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承包土地的权利正在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农民的承包权利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农民的承包权利却极度膨胀。我们在看到土地承包权利被侵蚀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承包权利在少部分农民中膨胀的现象。如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权利和义务是目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承包土地权利膨胀的表现、再阐述了土地承包权利膨胀的危害和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土地权利和义务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与妇女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最为关切的经济权利。特别对于广大农村妇女,土地更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我国部分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视、侵害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问题。本文对农村妇女土地权利受到侵害的主要类型、原因以及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农民失地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民失去土地本身,其本质内容则是农民丧失多种土地附属权利。本文借助充足的数据和实例,对农民丧失土地占有使用权、承包权、收益权、经营决策权、知情参与权等附属权利作了专门剖析。  相似文献   

4.
现行土地制度与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由农民负担引发的矛盾也日益转向与土地问题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存在诸多缺陷,文章分析了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完善现行土地制度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机制;强化农民对宅基地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无地农民是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产物,他们失去了通过承包经营土地获得收益和享受国家给予农业补贴的权利,不仅丧失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后续发展更是困难重重。无地农民问题不能靠重新调整土地和简单地给予无地农民一定补贴来解决,而应本着发展的理念,给予无地农民发展基本保障,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促进无地农民发展资本的形成,提升无地农民发展的竞争能力,通过其自身劳动力和家庭剩余的资本化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安全保障,在失去土地后,农民不但失去了心中的“神”,生活安全也受到威胁。资本下乡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但未必能够实现农村与农民收入的现代化。“以权抗争”的出现,表明农民的对土地权利有着清晰的认识,以及土地对他们的重要性。在这起上访事件中,农民不但借助新的博弈方式,也形成新的聚合因素,那就是土地权利。城乡分化加剧,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资本下乡能否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还是个未知数。但现行土地制度如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却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地财产权既是农民获得土地收益的保障,也是农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解决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问题,不仅需要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做实所有权主体,还需要用现代物权思想构建以"用益物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和治理机制来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与所有权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时也接受政府的土地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8.
可以考虑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家垄断不等于政府垄断,国家可以委托有关公司代为行使土地所有权,并服从政府管理)。这里,要重点解决好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在城市规划区外(或者叫做纯农区)也有很多集体建设用地,应允许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可以出让,可以出租,可以入股。不管是国有土地还是集体土地,都由政府按统一的办法管理。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的财产,应该允许农民凭借这个财产权参与分配。放开规划区外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就会自然形成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价格,参照这个价格给被征地农民以补偿,比较合理。土地换社保只能解决一代人的最低社保问题,不能保障农民的就业和后代的生计。留地,既可解决农民就业,获取劳动收入,又可使农民凭借土地权利,获取财产性收入;既可解决被征地那一代农民的问题,又可解决他们的子孙后代的问题,使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俗话说,人勤观念新,土地也生金。  相似文献   

10.
浅议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家对三农问题重点关注之后,"新农村"建设就成为舆论热点.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建设资金的来源,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农民的权利,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土地管理体制,生态聚落的保护等都急待解决.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与主流观点稍许不同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国家对三农问题重点关注之后,“新农村”建设就成为舆论热点。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建设资金的来源,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农民的权利,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土地管理体制,生态聚落的保护等都急待鳃决。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与主流观点稍许不同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制度朝私有化发展还是强化公有制存在学术上的争议,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土地制度应当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但贺雪峰教授通过实践调研证实扩张农民的土地权利并不能够使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反而会阻碍农村的发展.通过《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贺教授剖析了立足于中国国情之中的土地制度现状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与长期性,并指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初期,为了满足农民的温饱诉求,党和政府逐渐认同了农民推出的“大包干”做法;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为了满足农民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的诉求,党和政府赋予农民自主流转其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权利;现在,为了满足农民享有土地财产权益的诉求,党和政府应赋予农民土地股份的权利,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按份共有的改革目标落到实处。股权是集体经济的基础。改革初期以含义模糊的承包权替代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是为了达成改革共识;现在以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替代含义模糊的土地承包权,是改革深化和认识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问题与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圣远 《经济地理》2007,27(6):910-912
农民失去土地不只意味着危及农民的个人生活水平,还会演化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现有建议和措施都是短期应急性的,根本性的出路在于界定“公共利益“的概念,彻底破除土地问题的一些僵化认识,理顺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建立市场导向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赋予农民平等获取土地收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压抑与抗争:一个关于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十分现实的农村土地发展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作者分析指出,土地发展权是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物权,是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变更现有用途而获利的权利.本文认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从法律和事实上是受到压抑的,从而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损失,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就会对此作出反应,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作者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农民的抗争作了结论性的评价,并就制定有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正努力从温饱走向富裕,但现有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流转效率过低和浪费严重现象使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为解决此问题,文章首先拓展了制度变迁与产权理论,并运用拓展的理论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完善的目标、途径及评价标准,提出完善土地制度的具体措施:给予农民永续承包权,提高被征地农民权利与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7.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正努力从温饱走向富裕,但现有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流转效率过低和浪费严重现象使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为解决此问题,文章首先拓展了制度变迁与产权理论,并运用拓展的理论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完善的目标、途径及评价标准,提出完善土地制度的具体措施:给予农民永续承包权,提高被征地农民权利与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华 《发展研究》2010,(12):105-107
本文厘清征地与失地农民社保、土地权利与农民变市民等关系,认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要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关键在于:征地补偿应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制度,建立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权利的实现机制,保障农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明确农民对整理节约出的农村建设用地享有收益权,建立健全农村拆迁法规,遏制"拆房占地"活动蔓延。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问题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农民土地使用权受限、收益权受损和处分权受控,原因是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经营权定限和流转制度残缺等制度缺陷。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构建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以确权扩能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排除村委会处分集体土地的权力、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和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行为,必将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闫月岭 《经济师》2008,(3):223-224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必须明确允许土地产权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流转给予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既包括经济关系,也包括法权关系。但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在征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应一并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纸上所设的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和租赁经营权等他项权利。否则,农地产权的结构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改革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将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