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实地调查的南阳市83个农业型专业村70多个属性数据为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予以空间可视化,可得如下结论:在农业型专业村属性方面,产值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类型以蔬菜种植、养殖为主,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省域内部,国内市场也占有一定比重;在专业村发展的时间演化方面,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在专业村分布的空间变化方面,由最初的最适宜农业区向山区、城区方向转移,并具有行政边缘化的特征,可以用空间界面理论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2.
王海飞 《经济地理》2020,40(4):175-183,222
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选择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的S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结合的方法,以县域单元为尺度对2000-2017年安徽省农业效率水平、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传统DEA模型忽视了农业碳排放等非期望产出的负面效应,从而高估农业资源利用的实际状态,基于超效率的SSBM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能较好地识别各评价单元之间的优劣关系。②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值呈波动式上升态势,但总体上处于效率中等水平,农业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皖南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变化趋势呈现自西向东递增、自北向南U型增长的变化态势,南北差异的增大是安徽省县(市、区)农业效率差异增大的主导因素。③除2010年外,安徽省农业效率呈正相关,空间差异有所缩小,但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弱;安徽农业效率HH集聚县区集中分布于皖南地区,且呈现出向周边县区扩散的态势,LL型县(市、区)则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且空间分布较为稳定。④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区)数量有所增加,表明该时间段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上进一步集聚,LL型集聚的皖北地区应当是安徽省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乡村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建立乡村性评价指标及乡村性指数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并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对安徽省61个县域乡村性进行空间表达及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①运用乡村性指数度量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和程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符合我国乡村发展的实际;②安徽省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可以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和非农主导型三种类型,且各类型分别占县域总数的22.95%、37.70%和39.34%;③安徽省县域乡村性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及正向空间关联性.其中,安徽省北部地区是乡村性发展的热点区域,而南部地区则为乡村性发展的冷点集聚区.并提出推进县域乡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3个时间断面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了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状况,并分析其演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局部区域变动较大,但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呈现西高东低态势;30个省辖市市区成为辐射中原经济区整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点;市区近郊县域具有二元经济特征。2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格局较为明显;热点区呈现双核结构;次热点区围绕热点区分布,圈层结构明显,呈现核心—边缘模式。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变动是历史基础、农业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办公集聚区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办公集聚区空间联系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有助于认知集聚区的现状特点和作用,并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指导;二是为后续的城市功能空间优化研究提供基础。通过对适合城市办公活动空间联系强度的哈夫引力模型的修正,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对北京城市内部具有代表性的4个办公集聚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论表明,办公集聚区的空间联系强度差异显著,且呈现出随距离衰减特征;同时,办公集聚区之间的空间联系方向性明显,总体来看,表现为由外城区向核心区流动的特征,而中关村办公集聚区的空间联系在4个代表性办公集聚区中表现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视角,分别从创意阶层集中、产业链协作、客户资源共享三个角度阐释不同类型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利用文化产业细分行业数据,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及区域分布特征,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集聚变动指标分解,剖析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在不同区域间呈现阶梯状非均衡分布特点,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分布均匀;各文化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偏低,且多个细分行业空间集聚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平均回复效应是制约各行业空间集聚程度提升的关键原因.因此,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构建水平垂直整合的文化产业链集群、吸引创意人才汇聚、健全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文化产业窣间集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专业村消失因素的分析对专业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经验性借鉴意义。本文以曾经发展较好而今消失的日本理想大根萝卜种植业专业村——河南省郏县前王庄村为例,通过分析该专业村的发展历程,探寻专业村迅速消失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专业村消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专业项目自身属性因素,如地方特色不明显;2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如比较优势变化;3生产规模扩张限制因素,如空间非均质性;4龙头企业管理因素,如行为主体间利益不一致。基于此,文章指出鉴于我国多数村域的环境与发展条件,区域专业化生产或许能从根本上破除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将重庆市301个示范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得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示范点呈集聚分布且具有多中心核密度集聚特征;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的结果表明重庆市相邻区县间的示范点具有集聚的相似属性;局域自相关的LISA聚类显示,示范点多存在“低—低聚类”分布,主要在渝西地区;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示范点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较显著相关,但与旅游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最后在农业发展、产业融合、交通网络建设、旅游资源优化方面对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383家众创空间为样本,应用组态思维和QCA方法整合资源与服务两个层面的6个条件,探讨形成众创空间创客集聚差异的多重并发和复杂机理。结果发现:①众创空间高创客集聚存在服务主导型、场地-创客教育主导型、全要素型3个组态,其中,服务主导型、场地-创客教育主导型能深层次、强有力地影响众创空间高创客集聚;②众创空间非高创客集聚存在单纯地产式、单纯线下投资促进、单纯线上投资促进3种组态,且对众创空间非高创客集聚的影响基本相当;③资金资源不充足、场地资源不充足与人员服务不充足在解释非高创客集聚时具有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63个县(市)2000—2005年、2005—2010年两个时段的农村经济转型度和转型类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2000—2010年,江苏省农村经济转型度的空间地域分异明显,呈现出由随机向集聚分布的态势;转型热点区、冷点区以及转型异常区的地域分布也相对呈现出集聚态势,且转型热点区的数量增速较快;根据转型速度可将转型类型划分成滞后转型区、慢速转型区、中速转型区和快速转型区4类,并针对每种类型提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