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行业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就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以我国2004-2012年第三产业14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尝试探究了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相关因素.通过一系列计量检验和数量分析,研究发现:(1)在短期内,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例、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的比例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创造产生显著影响;(2)在长期内,需求因素、技能劳动力比例、金融深化等对第三产业就业创造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技术进步率作用为负.因此,全面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2.
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逐渐呈现两种不同类型,即稳定就业和非稳定就业.本文利用对农民工调查的数据,对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并且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内部收入差距高于稳定就业农民工的.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就业行业、单位所有制、人力资本、性别和城市等;在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中,40.52%的工资差异是由禀赋差异形成的,59.48%的工资差异要归结于禀赋回报率差异.  相似文献   

3.
苏南农民工社会保障虽略好于江苏全省情况,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苏南民工就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大部分农民工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参加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和综合保险的人数比例低。苏南农民工主要就业于私营、个体和股份制企业,就业于集体、国有企业的也有一定的比例。农民工平均工作时间长,而月收入仅相当于本地居民平均收入的60-80%。其原因,除了劳动力过剩、城乡两元体系和关系网络外,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工会组织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5-2011年的全国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费用统计数据,分析综合医院职工、医生人均年业务收入占总支出和总收入的情况。从2005-2011年六个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数据中,分析各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并就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人员平均工资占职工、医生人均年业务收入的比例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1年的七年中,行业平均工资占职工人均年业务收入百分比的平均数是16.878%,行业平均工资占医生人均年业务收入百分比的平均数是4.735%。  相似文献   

5.
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伤害谁来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目前建筑业职业伤害的主体 建筑业既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GDP的7%,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容量大,目前吸纳的农民工约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13年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业区域稳定性对农民工增强自身"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务工城市长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就业职业稳定率不具有此效应;同时,就业区域稳定性和就业职业稳定率能有效帮助农民工了解和掌握当地语言,但在增进与城里人的关系上则失去了作用;签订劳动合同对增强农民工长居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不管是人力资本存量高还是存量低的农民工,就业区域稳定性对他们的社会融合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农民工影响程度更大;而就业职业稳定性对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农民工影响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新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资源由农村向城镇流动,是劳动者对就业渠道、就业地域及就业行业进行选择的过程,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新时期农民工就业选择呈现地域渐近化、职业稳定化、就业脱农化及途径自力化等新特征,年龄、性别、家庭人口、职业技能、承包地、病残情况、社会环境、地域政策等是影响新时期农民工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结合新时期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新特征,采取柔性措施而非硬性计划,从可控因素着手,以更好促进农民工就业。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是农民工最重要的劳动权益之一。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合同年限等两个方面考察了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江苏省的调研数据,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仅为44.2%,劳动合同的年限普遍较短。Probit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持有技能证书、对相关劳动法律的了解程度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合同年限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代农民工的合同年限明显长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建筑业以及在民营、个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将显著下降,合同年限也显著缩短。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下海  黄乾 《经济前沿》2011,(2):152-160
在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新形势下,满足农民工就业服务需求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五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表现为需求不足和供给匮乏的双重特征,年龄、婚姻、收入水平、就业状态、教育水平、劳动合同等因素对就业服务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个人、单位/雇主和营利机构是农民工满足服务需要的三大来源,而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服务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加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女性农民工就业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性别视角对女性农民工就业特点作出分析,说明女性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劳动报酬、家庭分工与社会分工的表现及幸福指数方面都不及男性农民工;并从女性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的角度,分析了不同代际女性农民工的不同就业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分别提出解决女性农民工就业的长效机制和当前阶段的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其职业期望不一致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全国11个省(直辖市)4030个新生代农民工样本,采用多元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对教育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单位选择、工作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法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变动对企业申报的缴费基数、就业规模等决策的影响和具体机制。在给定监管力度和法律环境下,在法定缴费比例上升时,企业会减小申报基数;反之则增加申报基数。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缴费基数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商量的结果,并且法定缴费比例变动对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在对不同企业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1)当法定比例降低时,省份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逃费程度降低的幅度大于省份社会平均工资较高的企业。(2)当法定比例上升时,资本密集的企业相比于劳动密集的企业会更多地减少就业规模。(3)当法定比例上升时,非国有企业减少就业规模,而国有企业不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公布的一项关于农民工的调查分析显示,近两年来,农民工务工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有约85%的农民工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此外,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1/3,没有办理任何社会保险和不知社会保险为何物的占75%。这份农民工劳动报酬调查分析以专栏的形式出现在央行发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务工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各自省内,从事的主要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运输业、采掘业等。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工务工月均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8.3%。分地区…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工和包含农民工在内的非职工就业人员在就业生命时间和就业稳定性方面有着很大差异,职工的收入接近其持久收入,具有较高的持久性,而非职工的收入持久性较低.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劳动者收入中,职工收入占比和非职工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正影响,职工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弹性较大,接近单位弹性,而非职工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弹性相对较小.规范劳动合同,提高我国劳动力就业生命时间和就业稳定性,进而提高我国居民的职工收入占比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是促进其市民化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推动其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条件。目前,思想观念障碍、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保障机制不健全、自身需求不足等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就业技能的提升。政府应明确其主导地位与服务责任,通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补偿教育、营造制度环境和服务环境、制订激励政策激励以激发需求等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提升,推进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李红阳  邵敏 《财经研究》2018,(1):113-127
如何利用临时性就业保持劳动力市场弹性的同时保持就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研究了临时性就业对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在控制相关的个体特征及其所在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和城市特征后,临时性就业会使得个体的小时平均工资收入显著减少约18.05%,且这一负向作用在考虑指标度量稳健性、户籍、不同年份数据及分行业子样本检验等情形下仍然稳健.(2)在控制样本选择性偏差和可观测控制变量影响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临时工与正式工之间仍存在无法解释的工资差异.(3)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补偿性工资差异均可以解释临时性就业抑制劳动者工资收入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临时性就业会降低个体获得与工作技能有关的培训机会和培训时间,且仅特定行业的临时性就业者获得了补偿性工资.文章从就业期限差异的视角为政府部门改善劳动收入、提高就业质量和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为了解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缺乏技能、文化程度低、农民工被动性流动就业问题突出;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与就业不足、就业增长缓慢;农民工基本权益缺乏保障;农民工在工资水平决定上基本没有定价权,收入水平偏低且有下降趋势。同时,难以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及职业发展前途有限等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需要改变和调整现行的农民工就业政策,运用法律手段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和实施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以推动和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提高其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2亿多人成了农民工。农民工就业困难一直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农民工就业更加困难。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提出主要指导对策是:对农民工就业困难情况进行科学分类,制定指导策略;实施多元化职业指导;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提供职业咨询和职业介绍服务;提高职业素质,保证就业质量;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依法维权;指导农民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协同用人单位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建立为农民工职业指导的专项制度和队伍等。为农民工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全程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能力状况影响其自身职业向上流动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中国未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要素的竞争力。本文在述评西方就业能力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与研究对象的特性,提出基于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及宏观需求与政策因素三者互动的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因素整合分析,之后得出初步结论,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马双  张劼  朱喜 《经济研究》2012,(5):132-146
本文以1998—2007年全国各市(地区、自治州、盟)最低工资标准随时间变化的外生差异来识别最低工资上涨与企业平均工资、企业雇佣人数的关系。利用1998—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报表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每上涨10%,制造业企业平均工资将整体上涨0.4%—0.5%。借助2006—2007年福建省最低工资上涨的"准自然实验"本文也证实了该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人均资本水平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最低工资将更多地增加劳动密集型或人均资本较低企业的平均工资。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每增加10%,制造业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6%左右。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应权衡其在收入分配上的积极效果以及其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