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论管理人持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激励问题构成了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由于契约双方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代理问题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管理人持股设计了一种激励机制来解决代理问题。大量事实证明了其有效性。在目前我国进行的管理人持股探索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了国企管理人持股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弱相关  相似文献   

2.
控股股东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否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会计报告。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高级管理人员来自非控股股东的公司。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占据的席位比例均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确实具有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行为。此外,本文还发现,聘请了独立董事和发行了外资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显著地低于没有聘请独立董事和发行外资股的公司。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一项长期激励机制,将企业经营者、股东利益、公司的长远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促使公司经营者在谋求公司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内外的实践表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委托代理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股权激励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配套法规政策是股权激励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进行了描述,包括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制度上的发展和股权激励的模式及其特点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尚未完善,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洋  凌健 《时代经贸》2008,6(11):50-51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和股东由于目标函数不同而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重要前提,控制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使这个问题成为现实,委托人无论是了解代理人的信息,还是监督、控制代理人的行为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国内外理论界普遍认为,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尤其是股权激励机制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主要是解决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也就是公司股东与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协调企业相关利益人员包括股东、贷款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经济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它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即控制权的分配和行使;对企业、董事会、经理人员、职工的监督和评价及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实施。公司治理实质就是如何以最小代理成本激励代理人和防止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风险投资企业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代理问题,如何解决代理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成本,成了风  相似文献   

6.
王月欣 《现代财经》2000,20(11):40-43
上市公司以是当今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并购中股东面临着巨大风险,包括并购中股东与经营者利益一致时的风险和不一致时的代理风险,上市公司内部小股东所面临的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的风险。防范这些风险要内外监督的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赠送经理股票期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慎重对待跨行业并购,避免非理性并购。注重并购后的融合工作,增强《公司法》中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有关法规的可操作性等。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并强调了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股权代理关系在市场实践中的重要性已远大于公司股东与经营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来源,本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研究的结果是控制股东为获得控制收益而进行的控制活动所造成的公司股权价值的损失是代理成本的来源,模型的实践意义在于:完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股本的全部流通,是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大多套用的是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模式,对于这种特殊任命制下的公司管理人员,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能否达到预期激励效果,提升公司经营业绩日益受到公司股东与政策制定者的质疑与关注。文章以215家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3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5家国有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实施前后其平均业绩排名变化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上市公司平均排名上升了23%,具有较好的正向激励效果。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对激励方案实施前后公司代理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代理成本没有显著降低,激励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天舒 《经济师》2007,(1):102-103
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模式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常采用金字塔控股的形式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公司平均的代理层级为2,最短的代理链只有1级,而最长的达到7级。同时,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公司的代理链显著长于国有控股公司;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的代理链逐渐地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大股东掠夺在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传导作用。在理论上我们明确了小股东、大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并将掠夺概念化为小股东补偿大股东的代理功能而支付给大股东的租,建立了所有权高度集中体制下公司治理的外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框架。通过以关联交易作为对大股东掠夺的直接测量,本文用事件研究法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负价值效应,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能力、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对上市公司董事的股权激励以及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发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与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对大股东掠夺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上市公司审计的关系人中,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接受股东的委托经营管理公司,注册会计师接受股东的委托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即公司管理当局、注册会计师与股东之间都是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委托代理双方效用函数不一致以及委托人难以对代理人实施有效监督与约束,容易导致受托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样,公司管理当局就有舞弊的动机,注册会计师就有舞弊的倾向,导致近年来中国屡屡发生审计舞弊案件。  相似文献   

12.
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总被引:562,自引:8,他引:562  
我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来考察公司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货币收入偏低 ,报酬结构不合理 ,形式单一 ,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此外 ,“零报酬”现象严重 ,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水平偏低 ,“零持股”现象比较普遍。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它仅仅是一种福利制度安排。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数量与公司经营绩效也并不存在“区间效应” ,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水平与企业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其所持股份存在负相关关系 ,并受所处行业景气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长期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越来越关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问题。许多学者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对于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防止高层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提高经理人员的积极性,防止人才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尤其是一些非上市民营企业的长期激励机制问题还涉及不多。由于民营企业在所有权、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与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差异,上市公司采用的长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经典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转型期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对双重代理成本的制衡机制.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债务对代理成本Ⅰ(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的约束作用不明显,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大量的债务甚至为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提供了现金流支持.债务治理机制对于代理成本Ⅱ(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具有正反两面的作用.文章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治理绩效依赖于公司的性质及其他治理变量,需要具体细分其机制和渠道.同时,从动态演进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机制的确也在不断优化,对企业价值逐步能够起到正向作用.这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代理冲突和外部融资约束同时制约着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本文研究代理冲突与外部融资约束相互制衡时,公司治理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迫于股东的压力而倾向于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当上市公司同时面临代理问题和外部融资约束时,公司治理较好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  相似文献   

16.
公司股利政策代理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代理理论引入企业股利政策研究的视野,有效地弥补了MM理论假设下传统股利理论的不足。西方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是沿着受股利政策影响最大的三大利益相关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而展开的。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东-经营者、控股股东-中小股东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由此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式股利之谜"。同时,文章在梳理中西方股利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未来代理理论视角的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机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杨亮 《中国经济评论》2006,6(2):51-55,64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其有效运行可以将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真正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实现低成本的“工效挂钩”,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现状,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实际,就股改前后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进行分析,揭示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代理理论,现金股利是反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发行可转债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减轻赎回压力,有动机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以吸引可转债持有者转股。文章以此为研究假设,以我国2001年~2006年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为样本,对可转换债券降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代理成本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可转换债券融资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率显著正相关,通过可转债融资可以降低现有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9.
于树静 《时代经贸》2006,4(7):56-57,62
管理层持股是一种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目的是为了减轻代理问题降低成本,协调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关系,达到股东利益最大化。本文是对已证实的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关系进行再次证明。  相似文献   

20.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成波 《经济师》2006,(3):60-62
股权结构如何将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决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股东持有的股权份额不同,会影响股东参与公司事务的激励和能力,因而对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和公司价值都会有影响。文章介绍了国内外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英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研究了英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最后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