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中国龙与印度虎: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永忠 《经济导刊》2005,(10):12-12
中印两国经济在今后几十年将出现强劲的增长,但是,如果社会、政治和环境方面的挑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中印两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可能被证明是一把双刃剑。中印两国为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妥善面对的五大难题:.较慢的经济增长可能会阻止中印两国实现普遍的预测,即它们将成为超级大国。例如,高盛公司预测,到本世纪过半时,印度将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万亿美元。它这样预测的假设是,平均年增长率为8.5%。但是,如果印度的增长率不到6%,它20年来t它的平均数会如何呢?世界银行前印度经济专家斯蒂芬·霍维斯说,如果是这…  相似文献   

2.
作为“金砖四国”中的成员,中印两国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比较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后两国的股市波动性特征,对中国股市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借鉴意义。文章利用ARCH族模型对上证综合指数和印度孟买30指数日收盘价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比较解析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印两国的股市波动性特质,分析表明可变性和波动集簇性是两国收益率波动均呈现出的明显特质,而且印度比中国有更强的显示度;此外,中印两国股市收益正的风险溢价表现不显著;杠杆效应在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和印度孟买30指数收益率中均有体现,而且杠杆效应在印度股市的影响要高于中国股市。这对于确保中国股票和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强劲发展具有显著的理论说服力及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印度的经济起飞,给中国以启示.尽管近年来中国的FDI不断增长.但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增长的微观经济基础却出现了恶化。反观印度.微观经济竞争力则在默默无闻地稳步提高。1998年时,中国的BCI排名比印度领先两位;而到了2004年,中国却比印度落后了17位。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中印两国的对比中,双方的宏观经济指标和微观经济指标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是亚太地区相邻的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合作潜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经贸关系稳步快速增长,成为中印关系发展道路上的新亮点。通过对90年代以来中印经贸关系发展原因探析及其前景预测,从侧面把握中印关系发展走向,对国家对印外交经贸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收入:“金字塔”与“枣核” 因公在印度常驻的中国人,和近年访问过中国的印度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年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这一点上看,中印间经济实力的距离已经拉大,硬数字说明了中印之间的这种距离。据联合国6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331美元增长到444美元,但也只是中国的一半多一点。从两国首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印商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印两国都是历史悠久、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自古以来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贸易发展迅速,同时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TB指数、RCA指数和IIT指数对现阶段中印贸易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中国在与印度的商品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通过贸易结合度可以看出两国的商品贸易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对我国对外商品贸易地域结构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印软件产业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基总理今年1月访问印度期间,非常关注中印信息技术(IT)产业的合作。这给中印IT行业人士以巨大鼓舞,极大推动了中印IT产业的合作。如何进一步认识中印软件产业,怎样看待中印软件产业合作,笔者结合两年多来对中印软件产业发展的跟踪与分析,提出以下见解。印软件产业发展简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社会的部分人士就认识到印度在发展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人才优势。这种认识促使印度政府在1986年出台了第一个“软件发展政策”,在税收、进口关税等方面,对软件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促进了印度软件产业快速起步。进入20世纪9…  相似文献   

8.
叶敏 《经济与管理》2011,25(11):10-13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中国和印度对外贸易上的表现,结果发现:两个国家近年来都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但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印度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且保持不变;两个国家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内贸易,中国比印度出口更多复杂和精细的产品。中印两国贸易模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早注意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发展加工贸易,印度对于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出台较晚。  相似文献   

9.
中印发展战略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至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印两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还大致处在同一条线上。中印两国综合国力真正拉开差距是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过去25年来,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用购买力计算,中国人现在比印度人富有70%以上,无论比较人均寿命、识字率还是生活条件等,印度都远远落在中国后面。具体数据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与印度之间充满利益冲突和猜疑,边境问题悬而未决,中印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还不够完善,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发现中印之间的关系常常会陷入“囚徒困境”,为了破解此困境,使中印关系从乱象走向有序,需要中印之间增强互信合作,构建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共同打击国际恐怖组织,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正和博弈”.  相似文献   

11.
张杨子 《时代经贸》2009,(9):62-63,6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特别是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之后,中印贸易关系得到了较快发展。双边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2.64亿美元到2008年的517.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也成为我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本文从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和阻碍因素出发,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印贸易关系良性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逐渐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中印发展模式表明,发展是共性与个性及多样性的统一。发展规模庞大的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与世界关系密切,且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不断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使用19个亚洲国家、1960-2010年的面板数据,比较了印度和中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及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预测了中印两国人口发展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样本期内,中国人口转变因素解释了人均GDP增长的35.3%,而印度为29.1%,态势上,印度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平稳上升;而中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高点之后开始下降;未来发展趋势上,中国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红利会在本世纪30年代变为负数;而印度在2050年前一直维持较大的正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在人口、资源、国土面积、经济发展起点和水平、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的可比性,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和印度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经济上的杰出表现,两国的变化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对它们的比较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印两国经济比较研究的文献已经相当丰富。就近五年的研究文献而言,按照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潜力的看法不同,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印度发展潜力要优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不远的未来将赶上并超过中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增长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增长模式之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张艳华 《经济师》2007,(7):91-92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快速发展的两个经济体,都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两者在拥有很多共性的同时又具有很大的贸易互补性。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印两国自建交以来的贸易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印经贸合作的互补领域,以及在未来经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印1990-2013年与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技术创新政策,利用Rothwell和Zegveld(1981)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分类,比较了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政策工具在供给导向、环境导向和需求导向下的异同。结果发现,在供给导向下,两国使用政策工具比例相当,且信息工具是两国最常用的供给工具;在环境导向下,中国使用的工具比例高于印度,但印度更倾向于通过法律规制工具突出政策的延续性和权威性;需求导向下,印度使用的工具比例高于中国,表明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比中国更成熟。最后,提出了统筹设计供给导向型政策工具、合理布局环境导向型政策工具、大力推进需求导向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主动构建信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曾同为农业世界的中心国家,在近代均经历了经济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又均在20世纪末进行了经济改革,因此对中印两国的比较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两国利用外资格局具有明显的差异。FDI在中国更多流向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FDI: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5年12月,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最新的年度全球投资者信心调查显示:中国是对外国直接投资(FDI)最具吸引力的国家,印度在该排名榜上列第二位.而在200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对FDI最具吸引力国家的时候,印度才排在第十五位.近年来,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两国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FDI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两国利用FDI的特点不尽相同,也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本文主要针对中印两国FDI流入量、利用FDI的政策、结构以及吸收FDI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期望通过研究借鉴印度利用FDI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引进FDI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