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从而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这一发现正是借助于"革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革命的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一方面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力图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一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刘顺 《当代经济研究》2024,(3):18-27+12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批判,是其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关键“病理”入口。这一批判具有鲜明靶向,使他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二重性,即把资本矛盾传导至全球和在驱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加速社会革命。批判的价值和意义,始于经济问题但不止于经济领域、始于批判但决非停留在批判,而是站在人类解放和制度进阶视野上,“由此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源矛盾及演进趋势。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受资本逻辑操弄的虚假自由贸易大行其道。这不仅侵蚀全球产供链的稳定韧性,而且隐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样态、折射资本主义制度新困境、透射资本主义演进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评判"万物"的两个维度--客体与主体、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的关系;其次,以此为依据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进行了解读.认为,马克思当时总是以一定的哲学为指导,通过经济学这一科学途径,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从而设想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还论述了马克思"两个维度"的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以及要从这"两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首先,本文论述了广义的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哲学为指导,通过对当时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建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体现出其思想的整体性.其次,本文论述了狭义的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当时国民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基本范畴的批判、对当时国民经济学的"前提批判".最后,笔者简要地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有助于我们对"整体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批判、对西方经济学的"前提批判".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必然发展,其代表作是《资本论》,它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和灭亡.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上,《资本论》的创作与展开层层递进,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基本范畴的物质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二重性分析,不仅找到了叙事起点,也始终贯彻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研究逻辑;其次是中间过程研究为理论深化和现实批判提供了坚实保障;再次是制度变迁的原因,从内部规律和外部因素探索为全面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提供论证;最后是政治经济学从狭义向广义体系转化.严谨而开放的体系使《资本论》对旧哲学思维、资本主义制度和空想社会主义给予了有说服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流动现代性是后现代性预言家鲍曼对当代社会特征的学术概括。从流动现代性出发,鲍曼不仅具体分析了固态现代性与流动现代性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不同关系,而且分析了当代社会劳动与资本地位的显性差异——资本的自由流动而劳动的不确定性,并认为全球化的一切后果皆由"流动性"引起。鲍曼的这种做法恰好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立场在后现代批判中展开,他自觉地将自己的劳动关系批判与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联系起来,并延续了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吕娉婷  韩松 《经济师》2012,(9):23-24
马克思认为,自由贸易的本质不是劳动者的自由,而是资本的自由。自由贸易的本质关注的是"物"而非"人",所以,马克思强调真正的自由的贸易应该是关注"人"的贸易,即:人文贸易。但是,人文贸易也经常被一些发达国家所误用,他们经常打着人文贸易的幌子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设置重重壁垒,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哲学批判维度,为无产阶级解放寻求现实基础与道路的重建维度,构成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主题。双重维度的逻辑互动,推动马克思扬弃了人本主义异化史观,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并从表述形式上实现了话语转换。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交媒体的数据商品生产与消费变得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胁迫性.福克斯以拜物教与意识形态的互构共生为切入点,拓展和延续马克思拜物教的批判主题,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交媒体的"逆商品拜物教"特征,借以凸显当代资本主义日益加剧的数字异化境况以及资本剥削逻辑的延伸.但他将这一批判局限于社交媒体领域,割裂社交媒体与整个资本主义大生产体系的联系,不仅弱化了马克思拜物教理论所具有的批判意义,还偏离了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预判和建构原则.只有回到《资本论》总体语境中,通达社会整体性批判自觉与无产阶级自我革命的良性互动,才能穿透商品拜物教的魔力、真正挣脱拜物教观念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孟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209-2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在人的问题上,马克思秉承理性主义的人学观,强调人的自由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一立场,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开始从理性主义人学观向感性主义人学观转变。之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出发,来理解人的生成与发展,通过对雇佣劳动制度的批判,最终指向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机马克思主义以有机哲学为理论基础,对资本主义高碳模式和无极限增长进行批判,以有机整体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主义为基本原则建立了新的理论主张.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跨越资本主义的反生态制度弊端,需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选择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层面强调低碳经济转型与综合性变革;在制度层面强调建设低碳发展的法律政策,加强低碳生态管理;在社会层面强调建立低碳型社会,鼓励低碳消费;在教育层面强调呼唤生态启蒙和低碳教育,重塑人与自然共同体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自然主义哲学批判是对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等的哲学方法论批判。他认为近代以来的自然主义是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相割裂的"未完成"的自然主义。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然主义哲学作为说明经济机体内部联系的单纯现象的复写,在庸俗经济学中成为混合主义和折衷主义的综合表现,更是一种自然主义唯物主义的资产阶级社会意识形态表现。马克思从历史的视角,辩证的分析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范畴,着重批判了这种自然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粗率的经验主义。澄清马克思的批判,为分析马克思的追随者与反对者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提供了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在批判继承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并全面分析自由竞争时代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各个方面所完成的革命,都是以唯物史观作“研究导线”的结果。而唯物史观的发现,又是马克思、恩格斯适应工人运动的要求,考察了社会阶级斗争,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和改造得出来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活动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那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西欧各主要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英法两国资产阶级已夺得了政权。在欧洲大陆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5.
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源于利润动机,而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归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所以他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展开了猛烈的批判,试图说明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是其生态危机的根源。同时,高兹又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是其生态危机的原因之一,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又是和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紧密相连的,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造成一切异化,尤其是人的异化,故他也对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进行批判。高兹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和劳动分工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这两者进行改造的设想,即建设以生态理性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和进行自由自决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劳动和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合规律性样态,自由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原则和人的本质体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自然无法摆脱劳动与休闲的交互作用规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休闲的异化现实进行批判,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劳动—休闲"观,并进而确证:人类必将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产权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产权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国家和法律层面到经济层面、由法权到经济权利再到权利由以确立的生产力基础、由唯心到唯物、由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由以逻辑思辨为主到以历史考察为主的转变过程,马克思的产权观本质上是一种批判的唯物主义产权观。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资本主义精神思想。马克思从三种意义上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一是对一般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经济精神进行了分析,二是对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批判,三是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贪欲精神、剥削精神、利己精神和拜物教精神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生产方式、资本逻辑、批判意识、辨证方法、历史观点等是马克思分析的不同视角。随着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资本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普遍现象,研究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精神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为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异化劳动的四个本质规定性得出了私有财产的概念,可以说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原因和根据.但是从马克思得出的关于异化劳动的和私有财产的"现实表现"来看,二者又变成了相互作用的因果辩证关系.因此很多学者以为马克思陷入了循环论证,事实上,马克思作出的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的论断,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考虑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私有制社会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才是互为因果的,这就体现了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