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国家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型智库在国家战略决策咨询,以及政府等主体决策咨询层面的作用愈发重要。作为面向科技前沿领域与科技产业政策研究的新型智库,科技创新智库的价值意义日益凸显。基于对现实情境的回应,有必要对科技创新智库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因此,从概念、构建及治理3个维度对科技创新智库进行理论层面的剖析:首先,从概念层面给予科技创新智库较为清晰的界定;其次,从构建机理及特征等层面进行剖析,提出科技创新智库的结构构建机制与制度构建机制;最后,从治理机理及特征等层面进行分析,提出科技创新智库正式治理机制、非正式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区域治理理论认为,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等治理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可以平等协商公共事务,其本质是制度创新。然而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较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原因是区域治理理念滞后和治理体制机制缺陷。今后我国区域治理要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构建有效的制度安排,设计有效运行机制,重点在行政管理、政策体系、法律法规、考核评估上进行制度创新,在公共协商、社会参与、利益补偿、信息传递、监督约束上进行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数字社会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数字社会建设中科技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回应法治”的要求下,通过归纳推理分析发现:数字社会建设中科技治理体系构建应从监管、主体、权利、权能4个方面提出完善进路。具体来看:在监管层面,应加强法律监管与社会监管共同作用;在主体层面,应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促使社会主体和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科技治理;在权利层面,应加强数字科技研发中个人数据权利保障,明确个人数据权利属性;在权能层面,应明晰政府部门、科研专家、社会公众等主体权责关系,明确各治理主体之间的行为权限边界。  相似文献   

4.
加快数字化发展与建设智能化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已有研究探讨了数字治理平台促进政社合作生产的现象与过程,但鲜有文献讨论数字治理平台如何提升政社共治有效性.从数字治理平台的功能维度出发,文章构建了数字治理平台打通政府与社会"双循环"的三大机制:参与机制、中介机制与动员机制.基于对浙江省数字治理平台的考察发现:数字治理平台的参与机制为政社共治提供了多元治理主体,中介机制为政社共治提供了互动规则和制度基础,动员机制为政社共治提供了目标共享、资源整合等动力基础.最后,文章探讨了数字治理平台在政社共治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兴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问题,防范和化解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内容,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研究,以高效治理范式促进新兴技术良性发展和科技创新事业向善而行。通过阐释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剖析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具体样态、生成缘由和管理问题,运用协同治理范式,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过程和治理范围出发,提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协同治理实施路径,为有效应对科技创新领域伦理风险问题,着力提高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效能,大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地区相继成立区域孵化器协会,使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由原来“地方政府—孵化器”二级治理模式发展为“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多中心治理模式。从网络结构和网络治理两方面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系统框架,指出网络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①多中心治理使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结构表现出网络结点分层、治理结构分层和网络平台化运作等特征,从宏观层面出发应建立信任机制、合作机制、联合制裁机制和声誉机制,从微观层面出发应建立学习创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决策协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②促进网络主体间建立更多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各类网络主体间互动,增强网络主体间协同创新效应,是提升网络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投资,科技投入也日益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本文对美、日、德、韩等国家的科技投入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归纳出国外科技投入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向战略化、注重成果转化、有完善的立法保障以及政策支持等特点.随后,文章结合近十年来的相关数据,从概况、研发投入总量、人力投入、经费来源以及经费支出等角度对我国科技投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国外科技投入情况的对比发现,我国目前科技投入机制在战略、科技投入强度、科技投入渠道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后,文章对我国科技投入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合理建议,为我国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而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影响共同富裕的实现进度。因此,厘清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动机与价值创造机制,对于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选取甘肃省一家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的案例实践,在分析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探究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的动机。研究结果表明:(1)扶贫政策能够给民营企业带来一定的便利,然而,随着扶贫政策实施的深入,如何建立具有长效、包容的机制才是真正解决“返贫困”问题的关键。(2)尤其是处于发展期的本土民营企业,对于参与贫困治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敏感。我国应最大程度的开发所处贫困地区的潜在资源,形成企业与地区贫困治理的共赢机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宏观管理着眼于研发链条的科研管理,如何走向围绕创新链条的多部门、多主体、跨领域的创新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治理实践进行分析和概括,并结合中国实际,从创新治理角度提出我国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政府治理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政府在实践中采取的普遍做法与创新举措,进而为我国运用大数据推动治理创新提供参考。我国具有大数据发展的“先天优势”,政府领域大数据应用正在起步,数据共享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需深入挖潜。目前,我国政府数据治理体系尚待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政府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仍需提升。如何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推动治理创新是一个重大且紧迫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建立安全可控的国家大数据治理体系,完善科技支撑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政府大数据应用能力,将技术进步带来的动能转化为治理创新效能,构筑大数据时代国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推进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实施协同治理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聚焦三地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情况,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方法,对2014—2019年京津冀国家级科技园区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进行度量。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9年京津冀三地国家科技园区的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创新关系仍不稳定。因此,应破除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与利益共享机制,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相似文献   

12.
科技项目是科技资源配置的最小单位,决定了科技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由于科技项目中可能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致使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学术自尊、信息披露、制度执行、内部监督、科技评价和结题验收在理论上对科技项目机会主义行为治理存在促进效应,但这些要素的促进功能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我国科研人员样本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科技项目机会主义行为治理的微观机理,指出科技项目资源配置的优化方向,从科技管理微观层面提出机会主义行为治理策略,以提升我国科技项目研发效率,优化我国科技资源整体配置。  相似文献   

13.
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复杂的国际局势、严苛的技术限制以及当代科技面临的颠覆性发展趋势已引发一系列关涉科技安全的重大问题,给我国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从风险评估与安全预警视角出发,依循“变量识别—数据评估—安全预警—预案调用”的预警思路,运用专家访谈、扎根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安全风险评估框架,并提出科技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构建逻辑。其中,科技安全风险评估框架主要包括要素性、自反性、自主性、保障性风险4类关键指标;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在风险评估框架基础上,主要包含警情评估、警情报告、管理决策、应急预案4个子系统。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我国科技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治理及保障科技安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伴随城市群发展,各区域以核心城市为中心,不断联合周边城市共同承担区域科技创新风险,从而实现科技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几何推导对城市群科技脆弱性波动规律进行分析,运用VHSD—EM法计算城市群及群内城市科技脆弱性,同时,利用ArcGIS10.2进行空间趋势面分析以及分级后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进而对城市群科技风险联合防控需求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运用Matlab进行波浪收敛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科技脆弱性呈波浪性收敛特征并存在联合防控门槛限制,同时,各城市群科技脆弱性收敛曲线相似性较大、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治理目标为导向的结果有效作为评价重点,依照科学社会学中的科学二分法理论,结合典型文献构建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检验与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科技社团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正向显著影响组织社会影响力与满意度水平;第二,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总体治理有效性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科技传播能力较强,但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偏弱,且学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其中,医科类较好,交叉学科则表现欠佳;第三,我国科技社团治理改革内在驱动力不足,政策效用与行政干预现象较明显。事实上,行政干预力量最弱的科技社团,其治理有效性水平反而最高。当前,治理转型的突破口集中在挂靠到事业单位的科技社团。  相似文献   

16.
以治理目标为导向的结果有效作为评价重点,依照科学社会学中的科学二分法理论,结合典型文献构建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检验与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科技社团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正向显著影响组织社会影响力与满意度水平;第二,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总体治理有效性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科技传播能力较强,但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偏弱,且学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其中,医科类较好,交叉学科则表现欠佳;第三,我国科技社团治理改革内在驱动力不足,政策效用与行政干预现象较明显。事实上,行政干预力量最弱的科技社团,其治理有效性水平反而最高。当前,治理转型的突破口集中在挂靠到事业单位的科技社团。  相似文献   

17.
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是该领域科技活动的重要保障。以2007—2020年期间212份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央科技政策文件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共词和聚类方法,分析不同时期适应性科技政策主题聚焦点演进和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技术研发”“技术成果应用推广”“资金保障”“监测应急能力发展规划”“水利科技发展支持”等主题发生了明显的政策逻辑变迁。整体来看,适应性科技政策呈现密切结合国家气候适应战略演进而深化发展的特点,未来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应进一步引导适应技术科研方向,助力气候适应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财政、信息等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政策研究是科技智库的核心职责之一,科技创新政策监测是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手段,但目前针对科技创新政策监测体系的系统研究却不多。针对科技创新政策研究需求,创新性地以科技创新政策监测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科技创新政策监测对象的范畴、科技创新政策监测的主要方法、科技创新政策智能监测的系统功能、科技创新政策监测的产品设计,可为相关科技智库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研究提供一套具备操作性的研究模式,为后续科技创新政策监测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引,遵循要素-结构-功能的分析范式,从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发展的水平结构和外部性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就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对科技创新治理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逻辑推演。结合中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发展现状,对治理绩效低下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探讨,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强度结构是决定科技创新治理绩效的关键,而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整体治理能力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失衡是导致现行科技创新治理绩效低下的根源。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外溢效应在不同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加剧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结构性失衡,阻碍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整体性提升,抑制了科技创新治理绩效有效增长。因此,应加快转变治理理念,逐步构建以“创新链”为核心的现代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增强微观治理能力,构建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中观治理能力,实行科技创新管理机构垂直管理;优化治理环境,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环境和科技交易市场环境营造纳入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与现代科技创新治理理念相匹配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