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金融约束理论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镏 《生产力研究》2008,(13):103-105
在发展中国家为摆脱金融抑制,采取了金融深化的各种措施,但金融自由化的结果离理论描述的相差甚远,这样产生了金融约束理论,要求国家采取政策产生租金,其中的一些观点对我国当前的金融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金融控制的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金融控制的收益和损失。在我国,金融控制带来的收益主要有金融租金和货币发行的收益,而金融控制的损失主要有利率控制效率损失、不良资产损失和银行管理效率损失。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控制的收益远小于的其损失,金融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金融约束理论是斯蒂格里兹、赫尔曼等提出的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其核心观点是创造租金机会,而这种租金机会可以规避潜在的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鼓励创新,维护金融稳定,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正向效应。将从金融约束理论本身谈起,浅析金融约束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利弊,以浅谈金融约束理论对于中国现状的影响和是否适合中国等。  相似文献   

4.
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尔.    穆尔.   《经济导刊》1997,(5):42-47
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托玛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一、导言构成“金融约束”(financialrestraint)一系列政策的目的是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设立租金。此处租金指的是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产生的收益。金融约束的本质是政府...  相似文献   

5.
胡洁  韩一鸣  钟咏 《技术经济》2022,41(12):144-156
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脱实向虚”问题,微观层面表现为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导致金融领域的风险集聚,因此如何抑制经济“脱实向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从产业优化发展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企业并购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影响及作用机制,并采用三重差分法检验境内并购和海外并购对于实体企业金融化抑制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企业并购对于企业的短期金融化行为和长期金融化行为均有抑制作用,且海外并购的抑制作用更强;境内并购主要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和“产业链协同互补效应”抑制企业金融化,海外并购主要通过“产业链协同互补效应” 和“技术协同效应”抑制企业金融化。本文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从而从根本上治理经济“脱实向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有非常明显的“金融抑制”色彩,这为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带来了一些根本性缺陷,具体表现为:金融法律规则留给公共部门以极大的权力行使空间;大量起实际作用的金融法律制度表现为“隐性规则”;金融法律规则制定与实施的“部门化”倾向.而由“金融抑制”导向“金融深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既有来自市场自身和决策者的推动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来自既得利益者的改革阻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寺院金融作为当地金融发展水平的工具变量,准确识别金融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从理论上分析了古寺院金融通过多条渠道对现代金融发展产生影响。使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我国2004—2016年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会通过“竞争效应”显著抑制外商直接投资;该抑制效应在初始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外商集聚程度较高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更为显著。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以上结果依然成立。政策分析表明,促进金融发展的政策通过调节不同地区外资流入的增速有助于实现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抑制问题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对中国金融抑制问题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解释,认为中国金融抑制的制度安排内生于给予改革当中利益受损集团金融补贴的需要,为了维护转轨时期的社会稳定,降低改革成本,在财政能力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通过加强对金融体系的控制,以利差租金和货币发行收益为主要路径向国有企业、政府财政提供金融补贴。但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的下降,由金融抑制引发的社会风险的累积、金融效率损失等问题使得中国如果继续维持金融抑制政策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和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论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政 《财经科学》2015,(1):1-10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鯰鱼效应”对传统金融业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金融生态如何在互联网语境下的演变、优化并达到新的平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焦点.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从互联网金融用户、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等角度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并通过梳理现有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从系统论的角度初步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中存在着安全保护、监管法律缺失、与实体经济脱节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2017年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的影响。本文借助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冲击构建工具变量,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模型识别互联网使用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家庭对正规金融产品的投资,金融素养在二者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互联网使用还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家庭在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方面的差距。本文为改善我国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金融抑制的根本还在于制度创新。本文结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理论,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金融约束的分析视角提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19792009年我国农村金融与经济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且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但影响力有待提高。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助推作用,就要破除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不高、金融抑制两个"金融瓶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使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裕明 《经济师》2000,(11):85-86,114
4月 1日 ,国务院发布施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储蓄存款的实名制。由于“金融实名制”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它直接涉及金融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个人储蓄存款 ,进而影响到我国金融系统的方方面面 ,因而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经济效应 ,并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 ,本文将对这些已经和即将产生的效应与冲击一一加以剖析。一、金融实名制的定义首先 ,有必要对“金融实名制”的概念加以准确的界定。所谓“金融实名制”,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金融机构开设账户时 ,要填写清楚本人的真…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从金融抑制理论的视角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理论 ,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抑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金融抑制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建国到现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金融业一直处于抑制状态,只不过引起抑制的因素不同,抑制的为式和程度不同而已。传统体制下严重的金融抑制在改革过程中有所松动,但在治理整顿时期又重新加重了。金融抑制窒息了金融自身的活力,也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金融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解除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文章在分析中国金融抑制的历史、现状之后,提出了金融“分层次同步深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情况更突出,消除金融抑制对"三农"的影响是农村金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金融抑制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及表现,提出消除农村金融抑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融抑制的存在是目前我国资源配置效率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根源。基于所有制歧视的金融抑制视角,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金融抑制对区域创新及其溢出效应的影响;并从金融抑制下企业行为偏移等方面对其中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当下中国创新效率问题提供一个可能的政治经济学解释。结果发现,信贷摩擦对地区创新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影响有所差异,这是由于不同专利创新类型的技术特性和投入收益差别造成的;信贷摩擦对地区创新的消极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别体现在金融抑制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负面作用上。金融抑制对地区创新的影响是一个地区之间互相不断破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数字金融打破“资源诅咒”效应,提升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水平,将“生态高地”转变为“经济高地”,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两山”转化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水平。从分项指标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对“金山银山”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其对“绿水青山”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一体化程度更深、人力资本水平更高和资源禀赋更好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两山”转化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两山”转化水平。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融约束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温和的抑制手段为金融部门创造租金收益以提供一定的激励,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的金融发展从不同方面都体现出金融约束特征。在目前农村金融领域被边缘化,商业性金融大步撤出农村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应该供给有正式约束力的权威制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于农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重点讨论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复杂作用关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成果共享提供支撑,具有共同富裕效应;并且数字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长期性与时间累积性,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2)数字金融更多惠及传统金融发展不足的地区,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的覆盖缺口,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3)数字金融缓解了区域金融中心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其共同富裕效应在传统金融分布不均的地区更加显著。(4)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相辅相成,两者共同发力相互强化金融体系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结论启示,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的“超越性”强于“依赖性”,二者良性互动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