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产业竞争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优于其他区域的素质和能力。吉林省在区域产业系统的聚集模块、区域产业系统的自组织模块和区域产业系统的创新模块这三个模块的评价结果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吉林省区域产业竞争力发展路径应从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入手,具体包括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技效率、平台建设、环境培育和信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加强低碳创新系统构建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城市圈建设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空间基础。构建武汉城市圈低碳创新系统需要从产业、区域、跨区域等层面进行空间布局,即加强产业层面的低碳技术创新空间关联、区域层面的低碳知识创新空间关联、跨区域层面的低碳文化创新空间关联。  相似文献   

3.
各省相似的区域创新体系忽视了本土特色,需要围绕本地科技需求突破传统范式。竞争优势的获得可以选择突破性创新模式,包括以价值创新为基石的超越战略模式和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的对比战略模式,从产业、全局、组织、需求、顺序、执行几个层面实施。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素质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产业素质为切入点,构建了区域高技术区域的产业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模型,对吉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素质居于全国中下水平,提高科技投入、加强自主研究力度兼顾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区域布局、技术创新、制度改革等角度综合思考吉林省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吉林省经济发展从以长春市为增长极逐步向以中部城市群为增长极转变;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进行资源的战略整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改善产业集群的地域环境;围绕制度创新推动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许多国家共同的选择和做法。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体系结构和分布不合理、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缺失的情况下,我国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科技专项;制定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层面创新驱动;发展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建立以企业为生产主体、市场为需求导向、"官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是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选择,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如何相对接,如何将人才和科技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服务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地方高校急需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都具有集群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产业集群则主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本文分析了浙江省区域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运行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企业,政府等角度寻求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在我国发达地区已很成熟。吉林省产业基础较好,特别是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冶金、建材等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但在产业集群发展上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本文立足吉林省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机遇、空间布局以及体制政策创新方面展开思考,以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与科技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杠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内生联系。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对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内生驱动器,加快构建长株潭一体经济快速增长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增强聚集效应、创造科技创新扩散机制是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通过引领产业技术范式转变,驱动一国发展方式、动力供给的周期迭代。研究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时代议题,是学术界对实践迫切需求的回应。从产业科技政策视角,借助扎根理论方法,对“深圳模式”这一典型产业科技创新的中国样本进行解构,考察改革开放40年其产业科技创新演化过程,系统概括“深圳模式”形成的逻辑与经验。研究发现,40年来,深圳产业科技创新先后经历了科技体制调试、发展高科技、区域自主创新、综合创新生态系统和引领式全面创新五大阶段,并进一步地构建了针对深圳产业科技创新演变过程的理论模型。抚昔望远,在新时代,“深圳模式”的核心经验是:适时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能力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关注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善于统筹区域优势科技资源。结论对地方政府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高质量创新发展引擎具有重要理论蕴意。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必须加速推进区域创新,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才会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示范区规划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创新驱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848篇创新驱动研究论文的研究特征和主题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揭示了该主题领域的期刊与学科分布、核心作者群以及机构和区域分布。从研究主题来看,国内创新驱动理论成果划分为国家层面的宏观研究、产业和区域层面的中观研究、企业层面的微观研究3个层次。最后进行研究展望,认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机理仍将是创新驱动系统的研究重点,基础研究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作用是重要衍生问题,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则是探讨的分域热点,创新驱动的绿色化和民主化将成为研究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从汽车生产、技术、研究等综合能力看,吉林省位居全国前列,汽车产业又是一个与其它部门相关度高的综合性产业,带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汽车维修养护、汽车信息、汽车生态、汽车培训、汽车科研及汽车再制造等一系列产业的兴起,在吉林省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家的产业政策着力支持汽车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特别把扶持的重点放在前几位的大型企业上。吉林省有着其它省市不可比拟的汽车产业基础和科技、人才储备,有着与国际大型汽车制造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有利条件和基础。这些优势决定了吉林省发展汽车汽车再制造产业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根据汽车再制造的特点,从实践层面,对吉林省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升级,保持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共识。通过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促使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中淡化、衰退的因素逐步被新的优势竞争因素取代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创新包括组织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集群的创新,协调集群内部各环节的发展,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区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区域品牌的创建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宁波区域品牌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基础上,指出应加强品牌意识与品牌经营,整合产业集群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注重市场服务等创建区域品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了占有一席之地,我国要加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深入开展支撑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的协同综合服务体系研究。本文总结、归纳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资金、人才、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科技协同创新的先进经验,并以此提出了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科研层面、金融层面和中介层面共同激励我国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科技创新波动性与周期性的界定和测度是创新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基于静态层面,而区域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区域科技创新波动性与周期性的内涵界定,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波动与周期测度的工具和模型,运用统计改革后的深圳南山区科技创新季度数据对区域科技创新短期的波动性与周期性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测度。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波动具有周期性,不同阶段的创新波动与周期特征完全不同,政府应根据区域科技创新波动规律与周期性规律,采取更具时效性的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化科技创新融合表现在三个层面:科技进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源泉通过开源和合作平台开发技术,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促进科技服务产业转型;文化与科技的双向互动带动新业态出现。在此背景下,上海应结合文化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研发整合、推广关键技术应用、创新服务与商业模式等方式,全方位对上海文化科技产业进行布局,实现文化科技创新融合重点领域突破,协助上海的各产业领域保持创新、持续因应环境变迁而转型。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与创新教育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地区优势,开展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实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目的,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充分结合区域产业分布的特征、考虑地区差异性和产业优势,发挥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