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借用PREE复合系统,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个方面构建了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选用2007-2011年面板数据,对中部六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综合能力进行测度,表明湖北、安徽等省具有较强综合承接能力,并划分中部地区发展动态类型,分析其变化特征。深入分要素能力得分,结果表明,河南、湖南等省具有较强人口优势,山西、河南等省具有较强资源优势,湖北、江西等省具有较强环境优势,湖北、湖南等省具有较强经济优势,结合经济分要素得分,提出沿海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建议,并提出相应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中部六省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并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对应分析法剖析竞争力差异的根源。结果表明:(1)湖南、湖北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具有优势,江西、河南、山西、安徽四地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处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下;(2)基础竞争力对应分析表明,差异根源主要在于文化产业基建投资额和人均文化事业费,需要结合自身地区特征加强产业发展支撑;(3)显性竞争力差异对应分析显示,提升的关键是各省区需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特色,做长产业链条,调整行业结构,实现产业发展的提档;(4)潜在竞争力差异对应分析表明,各省在产业创新、产业成长与产业需求都有自身的相对优劣势,但不可忽视的是需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进而培育新兴文化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3.
文章构建了包含投入能力、产出能力、转化能力、基础能力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六省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省域特征。湖北和安徽两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河南和湖南两省次之,江西和山西两省相对滞后,影响各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各具特色。应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促使中部各省高技术产业根据自身特点特色发展、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4.
以中部地区为例,探讨了该区域内高校技术转移的现状,构建了科学的高校技术转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整体水平较低,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其中,安徽综合实力最强,排名第一,湖北科研产出因子得分较低,排名第二,湖南科研投入因子得分较低,排名第三,河南、江西、山西分列后三位.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造成了很大压力,促使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为样本,利用产业聚集指数对东部沿海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湖北产业承接的优势行业了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了湖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产业承接过程中,湖北应强化区域特色,实行差异化竞争和产业错位发展,切实提高产业承接绩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承接产业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何科学选择承接产业是中部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总结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区域聚集指数分析得出东部5省1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中部各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最后根据各省产业资源特征和承接条件,确定出中部各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中部各省加快发展,特别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繁重,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以安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五七 《技术经济》2010,29(8):33-37
在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沿海的传统产业出现了向中部加速迁移的趋势,安徽正面临着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相对产业梯度模型,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六省市为样本,对安徽承接沿海转移的目标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安徽在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显示了明显的承接优势。安徽要增强对产业转移的科技支撑,促进制度创新,改善产业承接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区域产业承接绩效。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地处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以其明显的区位优势迎来了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承接来自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也相应地成为发展河南经济社会的重要生长点.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区位优势是决定各地区间发展差异最主要的先天因素之一.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激烈竞争中,相较中部其它省份,河南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世界第四次产业转移为中国中部地区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以湖南郴州为案例,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旅游资源价值与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慧敏 《技术经济》2009,28(10):98-101
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模糊分析、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的基本思想,建立了多因子、分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构建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分别对安徽的旅游资源价值与旅游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用贡献率这一指标来研究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上市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旺盛 《技术经济》2009,28(3):96-100
本文运用动态分析方法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安徽省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在全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竞争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企业中的竞争能力偏弱。因此,安徽省上市公司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尽快进行企业变革和创新,以提升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ESDA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夏永久  朱喜钢  储金龙 《经济地理》2011,(9):1427-1431,1438
采用2003—2008年安徽省61个县(县级市)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数据,运用ESDA方法,揭示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全局和局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类似的县域在空间上趋于集中,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特征,并具有进一步加剧态势;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局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转变,发达县域由原先集中式分布于皖江以南逐步转向皖北、皖中和皖南,空间形态趋于分散,欠发达县域则由分散转向集中,在皖南山区形成大面积"块状"格局;县域综合竞争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受到经济因素和行政因素的较大影响,边缘化特征以及"俱乐部趋同"现象在县域综合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变中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4.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现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于安徽在中部崛起具有战略意义。为了促进安徽省制造业和物流业更好地联动发展,文章认为,除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支持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外,还应该实施营造有利于两业联动发展的政策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区域工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志明 《技术经济》2008,27(12):81-86
将多指标区位商计算和工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相结合,运用统计数据,对我国安徽省的工业集群现状及工业集群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的工业经济存在4种类型,即集聚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的竞争劣势产业、非集聚的竞争优势产业和非集聚的竞争劣势产业。据此,可确定安徽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省级区域工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差异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省级区域工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西部12省份工业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规模、生产绩效、生产技术创新和可持续性是影响省级区域工业综合竞争力的三个主因子;省级区域工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参差不齐,差距依然较大;大部分省级区域在三个主因子方面的工业竞争力存在自身的不均衡。最后,提出着力实现产业规模化生产、努力提高生产绩效、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和生产可持续性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岩   《技术经济》2010,29(12):36-40
本文基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的现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选择显示性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这3个指标,利用出口数据评价方法,对我国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对我国整体产业及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原材料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而出口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很强;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还较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元模型的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菊春  贾自武 《技术经济》2009,28(1):113-117
根据可拓学的思想方法,从硬力系统、软力系统以及未来发展三个层面考虑,提出了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物元模型的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评价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综合水平,明确其在整个物业管理行业中的竞争力等级,并能反映在竞争中物业管理企业各项指标的优、劣势,且模型计算简单、易用计算机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了合肥市旅游饭店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合肥市旅游饭店业在整个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与经济贡献、成本与费用三大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合肥市旅游饭店09年经营数据加以分析,从而对合肥市旅游饭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对旅游饭店竞争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Evalu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has been a hot issue of tourism geography and regional economics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introduces system theory and Professor Porter's National Diamond Model into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which includes four decisive factors, namely production factor, market, industry and sup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by comprehensive us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thods lik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appraised value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dynamic demonstration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ovinces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2001 to 2005.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ir tourism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has distinct differences.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Sichuan and Yunnan are better, Chongqing and Guangxi are in the middle, and Guizhou and Tibet are weak.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veness ranks in 2001-2005,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factor, industry and support competitiveness changed a little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changed a lot. This competitive pattern has been made mostly because natural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e provinces are very different and are difficult to be changed in a short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