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区域创新现状欧盟于1994年出台的《创新绿皮书》强调了区域创新的重要性。随后,欧盟企业总司和区域政策总司分别在“创新与中小企业计划”、“欧盟区域发展基金创新行动计划”框架下推出了两大区域创新战略项目,即“区域创新及技术转让战略(RITTS)”和“区域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创业创新战略的实施,使得创新创业活力被充分激发,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更加丰富,区域创业生态系统更为开放化、多元化.对创业活动主体和创业环境进行研究,可以强化各类要素在系统中的协同作用,改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能够加强区域对创新资源的吸附性、强化企业的根植性与激发企业的高成长性,这对于区域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上论述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的生成机理、运行机制和内在的发展逻辑,并且对比研究美国硅谷和天津高新区两大科技产业园区,总结各自的发展特点.最后,对天津高新区如何营造创新生态系统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政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最大障碍是外部融资瓶颈和内部动力机制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政策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创新系统从创新生态系统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再到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演进,中国部分城市甚至城区将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完善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的着力点。其中,“创新、创业、创投、创客”联动是构建综合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剖析了 “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内在机制;分析了龙岗区促进“四创”联动发展的做法,归纳了龙岗区促进“四创”联动发展的经验,包括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以创客创业者为主体、市场主导、创新链与产业链联动等,相关经验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欧盟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欧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政策和措施。“首先想到小的”已成为欧盟制定政策的原则。本文指出,《欧洲小企业法》总结了多年来欧盟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好做法,是欧盟第一个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框架,该文件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十项原则。介绍了欧盟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成立政策性金融中介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要有针对性以及加强政策集成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因素对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对策主要包括: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区域创新环境;构建企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通过突破区域创新系统的合作瓶颈,实现中小企业与区域创新系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在欧盟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欧盟也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城镇化带来的社会挑战,欧盟依托科技创新,采取措施提高城镇化质量,包括:实施智能城市与社会创新伙伴计划,实施智慧型区域创新专业化战略,发展创新集群等。在分析欧盟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科技创新举措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包括: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城镇化的制度创新,加强中国和欧盟的城镇化创新合作。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解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三螺旋理论,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需要高校、产业和政府三方各司其职,还需要上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的螺旋互动.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加强高校、产业和政府之间的螺旋互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实施,丰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发展表现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高技术企业创业机制是创业家、创业环境和企业战略行为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创业家的培养、创业资源的整合和企业战略的调整,从而提高高技术企业的创业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回顾产业集群和科技集群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奥运科技集群的概念,同时把生态学的相关方法和理论引入奥运科技集群创新的研究,构建了奥运科技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框架,以此为出发点,着重研究了奥运科技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协同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建构了以知识协同为途径、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创新主体为网络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和规律。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谷歌、阿里巴巴、浙大网新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回顾和梳理,从创新生态系统的微观角度出发,界定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概念以及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通过创新主体网络协同,构建出价值共创的创新生态系统,以便在数字化时代感知并适应数字环境变化,为此需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成机理进行探究。以数字创新企业——华为汽车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分析法,基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研究华为汽车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机理和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创新企业构建出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历经三个阶段,拥有三条演化路径和四种能力。三个阶段为整合数字资源阶段、拓展数字资源阶段和共享数字资源阶段;三条演化路径为市场需求、跨界交流和网络协同的路径;四种能力为信息感应、资源整合、资源获取和资源重组能力。(2)数字生态环境和动态能力是推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演进的内在动力,使系统组织构架不断升级,派生更多创新主体,形成网络协同架构。研究结论对数字创新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理论性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浪潮下传统企业积极采用数字技术,以加快推进企业全面创新和转型升级。但是现有研究对数字化如何影响企业形成创新生态系统缺乏充分研究探讨。为此,本文基于赋能理论,通过复盘国有房地产企业—成都兴城人居地产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深度解剖数字化如何赋能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从0到1”的构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通过资源赋能、心理赋能以及结构赋能系统内核心企业、员工、顾客等行动主体,不断实现创新主体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创新主体间的共享协作,从而使企业实现从单一主体、多元协作进而逐步构建起创新生态系统的跨越式发展。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传统企业数字化建设与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6.
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正由过去的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重视技术创新,同时也要重视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等全面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创新环境、创新文化,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选取谷歌智能驾驶生态系统为案例研究对象,对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演化过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如何构建生态系统实现突破性创新。研究发现:为了克服突破性技术研发期的高非平衡依赖和较弱的联合依赖,在知识物化阶段企业选择强结构嵌入、强关系嵌入以增强联合依赖;从知识物化阶段到商业化阶段,企业保持结构洞规模优势、增强系统成员异质性,并选择弱关系嵌入的方式降低两种依赖,实现突破性技术商业化。构建了企业"系统结构—资源\网络—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曹如中  史健勇  郭华  邱羚 《经济地理》2015,35(2):107-113
运用理论推演和案例研究方法,借鉴产业生态理论,分析了创意产业演化的组织生态特征,探讨了构建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理论动因,构建了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总结了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功能作用,并以田子坊创意园区为例,总结了田子坊创意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研究认为,区域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协同进化等生态特点,构建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区域内创意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演进,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由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三部分组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组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金融机构已成为当今阻碍温州经济发展的障碍。文章从生态学和制度创新视角出发,首先运用大量数据对温州二元金融体系的特征、负效应和产生根源进行了系统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政府为管理主体的温州金融生态体系模型,诠释了金融生态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能设计以促成各项金融制度的耦合,进而实现金融生态的理念并最终形成温州金融生态体系。此外,还给出了构建温州金融生态体系的具体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汤临佳  郑伟伟  池仁勇 《技术经济》2020,39(7):1-9,26
本文利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1—2018年关于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基于主题词共现分析结果,本文首先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其次,本文进一步追踪该领域2016—2018年期间的最新文献及其相关引用情况,基于文献共被引分析结果,归纳了三大研究前沿热点:"生态系统"反思及补充、系统风险预测及应对、系统成员行为与微观治理机制;最后,文章瞄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提出合适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