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现代艺术对中国园林的影响,分析了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方法及作用,并对现代园林景现设计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种周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本文将着重介绍我国沿海及发达地区设计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风格-"东南亚风格"园林.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环境中置石的功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形式的角度出发,分析现代园林环境中灵壁石布置的风格与特点,并对现代园林灵璧石摆放艺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灵壁石组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灵璧石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灵璧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园林的内涵.因此,研究灵璧石在现代园林中的风格特色、发展趋势,探索灵璧石在现代园林景观环境中的置放艺术的新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灵璧石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现代因林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景观建筑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从古典园林发展到现代园林,其设计理念从单一的作为游乐观赏场所转以先进科技产品为主导的多方位的园林建筑。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景观建筑设计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更适合人类居住、休闲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重视,通过环境艺术的个性化设计,融入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流行元素,以其独特的风格与理念,来体现环境的艺术特性.本文结合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个性化的一些重要因素,对如何做好环境艺术个性化进行研究,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金铁  张坤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61-262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分支,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围绕艺术设计这条主线,面向实际应用,使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将设计能力溶入教学,让艺术溶入到学生的专业能力之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设计理论为园林设计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引入了新的理念与设计方式。现代园林设计要求必须在深入了解现代设计理论内涵及原则的前提下,来进行园林的设计。本文以某项园林设计位于某居住小区为例,首先阐述了现代设计理论中对该项园林类型设计的要求及设计原则,然后结合实例,重点从道路系统规划、功能分区、植物配置三方面,分析了代设计理论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发展商渐渐的意识到小区的建筑特色以及园林的艺术特色是很大的一个卖点,所以在这方面花费的心血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楼盘.深圳万科第五园、珠海岭南世家、云山诗意人家等社区,这些社区不仅文化氛围做得好,同时能够继承和发展广东岭南园林的特点,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现代新中式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9.
当今园林的设计手法有了一些借鉴。其中平面设计的基本语言点、线、面的运用也在不断地创新。各种艺术设计手段、新的设计素材、创作思维为园林设计带来了一派生机。笔者就园林设计中的材料构成要素与设计元素的相互转化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园林景观中进行水景设计是园林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园林水景能使园林整体景观更具有生动性和协调性,符合人们审美和休闲的心境,通过其形象是人们感觉靠近自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水景可以提高园林的品味和景色的美感,是人们产生愉悦的精神体验。本文在说明园林景观中水景设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说明了园林景观中水景设计的种类和原则,对常见的园林景观中水景设计进行了阐述,提供了提高景观中水景设计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代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前卫艺术,另一方面是大众艺术。艺术不但没有终结的迹象,相反,前卫艺术以其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表现出现代人的艺术观念,为艺术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大众艺术更是像空气一样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艺术以其对感性的表达充分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并且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观念不断地寻找着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是艺术家对我们生存世界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园林作为一门四维艺术,一旦生成,实非为最佳状态,还需“后熟”的过程:物与物之间的磨合、交融,形成有机整体的生态环境;时间能使原艺术再生长,丰富并扩展物与物之间的联系,由物景量之积累向意境质之飞跃。从园林植物、建筑、山水三方面阐述时间的物景表现:将园林空间意识纳入时间进程,展现植物林相之美、建筑造型之美和山水天然之美;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天合之境三方面详述时间的意境表现:时间丰富园林的历史人文内涵,是作用于万物的自然神来之笔,与自然天合共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园林“立意”中部分问题的认识仍存在争议和模糊之处。研究结合传统美学、艺术理论及审美心理学,对园林立意的内涵、表达方式和达意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园林创作中“立意”实指“创立审美‘意象’”,所立之“意象”包含“意”(情感、思想)与“象”(形象、景象)两部分,二者在审美中是高度融合、不可分离解析的整体。园林“立意”主要由山水等园林语汇“象征性”表达,又辅以其他艺术门类的语汇外化。在园林审美中达到“意会”的理解层次即算“达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理景艺术不仅表现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更在于艺术的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将传统的 理水艺术与当代数字景观方法相融合,通过定量解析引导山 地水环境的生态与形态生成,实现山地理水科学与艺术的融 合。长期以来南京紫金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突出,以山 南部霹雳涧水系为例,综合运用生态智慧与数字景观技术, 探讨优化生境条件、彰显山地水景特征的策略,解析当代山 地景观的理水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域性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城市滨河景观的亮点所在。本文从地域性文化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河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可以从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设计要素三个方面对城市滨河景观进行设计。并以云南双江南勐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其特殊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从城市滨河景观的建筑、铺装、水体、景观小品及植物等角度探讨彰显滨河景观地域性文化的设计方法。现代滨河景设计中通过对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深度提炼与创造性的表达,可打造出富有地方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6.
从国外优秀的景观设计及大地艺术作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地艺术在表现形式、场所性、符号性、功能性、生态思想等方面与景观设计是互相融合的,这一结论可为大地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为 题,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之路。以歌曲“草原之夜”原生地 新疆可克达拉地域为背景,以“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 规划设计”建成项目为例,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分析、 探讨:项目的自然山水城市背景分析;项目作为城市纪念地、 发生地、交流地的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定位;项目作为中国固有 领土的历史表现与文化传承;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景观纪 念;以及项目体现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的现代价 值。阐述了该项目的理论及应用:人居环境三元论;景观“旷 奥三性”理论应用;生态绿色支撑与风景园林小气候营造,以 及具体方案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竖向设计是人类在景观中进行的基本活动。人类对 室外空间的任何干预都涉及对地表形态的设计。在过去的几十 年中,数字设计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表现的方法,而且改变了设 计的过程。就地形建模而言,该技术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和任务 自动化,例如土方计算和自动产生横截面。但在重点考察最新 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如何应用和实施这项技术时,不难发现 地形建模过程并没有充分利用技术带来的潜在优势。实际上, 三维建模工具、基于组件的建模和分析、设计验证,以及协同 设计是可以集成到数字地面模型中的。识别了现有数字建模解 决方案中的主要缺陷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提出了一 项整合性的数字地面模型建模过程,该过程引入了TIN2.0曲 面,对现有的TIN曲面进行了升级,允许在同一曲面中同时存 在规则三角网和不规则三角网,并开发了一套基于三维线和自 由形态设计工具的建模工具,推动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框架的发 展以满足风景园林师及其他专业人士,如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 进行地形建模的需求。通过案例研究对提出的建模过程进行了 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生成的数字曲面具有较高精度,可以 具象地表现地形,允许设计过程在三维线或自由形态设计工具 的基础上进行。所有地形建模均在三维数字模型上进行  相似文献   

19.
采石场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也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采石遗留的岩壁、岩石,以及地下水和雨水汇集形成的湖面水潭等构成了采石场景观的基础。采石场修复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体现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南宁园博园7个采石场花园的设计,通过对场地景观特征的挖掘和恰当的人工介入,建立了融合于场地而又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新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皖江铜文化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应用的发展现状、应用特点与艺术风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结合其现有的优秀的公共环境设计作品,对其皖江铜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艺术特色予以分析,以期对独特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的运用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