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冠疫情对经济及社会运行造成了重大冲击,除了履行慈善捐赠等传统社会责任行为,一些企业还通过科技创新与善意的产品供给抗击疫情,企业与社会的融合互动更加紧密,据此引出企业科技向善概念。通过厘清企业科技向善概念,梳理了企业科技向善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讨论了企业科技向善的未来研究方向,从企业与社会关系角度丰富和扩展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并为企业管理实践与政府监管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企业科技向善是指企业为最大化用户价值与社会福祉,运用创新技术以生产与提供产品/服务,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企业行动,其重要性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回顾企业科技向善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对27位学者、企业家的访谈与演讲实录等质性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企业科技向善影响因素。同时,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对企业科技向善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及多层递阶结构进行探索,明确企业管理者的认知与态度、价值观是重要前置因素,发现消费者需求与创新机遇识别是必要条件,企业愿景与使命、组织管理及治理结构等内部支撑是基础,政府规制及社会规范等外部利益相关群体与要素是重要动力,市场环境以及社会发展与转型是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大比例的当前社会中,科技推广与应用所急需的人才就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尖端力量.摆在各地区、各行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为科技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闵行区在招贤纳才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实现了科技企业的突破与创新,为在新一轮改革和竞争中处于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赵菲 《时代经贸》2010,(12):96-97
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大比例的当前社会中,科技推广与应用所急需的人才就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尖端力量。摆在各地区,备行业面前的』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为科技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阂行区在招贤纳才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实现了科技企业的突破与创新,为在新一轮改革和竞争中处于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孟庆国 《发展研究》1999,(11):29-30
1、可持续发展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整体的发展观,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协调发展过程。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前提,人类必须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下行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改变这种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手段,能够而且必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但现实中的科学技术仍然经常性地用于破坏多于发展的发展过程。所以,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无疑给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这就要求科学技术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社会经济放在首…  相似文献   

6.
科技治理是一个被学界和实践者广泛使用的术语,用以区别于传统科技管理模式。然而,受制于“治理”的观点分野,科技治理的内涵与外延较为模糊,各理论构件呈现冲突性、碎片化特点。通过对我国科技建制历史的回溯发现,科技治理发轫于后现代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特征变化所衍生的治理需求,体现了科技创新从“建制”到“解构”的历史趋势。因此,在“解构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将前沿治理理论与科技创新实践有机结合,从多个维度对科技治理进行阐释,指出科技治理以行动者网络作为行动结构,以后现代话语作为对话形式,以合作制组织作为组织形式,以行动主义作为互动形式,以良性、可持续创新生态作为发展目标。研究勾勒出后现代社会科技治理的理论图谱,可为我国未来科技治理改革实践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要超越传统的技术驱动,把握场景驱动的新范式、新机遇,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实现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跨越。结合数字经济时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在回顾现有创新范式的基础上,系统探讨场景驱动的创新的内涵特征、理论逻辑、实践进路与典型案例,并展望未来研究和实践前沿。场景驱动的创新既是将现有技术应用于特定场景,进而创造更大价值的过程,也是基于未来趋势与愿景需求,驱动战略、技术、组织、市场需求等创新要素及情境要素整合共融,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渠道、新商业模式,乃至开辟新市场和新领域的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数字经济时代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推进技术、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以场景驱动原始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技术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聚焦责任式创新,以2009―2020年WOS和CNKI数据库中879篇文献为样本,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因子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从时间和空间视角探索责任式创新研究的外部特征、热点内容、前沿趋势,并构建该领域知识框架。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2年国内外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国内研究热度较低且尚处于初始阶段,国外科研合作网络紧密,积极推动该领域研究发展,同时该领域研究呈现跨学科特征,并逐渐形成学科交叉下的知识流动路径;②研究热点可分为4个方面,即内涵及理论框架构建研究,责任式创新与利益相关者参与研究,责任式创新跨界结合研究,责任式创新方法、实践及评估研究,研究前沿趋势可分为3个方面,即责任式创新与伦理规范研究、责任式创新与新兴技术治理研究、责任式创新的社会嵌入与政治议程研究;③基于因子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构建责任式创新的“情境―理论内涵―干预―机制―结果”CTIMO知识框架。最后,从责任式创新的制度情境、实践及扩散、利益相关者管理、组织层面评估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合知性管理与未来取向理论,从知识资本与组织性格两方面探讨创新型企业未来取向(由社会责任和研发倾向表征)的实现机制。以进入2018年全球创新企业1 000强的94家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在收集2015-2017年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创新型企业知识资本、组织性格与未来取向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资本与企业组织研发倾向正相关;内向型性格与组织研发倾向、社会责任正相关;直觉型、感知型和情感型性格在知识资本对研发倾向的影响路径上起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知性管理理论的管理逻辑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创新型企业更好地面向未来、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中央政府立足元治理功能有效与合意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政府注意力演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强度与方向.本文以1978-201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样本,基于文本分析方法分析各历史阶段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政府注意力演变与社会责任语义网络演化.研究表明:(1)1978-2019年间中央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注意力总体不断攀升到14.74%,企业社会责任注意力结构由显性社会责任向隐性与显性并存转变.(2)分维度看,企业社会责任各内容维度注意力中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的单一维度向涵盖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维度转变,呈现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维度内容的渐进性与递进式特征.(3)各历史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语义网络呈现较大的异质性.2013年以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成为核心语义关联,且社会价值共创与共享成为未来政府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焦点议题.在新时代、新经济形态以及新组织实践的情境下,中央政府需进一步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供给逻辑,着重推进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制度建设与实践范式创新,从而契合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兴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问题,防范和化解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内容,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研究,以高效治理范式促进新兴技术良性发展和科技创新事业向善而行。通过阐释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剖析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具体样态、生成缘由和管理问题,运用协同治理范式,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过程和治理范围出发,提出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协同治理实施路径,为有效应对科技创新领域伦理风险问题,着力提高新兴技术伦理风险治理效能,大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从产业组织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对近年来西方学者从微观层面研究(基于组织层面以员工为中心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念、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整理了未来基于微观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架构与建议,对微观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组织理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邓雪萍 《广东经济》2012,(11):49-52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不可忽视且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出发,指出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在认识上存在的各种误区,最后从国家、社会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网络理论为组织基于人才流动的资源获取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方法。然而,现有文献多集中于从社会网络结构视角探讨人才流动对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影响,而对人才流动方向、人才类型差异性,以及影响组织吸收人才资源的过程研究不足。鉴于此,在明确企业间因人才流动而形成的企业关系网络概念内涵、特征及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构建一个包含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影响后果及情景因素等在内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力的伦理框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式创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与“责任”相结合、促进创新活动符合社会期望并实现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从供应链外部环境、内部合作与系统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总结了社会责任主体发生变迁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供应链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并阐释了供应链社会责任的内涵,指出了供应链社会责任的核心企业主导、链间外部性以及责任收益不对称的三大特点,通过系统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供应链和绿色供应链等相关理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力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公共政策强制力、社会公众压力、市场竞争驱动力、需求拉动力以及供应链内部约束力等五力集成的供应链社会责任动力机制模型,最后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文章的研究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范畴,对供应链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成员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提升提供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治理目标为导向的结果有效作为评价重点,依照科学社会学中的科学二分法理论,结合典型文献构建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检验与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科技社团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正向显著影响组织社会影响力与满意度水平;第二,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总体治理有效性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科技传播能力较强,但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偏弱,且学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其中,医科类较好,交叉学科则表现欠佳;第三,我国科技社团治理改革内在驱动力不足,政策效用与行政干预现象较明显。事实上,行政干预力量最弱的科技社团,其治理有效性水平反而最高。当前,治理转型的突破口集中在挂靠到事业单位的科技社团。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现有研究通常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与互动关系。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了基于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中国上市企业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同时促进企业成长;公司治理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显著为正相关,并且受到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促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治理目标为导向的结果有效作为评价重点,依照科学社会学中的科学二分法理论,结合典型文献构建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检验与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科技社团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正向显著影响组织社会影响力与满意度水平;第二,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总体治理有效性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科技传播能力较强,但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偏弱,且学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其中,医科类较好,交叉学科则表现欠佳;第三,我国科技社团治理改革内在驱动力不足,政策效用与行政干预现象较明显。事实上,行政干预力量最弱的科技社团,其治理有效性水平反而最高。当前,治理转型的突破口集中在挂靠到事业单位的科技社团。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已发布多个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将“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设定为核心发展目标。企业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治理体系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落实“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关键主体,但这一理念表述抽象,难以指导企业的日常实践工作。当前企业人工智能治理也面临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组织架构不完备等问题,阻碍治理目标的实现。“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是推进人工智能各环节活动的一种伦理治理机制,与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密切相关,要求在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活动中形成“政府监管—行业服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协同治理网络,以人工智能融合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AI+ESG)理念作为企业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核心,将人工智能伦理原则转化为有效的实践规则,并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分别采取渐进式或重构式的治理模式,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人工智能治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