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财政均等化一般有水平公平均等化与财政能力均等化两种模式,而中国在特殊国情约束下应选择财政能力均等化作为财政均等化的模式。以此为基础,度量中国财政均等化的真实水平,发现省际间与上下级政府间财力分配不均衡显著,主要原因是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不理想。据此,提升财政均等化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为:改革现行转移支付的类型结构和地区分配结构;明确各级政府的均等化公共服务责任;构建各级政府的均等化财力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经济纵横》2012,(12):30-35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缘于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主要致力于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关于财政转移支付目标的界定与实施效果在学术界多有争议。本文以2009年公开数据为标的,以分税制集中地区收入增量与地区间再分配两大环节为数据分析的基本维度,对我国现行财政结算体制下36个独立结算单位在分税制框架下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此说明财政转移支付的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统计方法对2003-2008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有助于区域财政均等化的实现,国家的财政补助和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建设是青海省提高区域财政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在现有财政制度的约束下,青海省进一步提高区域财政均等化的重点就在于完善转移支付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地理自然环境恶劣、公共服务供给成本高等原因,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无法提供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均衡的公共服务。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民族地区都有财政倾斜政策,虽然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核算体系,民族地区内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转移支付结构也缺乏合理性。今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为改革方向,同时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评价和考核监督。  相似文献   

5.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上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和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自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分配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弥补地方财力的不足,中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以满足地方政府运行和公共服务提供的需要。但是这些数额巨大的财政转移支付到底是如何分配的呢?由于财政转移支付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地方财力的均等化,那么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遵循了公平原则吗?文章通过对1994年至2006年间中央对各省财政转移支付的面板数据分析,试图找到一些能够解释转移支付在各个地区分配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遵从了均等化原则并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议价能力,但更大程度上追求的还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财力均等化转移支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是落后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通常是按照一般公式分配的。本文首先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式的推导和解释,明确了隐含在一般公式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以及资金分配原则。其后,根据一般公式的资金分配原则,实证地分析我国唯一按一般公式分配资金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分析结果显示,仅就得到转移支付资金的省份而言,人均转移支付资金与财力水平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财力越强的省份,得到转移支付资金人均值也越多。这一资金分配结果主要源于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财力较强的省份,总人口中财政供养人口比重较高,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最终导致资金向财力较强的省份倾斜。资金分配过程中对少数民族省份的优待也是资金向财力较强省份发生倾斜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区域协调的重要制度安排,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民族地区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财政支付转移现状主要表现为转移支付逐年增长和人均财政支出获得较高增长,转移支付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以及民族地区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9.
财政转移支付是促进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上发挥了较大作用,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趋于增强,但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从区域角度看,应该加强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0.
张晓放 《经济论坛》2013,(12):130-131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引起广泛关注,其引发原因众多,其中不合理、不科学地利用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是一个重要原因.鉴于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本身的资金支持作用,以及其在实现地区间财政均等化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分别从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规模、监督和问责等方面指出几点不足,并给予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横向财力失衡的财政调节效应为视角,采用省级财政收支数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我国各区域人口数据,运用泰尔熵指数模型对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对横向财力失衡的调节方向和调节力度呈现多重性、复杂性特征。最后,本文围绕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定位提升、策略调整以及制度创新等多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财政再分配工具,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在中国的各省份不尽相同。通过1999—2004年的县级数据,测算了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省内县际间初始财力差异、最终财力差异及其构成。比较研究显示,为进一步提高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缩小省内县际间最终财力差异,黑龙江省应提高因素法转移支付的标准合理性;吉林省应在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尽量向欠发达县倾斜;而辽宁省则应进一步缩小保护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5.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效果,当前,我们应弱化、取消非规范性、非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形式,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三者之间的多重作用机制。其次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经济增长质量展开测度,本文发现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虽然在整体上呈缓慢上升态势,但其绝对水平相对偏低,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最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正相关,但均衡性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标准化回归结果显示均衡性转移支付能够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间接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三者之间的多重作用机制。其次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经济增长质量展开测度,本文发现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虽然在整体上呈缓慢上升态势,但其绝对水平相对偏低,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最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正相关,但均衡性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标准化回归结果显示均衡性转移支付能够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间接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8.
财力均等化是中央转移支付的最基本目标,是落后地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本文选取了尽量能反映区域特点的13个指标,对我国的省级行政辖区做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划分,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变异系数指标对比了中央转移支付对三大区域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结论显示,欠发达地区的财力均等化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其间的财力差距反而被不断拉大。欠发达地区受中央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导向不清和欠发达地区畸形依赖专项转移支付有关。  相似文献   

19.
苏素  宋云河 《技术经济》2010,29(12):107-112
本文基于1997—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研究表明,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沿东、中、西部递增。养老、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转移支付收入并未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其对城乡收入的贡献沿东、中、西部递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结果表明,除西藏外,其他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公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区域性特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财政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化程度、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及金融发展等则因区域不同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