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是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及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2022年度中国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省份经济主体债券发行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发行票面利率和发行利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区分度明显不够,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方政府债券本身违约率检验、地方政府及其债券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评级理念未与时俱进等。本文最后就中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市政债券制度和日本地方公债制度是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债券制度,前者代表着分权制国家的地方债券制度,后者代表了中央集权国家过渡性的地方债券制度。比较而言,市政债券模式的制度安排具有特殊的优势,但地方债券概念尤其是地方公债和地方公企业债的概念界定更加科学。从行政体制改革和债券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可借鉴地方债券的概念和市政债券的机制,发展地方政府及代理机构债券融资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市政债券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政债券是缓解地方政府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改善地方财政状况、推进一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虽然我国已经存在大量"准市政债券",但由于现行法律的约束,市政债券仍未能正式发行,这不但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投资计划实现,而且造成了较大的隐性风险.当前我国应尽快推出市政债券,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清查地方政府债务的基础上出台地方财政风险预警和危机化解机制,贯彻市政债券试点审批制,严格控制发债规模,合理设计债券品种,健全完善市场体制和相关保障促进机制,不断推动市政债券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洪溥 《经济论坛》2003,(14):11-13
市政债券是地方债券的一种,是一个与中央政府债券(国债)相对应的债券。它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短缺程度,针对地方基础建设的需求,由地方政府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债务凭证。经验上看,债券的发行、募集资金的使用、本金和利息的兑付,整个流程的顺利操作也显示着地方行政主体的运作水平和城市治理的层次。一、国外当前市政债券发展的状况:以美国为例当前世界上,美国的市政债券发行规模最大、运作也最为规范。在那里,不仅地方政府,它的代理机构或者授权机构也可以发行这类债券,目前,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主体…  相似文献   

5.
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债券市场,大致包括国债市场、市政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等3个子市场。在我国,除国债市场近年获得长足发展外,企业债券市场因为信用问题基本上徘徊不前,而包括收入债券在内的市政债券市场在我国则一直是一块空白。市政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成为鼎之一足,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应借鉴发达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以收入债券为突破口,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市场。一、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展的启示尽管市政债券在我国还属一块空白,但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已经是极为成熟的金融工具。美国公共…  相似文献   

6.
从发行者和投资者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金融市场产品需求情况、承销商的选择等是政府债券发行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和债务情况、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是市场投资者面临的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债券市场,大致包括国债市场、市政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等3个子市场。在我国,除国债市场近年获得长足发展外,企业债券市场因为信用问题基本上徘徊不前,而包括收入债券在内的市政债券市场在我国则一直是一块空白。市政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成为鼎之一足,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应借鉴发达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以收入债券为突破口,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8.
牛萌 《当代经济》2018,(6):39-41,43
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改善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运作效率.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信用评级业面临的市场和制度环境都很不完善.尤其2014年出现了首例违约债券后,违约事件的频发给市场造成极度恐慌,加速了信用评级业弊端的暴露,因此更加要求我们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解决财政分权下体制性矛盾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融资经验,发行市政债券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市场化的路径选择。第一,完善市政债券风险管理体制。2010年以来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英国债务危机、爱尔兰债务危机、日本债务危机充分说明,合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有限的融资途径以及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借鉴美国市政债券经验,分析了我国发展市政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发展市政债券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6.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