并以“问题区域”为新的研究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世银博士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是近年来有关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一本有分量的学术专著。本书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在吸收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初步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研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区域经济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经济地理学是最早介入区域经济研究的学科之一,它为研究区域经济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理论与科学方法.经济地理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参与区域经济研究是文章重点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中国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任何区域在经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在转型时期共同研究的热点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全面进入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研究成为目前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探索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的创新并将其指导我国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实践,是学界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试论区域科学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显东 《经济地理》1998,18(4):38-43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本文构建了一种区域科学的学科体系框架,将区域科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对要素的研究、对子系统的研究、对分系统的研究、对系统整体的研究、对系统间联系的研究和对系统调控的研究六个方面;将区域科学的学科属性归为应用地理学,并对区域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本文的研究对建立和完善区域科学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苗长虹 《经济地理》2005,25(5):593-599
20世纪西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种“区域主义”运动并不断转折的历史。文章以区域研究及其争论为核心,分析了20世纪西方地理学从区域地理学到区域方法、从区域方法到区域主义、从区域主义到区域主义的解构、从区域主义的解构到新区域主义的建构等四次重大转向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区域研究范式不断转向的原因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前西方地理学“新区域主义”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吕拉昌  魏也华 《经济地理》2005,25(4):437-441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进入了制度重建的新阶段,社会科学日益重视“制度”因素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文章深入分析西方学者提出的制度转向、制度厚度概念及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评析,并简要探讨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胡天军  申金升 《经济地理》1999,19(5):101-104
京沪高速铁路是一种低社会运输成本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它的采用将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速铁路对缓解运输紧张状况、节约旅行时间、形成经济一体化、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污染形态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1998—2008年我国各地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区域污染整体形态、区域污染治理效益差距、区域污染结构性特征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水平差距在扩大,污染治理效益也存在差距;我国存在严重的结构性污染,单位面积经济产出越高,能源消耗越多的区域,单位面积环境负荷越重。  相似文献   

17.
面对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以及"双循环"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消除阻碍要素流动与配置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更为迫切。但是如何深刻地观察和衡量制度壁垒的空间效应在实践中是一个难题,也缺乏相应的有效理论支撑。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带来了研究焦点从"物与结构"向"制度"转变,文章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空间经济研究中,认为由于地方之间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差异所导致的"制度距离",为区域空间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测度方法。文章揭示了区域空间发展中制度距离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分析解释框架,基于制度距离与空间距离建立了二维分析象限,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区域空间效应表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