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安徽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泓  崔开昌 《生产力研究》2012,(3):132-133,197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验证了安徽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城镇化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证实了安徽省城镇化和就业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经济增长短期内对就业增长具有较为有力的促进作用。安徽省要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为抓手,促进和扩大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2.
论低碳时代就业增长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时代中国速度依赖型就业增长方式面临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从高碳产业转向低碳产业以及出口结构转型挑战。当下的就业增长依然存在着偏向于依赖增长速度尤其是工业增长速度、忽视第三产业就业潜力,偏向于非正规部门的次级劳动力市场、偏向于要素投入机制而忽视体制机制创新优势等偏差。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拓展低碳就业、绿色就业,实现就业结构和就业增长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有效就业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有效就业的增加也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
贵州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贵州省1978—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贵州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贵州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贵州经济每增长l%,就业增长0.31%。  相似文献   

5.
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本文基于1978-2018年四川省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构建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对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的正向冲击作用,并提出推进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人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政府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并且经济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增长,只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1978-2012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具体依存关系,得到相关结论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在肯定和批判已有的从微观边际生产力视角出发的实物有效就业研究的前提下,提出从宏观的、长期的层面研究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推动作用,提出并经验检验了货币有效就业假说。分析表明:中国经济中确实存在高增长与低就业的并存,原因是现有的就业增长是低工资水平的就业增长,不能够扩大有效需求而自动产生对就业的需求,解决的途径应该是,将就业增长纳入宏观有效需求的问题当中,用适当工资水平的就业增长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进而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非一致性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01—2008年经济增长迅猛。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考察后发现:经济增长并没有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增长,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非一致性的变动关系。为此,政府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等措施,真正做到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克服资源供给、投资与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与扩大就业等难点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0.
明娟  张建武 《技术经济》2008,27(8):114-118
鉴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FDI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国内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关于FDI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尝试对FDI、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Eviews5.0统计软件,以安徽省为例,利用安徽省1991—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研究FDI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量FDI)与就业呈负相关关系,而年底累积外商直接投资额(存量FDI)与就业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是长期的创造效应与短期的挤出效应并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FDI所带来的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有效就业理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出了1990~2009年我国的有效就业量,并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有效就业增长的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我国经济增长与有效就业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找到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现象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经济增长能够带动有效就业量的增长,而有效就业量的增加表现为对劳动力冗员的有效利用,而不是名义就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欧盟2020战略”确立欧盟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是发展智能经济、建成更绿色的经济体、提升就业能力、加强社会凝聚力和实现知识经济社会。本文通过剖析教育和创新在该战略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厘清欧盟重视教育和推动创新的总体思路:以教育促创新,以创新促增长,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这一发展思路不仅符合当今世界范围内改革与发展的潮流,而且值得我国在制定教育和创新发展战略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都是宏观经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通常情况下,GDP的增长与就业增长是正向相关的,经济增长是充分就业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文章以辽宁省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得出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违背了"奥肯定律",并考察经济增长没有创造就业增长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 2 0 0 1年在世界经济增速减缓中 ,中国经济显似“一枝独秀”。然而 ,就中国经济的自身情况看 ,仍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 ,并提出今后发展的逻辑思路 :扩大就业问题 ,包括城镇人员就业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是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主要靠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来拉动 ;而这又要靠城镇消费结构的升级来拉动 ;住宅业的发展是城镇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提高和培育居民购买力的过程中 ,住宅金融创新是关键的一环 ;通过住宅金融创新 ,推动城镇住宅业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可以做到以城带乡 ,以乡促城 ,实现城乡就业联动 ;由此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02,(3)
有关专家日前指出 ,实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的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 ,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是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应选择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保持就业的同步增长。并要特别注意在结构调整中 ,切实提高经济规模的就业密度 ,使原有的和扩大的经济规模中的就业容量都有所提高。要保持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虽依靠经济扩张拉动就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在逐渐降低,经济增长不再是解决就业增长的充分条件了。本文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出发,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作了阐释,并对促进我国就业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拉动就业的增加。同样就业的增加也会反过来拉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进行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第三产业增长率与其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增长率是第三产业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即中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将不断地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增加值,但是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并不能明显地带动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就业增长的理论模型,采用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学产生的经济效率变化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教育产生的经济效率变化和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对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教育的作用在短期内有效,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产品创新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从分区域的角度看,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增长要明显高于东都地区,而产品创新对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鉴于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欧洲强烈意识到,促进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增长是重中之重,惟有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才能有效恢复信心、促进就业并化解债务.作为支撑“欧盟2020”战略科研与创新的主要政策工具,欧盟委员会于2011年11月30日公布了“地平线2020”科研与创新框架计划提案,以进一步整合提高创新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本文主要介绍“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内容与预算特征,并着重分析其制订计划的科学方法,以期为我国相关科技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