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2011年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细分技术源和政府补贴的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内部RD、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均可提升创新绩效,其中技术改造的创新绩效正影响最大;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但国外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说明国外技术引进需与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结合才能提升创新绩效;政府补贴可刺激企业扩大内部RD和技术改造而提升创新绩效,但难以影响企业国内外技术引进的决策。因此,技术改造对提升创新绩效最有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的双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利用技术引进提升内资企业的市场绩效是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后发优势理论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矛盾,通过实证分析1995--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等数据,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存在着显著的双重效应,即内资企业技术引进费用与其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双重效应的产生原因,即内资企业受发达国家技术出口限制,导致其通过后发模仿来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技术引进创新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Lotka Volterra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模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5-2014年)》中技术引进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运用MAPE方法判别模型预测能力,基于模型参数和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关系,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稳定性理论分析技术引进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不存在稳定平衡点,国外技术引进抑制了国内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促进了国外技术引进。两者发展趋势表明,国外技术引进最终会替代国内技术购买,结论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创新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部技术还是发展内部技术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则为这一选择增加了难度。基于2003—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分地区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高技术产业企业是引进国外技术还是购买国内技术的问题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吸收对企业引进国内外技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改造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并且两个关键变量的交叉项和滞后项也显著,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企业自办机构研发对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影响亦显著,但方向不确定。上述结果表明,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及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是选择国外技术引进还是国内技术购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技术引进创新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Lotka Volterra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模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5-2014年)》中技术引进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运用MAPE方法判别模型预测能力,基于模型参数和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关系,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稳定性理论分析技术引进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不存在稳定的平衡点,国外技术引进抑制了国内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促进了国外技术引进。两者发展趋势表明,国外技术引进最终会替代国内技术购买,结论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创新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创新产出分为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以2011-2017年我国内地28省份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控制创新资金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创新资金使用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自主研发资金比例与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显著正相关,技术引进和技术购买资金比例对专利申请量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和技术购买资金比例与新产品销售收入显著正相关,技术改造资金比例与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负相关;自主研发资金比例在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单一门槛效应,当自主研发资金比例跨越门槛值后,其对专利申请量的促进作用减小,而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促进作用增大。该结论从创新要素结构视角拓展区域创新理论,对提升区域工业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型过程中,正确选择技术创新路径对创新转型至关重要。在考察高技术产业开展内、外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创新路径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2008-2014年高技术产业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和创新绩效的空间相关性及分布结构,并将地理空间因素纳入多种创新路径驱动创新绩效机理框架下进行比较分析,实证考察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与非研发投入所占比重远远小于内部知识源化,技术创新路径非均衡性发展特点显著;高技术产业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与创新绩效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与创新绩效一定程度上呈现为相似值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的分化态势,相邻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对创新绩效起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现阶段内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规模对创新绩效分别呈现微弱的正向和负向影响,没有充分发挥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9.
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型过程中,正确选择技术创新路径对创新转型至关重要。在考察高技术产业开展内、外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创新路径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2008-2014年高技术产业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和创新绩效的空间相关性及分布结构,并将地理空间因素纳入多种创新路径驱动创新绩效机理框架下进行比较分析,实证考察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与非研发投入所占比重远远小于内部知识源化,技术创新路径非均衡性发展特点显著;高技术产业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与创新绩效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与创新绩效一定程度上呈现为相似值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的分化态势,相邻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对创新绩效起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现阶段内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规模对创新绩效分别呈现微弱的正向和负向影响,没有充分发挥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得出一个创新绩效分析框架,该框架整合了4个主要的技术溢出途径,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公共研发、外商投资、技术引进和出口。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际数据,实证比较了技术溢出途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研发在内地和沿海地区的作用各异;FDI和技术引进尚未实现有效的技术转移;出口活动极大推动了技术创新。总体而言,高技术产业自身的研发努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共同奠定了创新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1998—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检验了进出口技术溢出、技术引进、国内R&D投入以及吸收能力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和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最大,进出口贸易对创新绩效影响最大,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提出了促进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本土技术转移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土技术转移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FDI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外溢效应;本土技术转移与国外技术引进存在互补效应,促进本土技术转移将有助于增强国外技术溢出效应。本土技术转移与FDI存在替代效应,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大陆29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主要动力。其中,R&D经费投入贡献大于R&D人员投入;R&D投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科研产出的影响强于新产品产出;非R&D投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有显著的直接调节作用;创新环境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大陆29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主要动力。其中,RD经费投入贡献大于RD人员投入;RD投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科研产出的影响强于新产品产出;非RD投入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有显著的直接调节作用;创新环境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研究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以2010-2017年创业板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模型,实证分析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风险投资介入显著促进专利申请量,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外观设计专利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考察不同背景和投资策略的风险投资对创新绩效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与单独投资相比,联合投资对专利总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加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私营风险投资和外资风险投资相比,国有风险投资具有更强的发明取向和更长的投资时间,能显著促进发明专利等创新绩效提升,而私营和外资风险投资对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市场的新产品需求是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的重要动力源之一。以市场新产品需求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拉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为基础,以1998-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13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比较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市场新产品需求对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的拉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新产品需求直接提高大型企业的发明专利数,且对R&D经费内部支出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国外市场新产品需求对大型企业发明专利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也能直接提高R&D经费的内部支出。研究结论可为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战略的定位及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科技金融是一种金融资源投入,近年来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衍生发展起来,对于高技术产业融资、发展及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然后采用有效发明专利数、高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R&D项目内部支出经费、政府财政投入、金融机构贷款数、创业风险投资数量这六大变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湖北省2003——2011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各个变量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研发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给出湖北省科技金融发展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SFA方法测算中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2年的研发效率和转化效率,发现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都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和市场化对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研发支出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两阶段创新效率都有正向影响,但政府研发支出的效果较小,知识产权保护在研发阶段效果明显;企业研发投入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转化效率有更大的正向作用,市场竞争有利于两阶段创新效率提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应该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政府建立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内部研发支出和外部知识溢出是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外支撑.本文基于扩展的吸收能力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地区专利数据,考察外部知识溢出和内部研发支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研发支出具有直接促进创新和增强吸收能力的双重效应,外部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受到其自身吸收能力的调节.外部知识溢出和内部研发支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既依赖于知识来源和知识复杂性,也依赖于市场化改革进程、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行业知识生产活跃度和行业要素密集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政策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29个省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以专利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高于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并且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由此表明我国高科研投入与低实际产出的矛盾依然存在;②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研发阶段与科技转化阶段的影响效应不同;③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规模、政府资助合理匹配可放大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